写好优质均衡大文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越秀教育人牢记嘱托、踔厉奋发,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守正创新聚思政合力,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扎实推进“双区”创建,成功入选国家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现特推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越秀教育扩优提质成果展”专栏,全方位展示越秀教育人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持续擦亮教育金字招牌的生动实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越秀区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一起来了解越秀如何培育良师增强教育动能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
积极推进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连续三年开展“感动越秀”和“敬业”系列教师评选,打造越秀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样本。为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向即将转任或荣休的校长、书记以及30年以上教龄的荣休教师致敬,激励广大教师握好“接力棒”,不忘初心传薪火,立德树人育英才。
以“选育管用评”全链条培养为路径
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有序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实施“越秀区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和“越秀区劳模工匠人才培养项目”,打造校长专业发展和专业实践双场域,做中学协同共同体。
以深化管理改革为突破
积极推动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实现教师从“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促进教师科学有序流动,队伍规模协调发展。
以专业素能提升为核心
打造越秀区“1+N+1”精准培训课程体系,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实施“越教名师领军人才工程项目”,构建日常浸润、技能提升、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坚守教育初心,勇担时代使命,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名师,才让越秀教育蓬勃发展。这里,智慧与心血交融,责任与使命同行,越秀教育正汇聚强大动能,向光而行。
校园实践分享
在越秀教育培育良师、增强教育动能的大背景下,各学校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推教师成长。今天一起走进广州市回民小学,看看他们是如何为教师成长点亮“引航灯”的。
广州市回民小学建校于1929年,是广东省唯一的回族子弟学校。学校历史悠久,始终秉承“融和互惠,美善共生”的办学理念,打造“融和教育”品牌,探索形成“PPS三成长”融和校本研修模式。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校,广东省劳动教育、艺术(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
01融和共研,团队共进
自2021年获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以来,学校从顶层设计着手,整体规划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校家共育等工作,从管理方式、研修内容和实施形式着手,构建“PPS三成长”培训模式——悟成长(Professors)、互成长(Peers)和自成长(Selves)。以此破解多校整合后师资队伍建设的痛点问题,有效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实现自我提升。
目前,学校近百人的教师团队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占比约16%,其中,正高级教师3人,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省、市、区骨干教师近40人。学校的培训模式在全省范围作分享和推广。
02互惠杏坛,新苗拔节
学校特设“学术研究中心”,分层级实行双轨育人,既积极开展“青蓝工程“的“拜师结对”传统活动,同时还开展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融·爱读书吧”互惠分享。通过每月两次读、思、写、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以导师身份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创新学校的传帮带方式。近五年,学校骨干教师合计发表论文近100篇,出版学术专著6本。2024年,学校选送10位青年教师参加越秀区“青越杯”教师说课比赛,获奖人数100%。
回民小学“融和教育”遵循内涵发展之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五育并举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未来,越秀教育将继续锚定“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目标稳步前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培育更多“经师”和“人师”统一的新时代“大先生”,为区域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更多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