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教快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专栏>新闻>越教快讯
越秀名师荟 | 彭玉光:我愿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4-12-06 14:40 字体大小:A+大A中A-小

  彭玉光,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越秀区教坛新秀,越秀区名校长,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政府督学,越秀区人大代表,越秀区党代表,广州市党代表,现任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小学书记。

  彭玉光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里已经耕耘了许多年。每当他站在校园的一角,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欢笑、在教室里专注学习,他就会想起那一句“我愿做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也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教育情怀。

  1994年7月,彭玉光踏入朝天小学大门,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之后在区内多所小学、教研室工作。从教师、教研员到副校长、校长书记,无论是一线教学的生动实践、教学研究的深入探索,还是学校管理的全面统筹,他始终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始终坚守教育规律初心,始终坚守儿童天性初心,努力践行着自己提炼的守初教育思想。“童年多姿多彩,成长有声有色”这副对联挂在学校门口,更镌刻在彭玉光的心头。

    初入教育麦田  守护儿童的自然天性

  初入教育这片充满希望的“麦田”时,彭玉光就像一个充满好奇与敬畏的行者,心中满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他眼中的每一个孩子,恰似那在麦田里茁壮成长的麦苗,充满了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他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守护好这些孩子,如同守护麦田里最珍贵的宝藏,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舒展生命的枝叶。

  彭玉光坚持教育求真,相信孩子的自然成长、天性发育自有规律,守护孩子在“人之初”的自然灵动、天真活泼,让他们能够多姿多彩地发展,各美其美,而不是让其变成流水线上整齐划一的工业品。

  少年儿童时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活泼好动是儿童天性。为此,彭玉光想方设法提升校园活动空间,通过微改造,把校园空间重组,在占地仅仅四千多平方米的校园,建设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等运动场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阳光下运动,如同茁壮成长的树苗,向着阳光蓬勃生长。

  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彭玉光秉持着开放包容尊重的理念。他常说,一个充满了儿童笑声、歌声和呐喊声的校园,才是真正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因为这些声音是孩子们生命活力的最真实的表达。他从不限制学生课间的游戏活动,他希望孩子们的内心能够像自由的小鸟一样,不受束缚地自由生长,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仰望天空,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在校园里,孩子们可以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踢球、捉迷藏、追逐打闹。

  面对不同儿童的差异,彭玉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千篇一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些孩子起初相对平淡,却有可能是大器晚成。他倡导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孩子充足的阳光和关爱,将孩子内心的成长冲动导入适合自己的赛道,让其由内往外成长,静待花开。

  面临的挑战  每一个儿童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

  他深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经常将“每一个儿童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这句话挂在嘴边。他坚持“文明东川,润泽生命”的教育观,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润。

  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他察觉到不同的教师有着不一样的教育理念。这正如麦田里的麦苗,每一株都独一无二,需要不同的呵护方式。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差异就像对待麦苗的不同呵护手段,在学校这片“麦田”里,既要尊重这种差异,让每一位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要保证整体朝着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行,遵循正确教育方向,这一切都是基于对每一个孩子的珍视。

  面对孩子,他总是笑眯眯的,经常和学生玩在一起,每天早上在校园里跑步,总有一些“小尾巴”跟在他后面,或跑步,或游戏,构成了东川校园里师生同乐的美好画卷。

  设计教育活动,他总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听取孩子的意见,活动既有意义又深受孩子们喜欢。桂花美食嘉年华是学生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创意最初就来源于学生的突发奇想,“桂花节上除了欣赏桂花,能不能吃桂花?”在学生提议下,学校把每年11月17日定为桂花美食嘉年华时间,谐音是“要要要吃”。美食节、雏鹰大舞台、篮球赛、大自然课室……让孩子乐在其中。

  有一次,他坐在学生课桌椅上,发现高大的讲台挡住了孩子的视线,讲坛也让孩子感觉老师高高在上,仿佛在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于是他主张拆掉讲台和讲坛,没有讲台和讲坛所构造出来的隔阂,孩子觉得老师更亲近了,师生间平等顺畅沟通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好怀念彭校长呀!他对我们很温柔”,这是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学生毕业典礼上,孩子们送上《这些年,我们和彭爸爸的日子》的手绘画册,记录了与彭校长相处的点点滴滴。彭校长的用心孩子们都记在心里,画册上“WE ARE伐木累”这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在学校里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这是对彭玉光教育情怀的最真挚的回应。

  守望的行动  儿童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缺一不可

  对于儿童的成长,彭玉光主张全面育人和个性发展和谐共存,坚持“多元东川,五育并举”育人理念。

  一方面坚持人的全面发展,遵循全人教育理念,通过规范课程管理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彭玉光认为一个校长最主要的心思和作为,应该体现在课程管理和优化课堂教学上。他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领军人物,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课堂改革作为关键着力点,推动教育发展方式向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变。他引导教师推进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培养质量视为教育事业生命线。

  另一方面坚持人的个性发展,遵循多元智能理念,打造“多元东川”,通过校本课程,学生社团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开设国际象棋、语言艺术等校本课程,举办管弦乐团、合唱团、足球队等丰富多彩的社团,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参加。

  在这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孩子们全面发展,而又绝非千人一面,以各自的方式展现“勤学坚毅团结奋进”的东川精神,各美其美,成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十年如一日,彭玉光坚守在小学教育的田野里,保持着对教育的热忱,对儿童的热爱,如麦田里的守望者,宁静而不急躁,坚守而不失责,相信种子,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1.jpg2.jpg3.jpg4.jpg5.jpg6.jpg


阅读次数:-
分享:
打印页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