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广州市第七中学党委书记,广东省教育督学,广东省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首期卓越中学校长,广州市首批骨干教师,广州教育学会理事、广州历史专委会理事长。
三尺讲台,无限敬畏
何军的教育生涯始于粤西的一所农村中学——湛江市吴川县中山镇林屋中学。1993年大学毕业,他带着对教育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这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初到广东,又是一所刚创办不久的学校,他面临着方言不通、南北方生活习惯迥异等适应性难题。但当地村委对教育的重视、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还有志同道合老师的相互扶持,让他斗志昂扬,很快便站稳讲坛,从教第二年起连续六年担任高三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也是在这时,何军孕育了最初的教育信念——“三尺讲台,无限敬畏”,讲台上的一个微笑、一句话语,都有可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1998年,他成为学校历史上首个获得“湛江市教坛新秀”称号的老师。2000年,他调入佛山桂华中学任教。三年内两次被评为“优秀教师”。2003年,他来到广州市第七中学任教,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工作。
贡献才智,做幸福教育人
何军常常跟老师说:“以贡献感引领自己,你是幸福的也是自由的。”他更是这一信念的践行者。2014年,他调任广州知用中学党委书记,2016年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他开始思考如何能让这所有着悠久历史却陷入发展瓶颈的老校重焕生机。
历史学科教师出身的何军,选择从专业视角梳理学校校史入手,历经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带领学校重塑文化形象,提炼出“爱国进步”“历史深邃”“名家引领”“文化丰厚”“敢为人先”五张学校文化名片。在此基础上,构建“求知致用”学校核心文化,打造“求知致用”特色课程,探索学校以特色求发展之路。
由于植根于知用中学的优秀文化,并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求知致用”特色课程体系充满了生命力,2016年11月,首次申报就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重点立项,其中途梦课程、生涯规划课程、礼仪课程等,更为学校的特色建设与学生的特色发展开启了一扇大门。在他的引领下,知用师生、校友以满腔的热情共同为学校发展贡献才智:挖掘和重新演绎90多年历史的老校歌,复办《知用校报》,整体重塑知用校园文化,启用校友设计的深受师生喜爱的礼仪服……知用中学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美誉度显著提高。
“放风筝”的教研工作者
2020年12月,何军受命调任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这次调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为工作的主要对象不再是熟悉的校园。上任伊始,他就带领班子成员勇敢而又艰难地进行向内的系统剖析,在系列调研、访谈后,他结合区域实际着手推进改革。首当其冲是厘清区级教研机构的定位。他提出了“越秀教育发展的参谋人,越秀教育质量的领头雁,越秀教师成长的助推器”的定位,并由此出发,探索系统构建区域教研新机制。同时,以“风筝文化”为基层教研员精神画像,提出:作为教研工作者,要头顶有天(知敬畏、遵规矩)、脚下有地(接地气、驻学校)、手中有线(有分寸、善规划)、心中有梦(设目标、逐梦想)。
2021年4月,借教育发展中心改组重建为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之机,将内设机构优化调整为由院长室及下设的“七大中心”组成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全院以服务区域、服务基层为核心,以专业引领、深度研究为主旨,各内设机构职能明确,聚焦“教科培评”,教研队伍活力得以激发,上下齐心、集中力量为区域教育提供专业、精准服务。
如今,越秀教研院以“做有深度的学术,讲有温度的故事”为目标,创建“进德修业大讲堂”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年会,成为越秀教育界传播新理念、交流宝贵经验的新平台;优化改版后的《越秀教育》期刊,强化服务定位,突出板块重点,及时传达教育信息,引导教育舆论,成为讲好越秀教育故事的新阵地。
在离开教研院的告别发言中,他用了九个“最”来概括工作体会:“最感谢、最难忘、最短暂、最自豪、最幸福、最欣慰、最不易、最温暖、最期待”。其中,诠释“最幸福”时,他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团结一帮人,干想干的事,而且基本都干成功了,为教研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四叶情深,桃李芬芳
2022年,他再回广州市第七中学。八年后的回归,他带着始终如一的教育赤诚、带着经营学校的感悟、带着在教研机构积累的区域教育视野和格局,开始了新的征程。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紧扣“追求更高品位的质量”这一目标,一年一个工作主题,从“守正创新”到“行稳致远”再到2024学年的“培根铸魂,追求更高品位的质量”工作主题,不断挖掘七中校训“爱诚真
毅”的内涵,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和改革。
两年来,以“爱诚真毅”为内核的全人格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新发展,五育并举取得显著成效;富有七中特色的“四叶草”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与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起优质生源基地,引进高校课程,拓宽了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由校长室全体成员率先垂范的“校长有约”教育品牌,发挥了校领导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此外,筹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重启“青蓝工程”,将教师成长纳入学校重点规划项目,真正践行“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学校管理理念;共谋教育集团发展,认真落实教育帮扶,进一步发挥品牌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
一系列关键而精准的举措,推动广州七中交出了一份高位发展的成绩清单:广东省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广东省、广州市高中新教材、新课程实验学校;广东省数学高质量发展示范校(广州市三所,唯一区属学校);“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称号;广州市人工智能实验学校……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选择一件自己热爱的事业,专注而执着地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正是何军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和三十余年教育人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