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为推进越秀教育数字化,越秀区教育局组织了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越秀实验区成果交流展示、广州市第二届智慧教育成果展暨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项目基地学校研讨活动。
活动分别在广州市第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学和越秀区红火炬小学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特邀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专家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王珠珠,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雪峰和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马秀芳进行了专家点评。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方昆阳,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应用推广部罗航老师,越秀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东,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刘小莲、副主任李广文、伍文臣老师以及越秀区各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现场活动,广州市以及新疆喀什疏附县,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平坝区、黄果树管理区,清远市清城区、连南县,湛江市吴川市、遂溪县等对口帮扶地区的教师们同步线上收看。
越秀区红火炬小学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也培养学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清远清城区赴越秀区红火炬小学跟岗交流的黄明慧老师聚焦新课标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展示了四年级语文智慧课堂课例《母鸡》。红火炬小学金晶老师紧扣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在智慧环境下探究新型学习模式,展示了五年级数学课《平均数》;魏诗嘉老师在智慧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呈现了五年级英语智慧课堂课例《Unit 11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马秀芳副教授表示,红火炬小学的三节课例学生活动丰富,学生参与度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并能够与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有机深度融合,给学生创设了非常真实的场景体验。马秀芳充分肯定了红火炬小学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团队教学教研能力。她建议学校老师们要更加重视课堂生成,放手让学生充分进行自我探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重视学生课堂数据的积累及使用,使数据赋能高质量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化成长。
廖东肯定了红火炬小学一直以来在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效,赞赏学校教师团队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同时,用“生命,生成,生活”三个关键词提出对学校的未来展望。他勉励老师们创设一个有生命的课堂,构建高水平、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朝着多样化、个性化、选择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创造一个有生成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课堂;创筑一个有生活的课堂,使学生学会从混合学习到混合生活,以应对智能化时代的挑战。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聚焦核心素养,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分别以主题发言、课例展示和沙龙研讨的形式展示了学校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赋能和情境思维课堂的思考。
活动开始,廖东致欢迎词,从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为切入点,围绕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以智慧课堂和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课堂教学实践,充分肯定学校通过数据赋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发展,并希望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继续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与包容的发展,希望区内更多学校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多措并举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推动教育数字化。
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活动中,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列晓东老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实践做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实践分享》的主题分享,张洁老师就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进行了《深度研析教材,聚焦核心素养》主题发言。随后,杨乐老师和王晋宁老师分别呈现了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二生物《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专家点评环节,李雪峰教授认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展示的两节课例是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课堂上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李教授高度肯定上课老师利用技术赋能,关注学生的即时反馈,针对性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探索。
方昆阳副馆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呈现了常态化应用的信息化课堂,发挥了教师在推动教育变革中的主导作用,让技术为教师所用,为教师赋能。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打破了大班教学互动难的不足,实现了资源、互动、数据赋能的课堂变革。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作为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项目基地学校,在分会场安排了学校骨干教师就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育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环节。
张文杰老师分享了《手持技术在化学学科教学的思考》、何立平老师针对《视频分析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题介绍、张迎嘉老师以海明威小说群文阅读为例分享了《群文阅读在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梁薇子以《登泰山记》为例分享了《文言文阅读在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罗艳莉就《新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概念教学的应用》做了主题发言。
活动最后,王珠珠教授对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和越秀区红火炬小学两场活动做了专业的点评。王教授认为越秀区是南方教育的高地,是全国教育的旗帜,此次现场活动呈现了越秀区优秀的课堂,为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和红火炬小学教师呈现的课例搭建了基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支架,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教师恰当应用技术,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整体素质高,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引领学生思维发展,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王教授寄望越秀区立足于优质、均衡、高位、高质量发展的定位,作为推进数字教育的排头兵,把优秀的模式推广到全体教师;同时通过技术,加强校际间的联系,突破疑难问题,辐射每位学生,为全国提供先进经验和做法示范。
“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此次活动,通过技术赋能教学,是越秀区推进数字教育的积极尝试。今后,越秀区将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赋能学校高质量课堂,创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实现更加公平包容、更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