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中小学名书记工作室主持人,越秀区铁一小学党委书记张婥恩入选!
张婥恩,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党委书记,中小学高级教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广州市首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张婥恩坚守教学一线34年,始终为越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幸福教育”“办一所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从张婥恩扎根铁一小学起,她的信仰和信念就深深融入在这里。
“我与榜样面对面”系列活动,铁一小学七彩幸福校微改造,幸福小厨、幸福农场、幸福工坊实践基地,全国首个“移动家校学堂”......铁一小学在“幸福教育”中不断出圈。
“幸福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学校鲜活且富有生机的品牌名片,越秀区铁一小学一直以来都在用全方位的实践来书写。张婥恩以丰富的教育经验对“幸福教育”独到的理解将“幸福教育”理念融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校园设计、校园管理、课程体系等之中。
幸福接力: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
每天清晨,张婥恩都会早早起来,赶在早班公交地铁来之前,把早餐解决掉,并且要“吃得饱饱的”,让自己保持好的状态,为忙碌的一天做好准备。
“我曾任职过的学校,从12个班到24个班,到33个班再到现在这一所学校的82个班”,张婥恩坦言当时任职铁一小学的校长,自己是有压力的,也有过思想斗争。她说,这是一个需要“和自己和解”的过程。
张婥恩内心的负担,组织上的领导看在眼里,却只对她回应了两个字“信仰”。
“信仰,就是每到一所学校都努力地把它办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回忆当时情景,张婥恩说道。如今,张婥恩用“信仰”两个字勉励着自己,也用实际行动不断践行。
2019年2月,作为铁一小学第一个由地方任命的校长、书记,张婥恩从任职了39年的资深老校长手中,接过“向幸福奔跑”的接力棒,融入到这一个铁路生根的地方来,努力地办一所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
张婥恩与教育的缘分,要追溯到她的幼儿时期。年仅六岁的张婥恩常常趴在学校门口的栏杆上,望着哥哥姐姐们上学,这是她一天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张婥恩渴望上学。
但张婥恩自小体弱瘦小,学校不愿意接收。彼时,张婥恩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班主任老师——黄少宙老师。张婥恩成为了黄少宙老师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也因此得到了老师在生活上“特别的偏爱”。
老师的爱成为了张婥恩上进的动力。课堂上,她一定是最积极的那一个。“声音又响亮,回答又精彩。”张婥恩回忆时,脸上依然充满骄傲。
“我的老师非常的优秀,对我的影响很大,长大后我就成了他,我义不容辞。”张婥恩认为,是黄少宙老师成就了今日的她。
即使到了今日,耄耋之年的黄少宙老师依然会像父母一样,来到张婥恩任职的学校,看一看她的工作环境,看一看她的工作情况。即便张婥恩已经历过5所学校担任校长一职,也不再是以前需要老师“偏爱”的孩子了。
那么,真的教育是什么?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班主任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她的爱深深地埋在我的心中。她无私的大爱透过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影响了一位又一位老师,让我办好了一所又一所学校。”张婥恩如是说。她相信,爱的教育是可以传承的,她也一定会坚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19年10月1日,张婥恩正在学校值班,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北京天安门上的国庆大阅兵。望着天安门楼上正在观礼的杰出代表与同志,张婥恩想,这上面会不会有我们的校友?
张婥恩辗转打听到有一位学生家长是军人模范,当时就站在观礼台上。于是,张婥恩把这位阅兵式观礼的嘉宾和阅兵式受阅的官兵邀请到学校,向全校近四千名师生讲述他们的故事。
“对一个孩子理想信念的建设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张婥恩说。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建于1952年,迄今已有71年历史,历经一代又一代铁一人的传承与发展,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也培育出了许许多多杰出人才。那么,如何把这些榜样资源整合好用在学校的教育上?
“活动最能检验人,活动最能锻炼人,德育的教育生根在我们一次一次的活动当中。”张婥恩带领学校广邀杰出校友视频连线或访校,组织一场又一场国旗下的“我与榜样面对面”系列活动。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杏芬院长为引导,坚定孩子追求真理的信念;以“北京冬奥会滑雪医疗保障队”的领队邓侃为标杆,坚定孩子不懈努力奋进的信念。
“思想道德的教育好像离学生很远很远,但通过这样的榜样的教育,可以离学生很近很近。”张婥恩还要让更多的社会力量与榜样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建设中。
今年,铁一小学就迎来了两位全国人大代表——“托举哥”周冲和“法官妈妈”陈海仪,为全校师生分享了两堂别样的思政课。他们的故事动人且激励着孩子向梦想勇往直前,种下无私奉献的种子。
张婥恩常对老师说,我们要把这一棒接好,以我为荣的教育要传承好。“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的思想教育落在日常,榜样就在身边,可以是你,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
幸福教育: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好的老师影响孩子的一生
张婥恩18岁师范毕业,从被分配当总辅导员开始,与德育教育打交道已有34年,她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做人。张婥恩无论去到哪一所学校,都是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去办学。
“好的老师影响孩子一生,也会辐射到千家万户。”张婥恩常说。立德树人,不光是对孩子,也是对老师。因此,在16年5所学校担任校长的时光里,张婥恩通过校园管理改革,让薄弱学校办出特色、普通学校办出示范性、老牌名校焕发新机。她曾任职的红火炬小学成为了全国德育示范校,惠福西路小学成为广东省首批书香校园,中山三路小学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示范校,东川路小学成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今年5月,铁一小学成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
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是摆在首位的。“我们教学不是看孩子考多少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同时,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是张婥恩的所提倡的教育理念,也是铁一小学的办学理念。
幸福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幸福需要分享,幸福需要奉献,同时还需要有享受幸福的能力。那么,幸福是什么?
