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于全市首创五育并举“越秀图谱”,积极构建突出“越秀大思政”引领下的“五育”融合育人工作新格局。越秀少先队聚焦主责主业,牢牢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在“五育”融合育人工作中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育人优势和实践育人特色,区内红领巾社团百花齐放,精彩的社团活动不但满足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更促进少先队员个性的健康发展,推动少先队工作展开一场校内校外的双向奔赴。
中医——岐黄薪火小社团
学校: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社团简介:
“岐黄薪火”红领巾小社团以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医与体育、中医与饮食、中医与科创等主题,围绕制作中医香囊、四子福包、养生饮品,练习八段锦、脊柱操、眼动操、五禽戏操,学习艾灸等内容,引导少先队员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社团少先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到社区、校外基地、博物馆进行中医药文化宣讲,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小宣讲员。在传统花市、儿童公园、社区广场等开展中医药推广嘉年华,以情景剧、健康操、朗诵、咏唱等传播中医药文化,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文化认同。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少先队员们了解到关于中药辨识、穴位经络、护脊护眼、饮食养生的知识,主动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队员中掀起争相制作中草药面膜、卷艾条等DIY新风潮,“小胖墩”“小眼镜”逐渐减少,学校学生整体健康综合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广彩——云雀广彩社团
学校: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
社团简介:
广彩又名广州织金彩瓷,自清代康熙年间出现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其“绚彩华丽,金碧辉煌”而闻名于世。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云雀广彩”社团,是以广府非遗手工艺——“广州织金彩瓷”制作为主要课程的社团。社团邀请了区级非遗传承人赵咏老师担任主要授课老师。赵老师是始创于清同治二年(1863)广彩绘制世家“赵兰桂堂”的第五代传人。“赵兰桂堂”历经五代人薪火相传,保持至今,在一百六十年间不断继承和发展广州彩瓷的传统工艺美术特点。学员们跟随非遗传承人走进“赵兰桂堂”广彩非遗工作室,学习广彩绘制的传统工艺;走进博物馆了解广州织金彩瓷的发展历史和工艺特点;在少年宫内,传承人手把手传授广彩传统制作技艺。一系列的社团美育浸润活动,让学员们在参观中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辉煌,增强文化自信,在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广彩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鱼灯——艺启鱼悦社团
学校: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
社团简介:
鱼灯,以鱼为型,以竹为骨,由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构成,均能巧妙活动。其内燃灯烛,通体透亮,摇头摆尾,活灵活现。小者双手可握,长者可达丈余。每逢佳节,人们手舞鱼灯,穿行闹市,争奇斗艳,令观者驻足共赏。
铁一小学“艺启鱼悦”社团,是以广府非遗手工艺——“鱼灯”制作为主要课程的社团。社团邀请了顺德大良鱼灯传承人潘志江老师担任主要授课老师。潘老师是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潘氏大良鱼灯第二代传人,他从12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鱼灯制作技艺。潘大师把非遗鱼灯文化带进校园,让同学们先了解鱼灯文化、学习传统鱼灯技艺、制作传统鱼灯,(扎架、煮胶和涂纱、扪纱、着色描鳞、洗鳞、挂牌、嵌眼、装灯),再到进行创新鱼灯设计一系列课程。同学们兴趣盎然,传承广府非遗文化,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创新灵感,享受文化传承与创意的快乐!
龙狮——岭南龙狮小社团
学校: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
社团简介:
红领巾小社团之岭南龙狮团,是署前路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署前路小学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岭南地区的龙狮艺术。岭南龙狮团通过提供专业训练、梯队建设、全校普及、文化推广等方面,让传统文化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署前路小学邀请龙狮专家作为校外辅导员,指导社团队员们在少先队阵地——龙狮广场进行常态化的训练。队员们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领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实践,除参加龙狮表演、比赛以外,还作为优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活跃在校园内外。队员们参与跨学科创作,设计完成创意狮头;在学校大课间、粤语童谣比赛中加入龙狮表演;在校运会上,带动学校三四年级的398名队员用自己的手绘狮头齐跳龙狮操;参与设计学校文创产品雅美龙狮书签等等。
龙狮社团,不仅让队员们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岭南龙狮团,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光彩。
书法——墨香小社团
学校:广州市回民小学
社团简介: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也是民族文化、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相连的符号,它与我们国家的、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广州市回民小学,是第四批广东省艺术教育(书法)特色学校和首批广州市人工智能实验学校,学校全面开设书法课程,得力于市及区教育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支持,学校基于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实施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已实践多年并形成教学模式。平台以经典碑帖为书法教学内容,采用视频识别提取技术,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基于“互联网+”和“AI”的技术理念,构建了具有智能交互、过程全面、个性学习、软硬结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书法教学深度融合的平台。
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们的引领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小学书法 、美术教学及评测的融合,更好地进行艺术的探索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民族精神 ,增强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 !
通草画——通草学堂小社团
学校:广州市越秀区广中路小学
社团简介:
广中路小学先后被广州民间艺术家协会、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分别授予“广州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广东民间工艺青少年传承基地”及“通草画实践基地”等称号,更成为广州市的重点艺术基地。2015年,通草学堂参加全国优秀小社团的评比,以广州市唯一小学、广东省五所小学之一获得该奖项,获“全国优秀红领巾 国学小社团”称号;还被广州市教育局评为“粤美校园品牌活动”的一等奖。
广中路小学是最早开展通草画研究与探索的教育机构。学校陪伴通草画走进广州博物馆、广州艺博院、陈家祠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进行展览,陪伴通草画登上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以及各大媒体和电视台宣传,陪伴通草画在首届广府人恳亲大会、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和岭南祠堂文化节上亮相;开创了通草水彩画大画幅的先河,把广州最美的珠江和骑楼都融合在一起,创作了“广府通草版的现代《清明上河图》”:《魅力广州——骑楼风貌》长卷;而记载着这些年所走过的历程的《通草学堂》的发行更是让人振奋。学生创作的一大批富有童真带有现代气息却仍保留着传统印记的通草水彩画作品,不断吸引着人们惊奇的目光:艳丽的色彩、独特的纸材、孩童的视觉⋯⋯
从传承到传授再传播,从通草学堂到通草学堂博物馆,学校把通草画列入学生美术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列入学生全方位德育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列入学生能力锻炼素养提升的实践中。通草学堂努力寻求现代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契合点,让传统与现代同行,而“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正是体现广中教师对教育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