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专栏>新闻>教育新闻
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 加强价值观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3-12-29 10:30 字体大小:A+大A中A-小

近两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信息深度加工和高度模拟,合成视频、音频、图像和文本,并逐渐应用于相关领域。然而,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滥用而造成的大量“以假乱真”的信息源,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尚未成熟、价值观还未定型,很难分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高仿真虚假信息,无法理性判断新形态舆论战中滋生的大量危险言论,其价值观容易受到欺骗性、误导性信息的影响。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青岛理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深入系统地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相关问题以及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探索并构建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与预警机制,制定融规避、防范和抵御为一体的对策体系,这对于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启发意义。本文系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视阈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数据特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第一,研判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风险趋势,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理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形态信息污染等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并梳理其生成机制;研究其对舆情环境、个人隐私安全、新闻传播生态、网络空间治理、意识形态安全、网民心理a等多个层面造成的深层影响,基于此研判其重大风险,建立预警机制。

近两年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不断深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空间、新闻传播生态、意识形态、大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获得市级“双百”调研项目2项,形成2篇《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与行为心理》相关数据研究报,梳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网络舆论战、信息战等新形态信息污染特征及成因,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

第二,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信息污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路径,为制定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深挖新形态信息污染的不同表现和风险对大学生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价值观形塑的影响过程、影响路径,重点研究网络舆论战、信息战的新表现形式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威胁和冲击,探究大学生和高校教育主体对新形态信息污染的认知、态度、预警和应对现状,探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和盲点。

2023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性方法,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对网络舆论战、信息战、网络谣言等新形态信息污染形式的认知、态度和参与行为,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国家安全等不同层面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分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路径,并形成1篇教学研究论文、1篇相关研究报告。

第三,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与预警机制。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协同治理为手段,通过大数据信息追踪技术动态挖掘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构建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数据链条和成长档案,研判大学生意识形态动向,捕捉意识形态风险点,制定预警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不断追踪大学生年轻群体的社交媒体接触情况、网络舆论意见表达行为与心理、网络直播与短视频平台的参与和传播行为等,构建大学生意识形态动向模型和预警机制。近几年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在该领域主持教育部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1项,联合媒体发布研究报告10余项,出版相关专著2部,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发表CSSCI等期刊论文近10篇。

第四,基于风险研判和预警机制,建立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机制。

首先,青岛理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将技术发展风险及影响等内容融入思政课程,通过课程潜移默化地教育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及威胁有清醒的认识。其次,在网络舆情监控与研判、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等课程中,通过相关PBL项目带领学生深入研究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等带来的舆情信息传播趋势,分析影响网络舆情传播的路径和因素,让学生在实战项目中深刻理解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引导学生学会保持清醒和理性的头脑。

另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还通过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行信息甄别教育培训,培养和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对信息的鉴别力。同时,媒介数据研究团队利用数据追踪到大学生意识形态风险点,及时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真伪,规避意识形态风险发生。

通过“技术融合课程—信息甄别培训—数据追踪干预”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模式,提高了风险认知和警惕意识,做好干预和防范工作。

第五,扩展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空间,创建高校融媒体舆情引导平台与机制。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内容挖掘与分析技术,注意高校内外舆情动向,并分析舆情走势和影响因素,及时捕捉风险点,谨防网络空间不良话语对大学生思想的操控。

同时,学校相关部门不断加强高校内部融媒体建设并形成坚固的舆情引导平台,吸纳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内容生产与运营,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舆论动态,创新了高校意识形态舆论阵地和传播内容,形成数据化、年轻化、常态化的舆情引导机制,抵御和消解新形态信息污染的不良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青岛理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介数据研究团队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如何预防和应对其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如何创新发展以担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重任等方面问题,联合学校相关部门,通过技术协同治理手段,研究构建“研判—预警—规避—防范—抵御”的数据驱动式常态化对策体系,以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常宁 巩湘红 刘明强)

阅读次数:-
分享:
打印页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