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2023年3月16日,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越秀实验区教师数字素养专题培训暨2023年越秀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培训会在广州市第七中学高中部行政楼三楼礼堂顺利举行,本次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谢幼如教授,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应用推广部主任黄桂芳,越秀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邹卫红,越秀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东,越秀区教育局审批服务科副科长周文静等专家领导莅临现场指导。局属单位分管校(园)级领导、学科教师代表、区教育信息中心全体人员共226人参加了现场培训。
局属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安顺市平坝区、安顺市黄果树管理区、清远市清城区、清远市连南县、湛江市吴川市、湛江市遂溪县教师3000多人次通过线上直播收看。活动由区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广文主持。
会议首先由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刘小莲作题为《深度融合、创新应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专题报告,通过数据说话,展示了2022年越秀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做法、特点、优势和成效。运用图表详细展示了越秀区各项目类别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和占比情况,越秀区作品整体质量较高,在全国、省、市获奖比例高,在全国获奖数占广州市在全国获奖数的三分之一。越秀区作品整体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一是紧扣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的落地问题;二是关注新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积极落实“双减”,实施个性化、差异化和精准化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优异成绩的取得有赖于上级部门和专家的指导、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区校协调联动,组织得力,营造了积极参与活动氛围,推动了越秀区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水平的提高。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幼如教授作了题为《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专题讲座。谢教授首先高度肯定了越秀区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是硕果累累,振奋人心;二是展示出越秀区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创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成果,三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率先开启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并从高质量教育呼唤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理论、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实践三方面对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高质量课堂展开阐述。谢教授认为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育人的主渠道,连接着民族的未来,高质量课堂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质量课堂要强化课堂思政融入,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要彰显数字技术赋能,要落实双新双减政策,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谢教授还认为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重点有:一是树立高度重视的教师数字素养意识;二是开展数据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三是打造精准化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
为表彰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谢幼如、黄桂芳、邹卫红、廖东为获得2021年和2022年越秀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积极参与奖的单位颁发了奖牌。
为更好地推进2023年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的实施,培育更多更好的教师优秀作品,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应用推广部主任黄桂芳应邀作了题为《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指南及优秀案例赏析》的专题报告,从项目设置、参与办法、报送材料要求等对活动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分享2022年课件、微课和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等获奖作品的同时,总结了优秀作品的特色亮点,提出了各类别作品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参会教师受益颇丰。
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离不开学校的积极组织和发动,在2022年的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创新突破的学校,沙涌南小学便是其中的一个,沙涌南小学校长高梅花作了题为《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的经验分享,从教师数字素养的转变、教师数字素养的“道”与“术”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方向三个方面介绍了活动组织工作经验。通过加强教师学习,转变思想,科学定位,提高认识,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通过落实“三应用”及“五全”并举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三应用”即常规课堂应用、科组研讨应用和课题实验应用;“五全”并举即全体参与、全员培训、全科合力、全程指导和全面参赛)。最后,高校长提出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四大努力方向:一是强调数字技术应用的内驱力;二是培养数字思维能力;三是提升数字创新能力;四是增强数字安全意识。
云山小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在2022年全国活动中荣获了创新作品,云山小学莫莉老师作了题为《数字化赋能教学 构建课堂新样态》的经验分享,从“研”“授”“思”“促”四个方面对教师融合创新应用教学优秀案例进行分享。莫老师在整体介绍网络研修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课例研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双师”课堂让相隔两地的师生实现即时互动交流,解决教学难题,从而达成教与学的预期目标。莫老师认为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让原本受限于空间和时间的课程资源,送到学生身边,实现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可选择,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参与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会议最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东作总结讲话。廖东认为此次培训活动干货满满,大家受益良多,既是总结表彰,更是动员部署;他对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组织有力,统筹协调;二是素养为本,融合创新;三是课堂为本,应用为王;四是以生为本,赋能“双减”。廖东强调,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已来,2023年是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越秀实验区验收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教师数字教学创新能力水平,充分展现越秀区融合信息技术、变革教与学模式的丰硕成果,促进越秀教育现代化发展。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023年越秀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冲锋号已吹响,全区教育系统将此次评奖活动作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组织发动和统筹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组建创新协作团队,开展教学创新融合应用,助力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有效推动越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