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进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越秀实验区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2023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七届教师活动)、2023年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及2023年广州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相关文件安排,5月26日,由区教育局主办,区教育信息中心承办的2023年越秀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评选在区教育信息中心圆满完成。此次评选活动特邀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应用推广部主任杨明欢、副主任黄桂芳和梁春晓老师,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创新研究部主任李赞坚、容蓉老师、李岸岑老师及部分局属学校教师共同担任评委,邀请了部分中小学有关教师全程观摩监督评审活动。
活动旨在遴选展示一批体现国家“双新”“双减”要求,彰显“双融双创”特色的数字化优秀教学案例和资源作品,培育一批具备较高学科素养和数字素养的教师。本次活动得到全区学校的高度重视,共征集到来自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参赛作品908件,主要包括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案例等作品,作品整体水平较高,展现出越秀教师良好的数字素养。本次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其中,微课作品采用网上评审方式,其余作品采用线下评审方式。
课件作品运用了丰富的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整呈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评价等设计与制作,有效支持师生的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创新型。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作品主要体现了教师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分层教学等为教学理念,采用了大单元、项目式、跨学科等方式,利用了一体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教学设备,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实践,充分展示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成果,彰显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特征。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案例作品体现了学校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应用“互联网+”“智能+”思维,融合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创新工作思路,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评审现场,省、市、区的评审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分组评审,并有局属学校的教师现场监督,确保了评审程序规范严谨、评审标准专业客观、评审结果公平公正。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不仅认真细致地对每个作品进行评分,提出了针对性强的评审意见,还对每一类项目的优秀作品进行归纳总结,指导现场观摩教师如何创作出优秀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杨明欢主任还在评审现场,为观摩教师认真解读了《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版)》,帮助不同学科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标要求,科学规范地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现场观摩教师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既观摩学习到同行的优秀作品,加深了教师间创作经验的交流,还开拓了教育视野,获得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指引,回去后将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经专家评审,并结合市限定我区报送作品数量,最终评选出159件作品参加广州市2023年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其中常规创作类157件(包含课件24件、微课36件、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89件、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案例8件)、辐射推广类2件。区教育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作品修改意见给反馈给参赛老师,争取更多时间给老师完善作品,期待在市、省和全国活动中再获佳绩。
本次活动是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和广东省“名师课堂”越秀实验区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大力推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有力举措,充分展示了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建设成果。一直以来,区教育系统大力支持并鼓励教师深化数字技术教学应用,通过数字技术开展教学模式创新与常态化应用,有效推进了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落实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工作,努力形成数字素养发展的可持续机制和创新性成果,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