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教快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专栏>新闻>越教快讯
对话新课标核心素养,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2-09-13 10:28 字体大小:A+大A中A-小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进一步引导教师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提高“双减”课堂教学实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8月29、30日开学前夕,全体文德教师齐聚一堂,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学习状态开启了新学年对话新课标,深度研训活动。本次培训还邀请了来自越秀区第二学区兄弟学校、文德路小学结对共建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共同在线共研。

  聚焦素养,引领教学改革

  第一场讲座由教育部国培专家库专家谭细龙教授带来的《新课标核心素养取向与教学改革》。谭教授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育人功能谈起,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明确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立足学科内涵结构,梳理出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立足新课程标准,阐述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以及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指出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格局,以教育者的视角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实现三个“转向”。接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思维激荡,老师们深受启发,整个会场弥漫着浓郁的学术研讨气息。

  赋能教师,保障校园生活质量

  作为学生成长引路人的教师,在新时代之下,新课程标准实施之际,应该如何尽职履职?黄丽芳校长主题讲座《为高质量校园生活赋能》,指明了赋能教师,提升教师质量的良策。黄校长从用微笑装点校园、用敬业提升修养、用专业赋能质量三个维度出发,与老师们分享了微笑在教学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强调教师要一直保持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成长,努力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激励老师们在新课标培训的助力下,落实核心素养,深化教学改革,用心用情用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文化润心,师生共成长

  广州市名班主任卢艳艳老师以生动详实的班级建设案例带来了主题为《文化润心田,特色助成长》班级文化建设讲座。她动情地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联系理论,结合案例介绍以专业思想引领行动,用教育智慧发挥教师专长,善于调配资源,与学生、家长共成长的班级建设策略。老师们认真倾听,为卢老师富有特色、用心用情打造的悦荷班级文化而折服。

  学科分享,探索实践之道

  对话新课标的最终指向是高效轻负的课堂。文德路小学教师通过聆听专家解读,假期自主学习研读,学科团队共研,以“理论分享+模拟课堂”的方式探索新教法,践行新课标理念。

  语文科:立足整体设计,聚焦学习任务群

  语文科科组长邓丽灵老师进行“学习任务群下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的分享,结合新课标向老师们讲述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方法与实施路径。随后,梅梦婷老师进行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例展示。课堂上梅老师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拓展研学三大板块,构建“纳米新闻小主播”“纳米未来设计师”等语文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倾听、阅读、观察、分析、整理信息,了解纳米技术,感受科技的魅力;通过整体感知,分析交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核心素养。

  数学科:在年月日中探索学科融合的密码

  数学科科长卢丽婷老师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出发,分享数学新课标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王芳老师带来《年月日的秘密》模拟课例,课堂以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呈现,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强化孩子时间量感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活动中理解、感受、探究,在实践中应用和解决问题。

  英语科:关注学法,构建结构化知识

  英语科科长何玉华老师向老师们分享英语新课标的新趋势、新要求。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加强单元教学整体性的研究,加强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设计出高效有质量的育人课堂。接着,彭素娟老师进行模拟课例展示,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模块五Then and now 大单元主题下的第六课时的片段教学。彭老师通过话题“谈论学校的变化”,自然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突出生活化、实践性教学。着眼时态变化,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自主领悟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不同,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主动建构,以特殊的“奖品”推动课堂教学,既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又凸显育人教育。

  模拟课例后,越秀区教研员冼颂华老师进行点评。冼老师充分肯定文德路小学教师团队对新课标研读的成果,高度赞扬今天三节展示的课例。冼老师指出,新课标出台要求老师更加重视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要加强任务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同时,在教学中要强化育人功能,课堂上重视学生提问的能力培养等。冼老师旁征博引,从学习者、教育者和研究者角度进行精彩的剖析,让老师们获益匪浅。

  文德教师团队将立足课堂,共研共进,与新课程标准深度对话,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课程改革的探索者、实施者,当好学生成长的唤醒者、引领者,打造更优质的课堂。

图片1.png图片2.png图片3.png图片4.png


阅读次数:-
分享:
打印页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