幸福的内涵非常广泛,张婥恩介绍说,其中一种就是奉献的幸福,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做到“心中有他”。
当天,铁一小学正在进行一项规模、体量非常大的工作,全校近4000名学生、82个班级为检查视力而“乾坤大挪移”。一个班接一个班流动,却没有感受到丝毫的吵闹。这是老师日常教学中观念传递发挥的作用,张婥恩说,不给他人添麻烦也是一种幸福。
当孩子学会“心中有他”,学会严于律己,才会明白原来幸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上。
学科融合的“幸福心育”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课程中单列出来,铁一小学积极响应与落实新课程标准,积极构建劳动教育特色,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融合语文、数学、综合实践、生物学、经济学、审美素养等课程元素,打造多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实现以劳树德、以劳益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教育理念,体现“面向未来,奔向幸福”的办学理念。
学校140多个社团,“就像孩子们的精神食谱一样,提供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帮助孩子们无忧健康的发展。”张婥恩认为为孩子提供多样的实践选择是必要的,也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发展,是铁一小学的幸福课程体系中的一大特色。学校设置幸福小厨、幸福农场、幸福工坊等实践基地,与社会资源整合,提供送教进校园活动,促进社会与学校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快乐的劳动体验。
“专用场室必须是切实在使用的。”学校安排幸福劳动日活动,三个劳动基地轮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每个班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天到劳动基地进行快乐劳动体验,开展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劳动教育,将劳动新课标落到实处。
在“幸福工坊”,以“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活动为契机,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榄雕”、市级非遗项目“皮影”“鱼灯”等引入校园。让孩子在其中得到锻炼,提高综合素质。
校史馆也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通过“馆校携手共成长,爱书小馆员培训”“点燃理想之光——做雷锋精神传人展览”“小小导赏员带您游校史馆”等活动,让每一位铁一学子参与到校史文化的讲述和宣传中来,培养起小主人翁意识。
张婥恩介绍学校特色课程时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所以体验幸福的能力很重要。”
铁一小学的特色课程构建都是在“奔向幸福人生”的品牌定位引领下进行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幸福的自己,是为每个孩子幸福人生奠基而构建的“筑基课程”。立足课程基础、学生需求,广泛吸纳校内外资源进行课程建设,铁一小学扛起“五育并举”“五育协同”的鲜明旗帜,着重打造一批体现学校“幸福教育”理念的课程名片,幸福心育课程、趣味劳育课程、红色教育课程、幸福家校课程等。
此外,铁一小学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还构建了学科渗透、专题课程并行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系统。在“儿童诗歌创作”“少儿文学欣赏”“电影欣赏”“铁路发展史调研活动”“电影配音”等学校特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与素养。
铁一小学一脉相承,始终坚守对学生生命成长质量的追求,将知识融合到劳育课程中,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好好生活的能力。
幸福共育:打开家庭教育的幸福之门
2021年,张婥恩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创建面向全社会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成为学校与家庭教育链接的窗口,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其中,“幸福共育”等微课堂课程深受家长的欢迎和喜爱。
在张婥恩34年的从教生涯当中,接触过千家万户、形形色色的家庭。她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家长的地位与财富,更取决于这个家庭的家教家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问题。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张婥恩以自己与父亲的相处为例,她说,即使父亲今年已经85岁了,每个星期见面都依然会教育她。张婥恩是愿意接受父亲的这种教育的,因此这是他们这个家庭最好的相处方式,也是最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
“但其实家庭教育和人补充营养一样,要对症下药”。“张婥恩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公众号发布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千家万户,张婥恩坚信只要坚持365天,天天更新,就能覆盖到每一个家庭。
铁一小学在提倡“幸福教育”的同时,也充分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力鼓励家校共育。2022年5月,全国首个“移动家校学堂”在铁一小学应运而生。学堂以一台流动宣传车为载体,车内可以放映“羊城家校学堂”优秀微课,车内还提供一对一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以及家庭教育书刊自助借阅服务。工作日它会留在校园,节假日它会开进社区,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动家校、辐射社会,实现家校和谐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很庆幸能够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谈到家校共育的反馈时,张婥恩说,“让千家万户找到教育孩子的一把钥匙,打开一扇让千家万户幸福的门。”
张婥恩在家校共育上已有不小的成效,但她仍有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比如“隔代教育”,孩子父母工作忙,爷爷奶奶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就会比较多。张婥恩希望爷爷奶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带给孩子正向的影响。这也是张婥恩和学校未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看今日幸福学子鱼跃龙门,待明朝铁一英才凤舞九天。”铁一小学腾飞大厅内,挂着这样一对牌匾,寓意期许着孩子的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