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优秀示范课例,办好2023年广州市民生实事,推动越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推动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越秀实验区成果推广,越秀区大力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3年9月至11月,在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指导下,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了一系列越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采取“学校推荐遴选、市区审核确定、线上线下研磨、创新模式指导、公开示范推广”特色方式推进,培育了11节基于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3~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示范课,通过举办4场人工智能教育“市区校”联动教研成果推广活动在全市展示示范。
2023年11月8日下午,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越秀实验区成果推广暨越秀区2023学年第一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越秀区署前路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柯慧伦、资源服务部主任罗杰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马秀芳及其团队,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刘小莲、副主任李广文,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钟智强以及越秀区各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代表等参与了本次线下研讨活动;活动同时向广州市中小学,西藏林芝市波密、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福建龙岩市连城县、河源市东源县、清远市连南县等地学校教师线上直播。
署前路小学校长谢少媚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数字化及AI赋能雅美课堂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取得的可喜成果。
署前路小学张彩凤老师、水荫路小学刘雁翎老师、小北路小学殷毅老师分别展示了人工智能示范课例《增强现实》《家电小管家》《小小翻译家》。张老师采用任务驱动、体验模仿等教学策略,创新使用AR工具软件和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文物串起课堂教学流程。刘老师利用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支撑全流程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实践语音识别的人工智能应用,通过多样化评价量表和工具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殷老师结合学校实际场景,通过大量智能翻译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汇报、分享中感知与走入人工智能。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马秀芳肯定了三节课都是优秀的人工智能课例,是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和学校多团队集体努力的成果,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均充分体现了越秀区“双螺旋式”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基于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通过“实验-体验-应用”和“教-学-评”双闭环,使人工智能教学过程内在逻辑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实现了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要求,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三位老师也关注了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社会责任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渗透。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柯慧伦强调了人工智能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寄望越秀区在将人工智能课程开足、上好基础上,形成具有越秀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机制和教学模式,为广州市人工智能教学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案例及解决方案。
越秀教育将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推动越秀区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的纵深发展,培育更多人工智能优质示范课,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越秀实验区和广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提供丰硕支撑成果,促进未来智慧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以民生实事书写惠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