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芳菲春意暖,凝心汇智谋发展。2023年3月9日上午,由越秀区教育局举办的“聚焦育人方式变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越秀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小学系列现场会“校家社”协同育人专场在铁一小学举行,与会人员共同分享探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
广东省妇联组联部部长郑东华,广州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艳林,广州市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赖丽,广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黄大谷,越秀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王静,越秀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邹卫红,越秀区妇联主席王燕玲,越秀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危淑玲,越秀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晓,梅花村街妇联主席杨少娟,广铁集团办公室主任周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航,广州大学教育学系主任、广州大学高教所副所长曾小军,《孩子》杂志执行总编、广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祁丽珠,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大伟,《羊城晚报》教育健康部副主任、《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晓璇,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德特研究所副所长袁志芬,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家庭教育教研员刘丽萍,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健华等领导专家莅临现场指导。
越秀区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领导,局属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以及广州市家庭教育张婥恩名师工作室的各成员校代表参加会议。
线上参会的有:香海正觉莲社佛教黄藻森学校、广州美国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贵州安顺市平坝区乐平中心小学、清远市龙塘镇中心小学、清远清城区新三角小学、清远铁一中附小、清远铁一中外国语学校。
领航方向
现场会通过解读政策、案例展示、发展大会、专家论坛四个环节向大家展示铁一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全景展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协同配合、社会有效支持的情况,体现铁一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同育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担当。
越秀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晓致辞。她指出:近年来,越秀区在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实践、反思、前行,以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为抓手,努力促进校家社共育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五育融合、资源优化”新格局。越秀区以铁一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学校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铁一小学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强有力的主导作用和专业指导优势,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切实落实家庭教育个别辅导,积极开发家庭教育指导资源。
“铁一大讲堂”专题讲座邀请了广州大学教育学系主任、广州大学高教所副所长曾小军博士解读《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政策的解读清晰有据,给老师们指引了协同育人的前行方向。
铁一小学书记张婥恩在大会上做了《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校家社”协同育人铁一实践》主题发言,提出新时代的“校家社”,是对传统的“家校社”纠偏,要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铁一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有担当,通过开设移动家校学堂、名师示范引领、科研引导创新、推送公众号文章等方式引领家庭教育指导更规范,有创新,并让家长们更有序地配合、支持学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研学课程形成了铁一特色,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劳育课程通过大厨进课堂、科学家进课堂、工匠进课堂、家长进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有了着力点,既整合资源,又拓宽了育人渠道。
在省、市专家、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的参与下,“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高质量发展之我见”论坛展现出多角度的思考,有深度的理解,可谓精彩纷呈。
缤纷课堂
本次专场活动特别安排了两节展示课例和两节家长课堂。
课例《家校沟通秘笈》:王渭雯老师组织各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以生活中的家校沟通案例开启探寻之路,用头脑风暴沙龙的形式找到沟通的秘笈,实现顺畅沟通,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课例《亲子共读法则》:刘梅丽老师带领着家长代表一起分享“亲子阅读”故事,让家庭教育三个关键词——“陪伴”“阅读”“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营造家庭书香氛围,实现家校共育。
家长课堂:学校与广州地铁集团办公室联合开展"地铁知识进课堂"共建交流活动,让小朋友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展普及地铁常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组建的医生团队走进课堂,发挥示范榜样作用,让同学们感受职业的光荣与责任,激励同学们从小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成果展示
景育丹老师在位于学校正门的全国首创“移动家校学堂”向来宾们进行展示。移动家校学堂面向家长,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开展个人化、针对性的教育咨询。一方小小课堂,搭起家校共育的桥梁。
校史馆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通过“馆校携手共成长,爱书小馆员培训”“点燃理想之光——做雷锋精神传人展览”“小小导赏员带您游校史馆”等活动,让每一位铁一学子参与到校史文化的讲述和宣传中来,培养起小主人翁意识。
劳动教育是铁一小学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一大特色。学校设立幸福小厨、幸福农场、幸福工坊,与社会资源整合,提供送教进校园活动,促进社会与学校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快乐的劳动体验。
铁一小学以“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活动为契机,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榄雕”、市级非遗项目“皮影”“鱼灯”引入校园,提高校社的联动,为非遗进校园找到更好的路径和方法。
此次现场会,铁一小学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指导优势,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宣传协同育人的政策举措、成效和案例,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推广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果,为推动越秀教育高质量发展添上一份铁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