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1-17 12:06:28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A- A A+ 】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严格依法行政,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落实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严格依法行政,推动违法建设治理、市容环境整治、建筑废弃物处置、燃气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法治化,全力推动法治广州建设,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主要负责同志充分发挥局党组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研究部署法治建设重要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法履行部门职能,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党组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广州市越秀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局党组会议议事规则、局长办公会议制度、局“三重一大”工作制度等工作机制,严格规范决策行为。
(三)加强普法宣传,夯实法治基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立足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多措并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落实垃圾分类讲师团机制,开展专题培训等活动200场次、覆盖2万余人;组建区、街、社区三级分类志愿团队,累计注册人数1.2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时长7.9万小时、入户宣传70.45万户次。2024年,先后组织开展“绿美越秀最美招牌”“绿色低碳、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新时尚”“城管宣传进社区”“环卫工人节庆祝大会”等9场主题宣传活动,宣传稿件被省、市传统媒体以及学习强国、市局官方网站、市局官方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采用报道共264篇次。
(四)强化业务培训,促进执法水平提升。以队伍建设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结合城管领域高频违法行为特点,围绕城乡规划、建筑废弃物管理、市容环境、燃气执法等四大类内容,分批次、分类别有序开展城管执法专项执法培训。培训围绕不同执法专题,深入解读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从调查取证、办案程序等方面,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点明常见错误、规范执法细节,进一步加强全区各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专业素养和执法水平,全力降低行政执法争议。2024年,我局开展城管执法业务培训20期;全局行政复议案件3宗、行政诉讼案件2宗,被撤改案件0宗。
(五)推进信息公开,提升政务公开质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持续提升公开质效,推进信息发布集成化、标准化、增值化,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发布信息准确、规范。坚持主动公开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发布各类政府信息。优化政府信息依申请工作流程,规范做好受理、登记、转办、审核、答复、归档各环节工作。2024年,我局在越秀信息网依法公开财政信息、通知公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等合计信息54条。
(六)深入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调整巡查、调度、督导、考核体系,立行立改与长效整治相结合,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全力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全区划分为32个“精治类”社区、158个“达标类”社区、32个“提升类”社区,以及33个城市管理精品区,实行分级分类整治。把背街小巷考评纳入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环境检查评价内容,实现一支队伍抓考评、一次考评全覆盖。加强日常巡查,把全区市容“六乱”、环境卫生等“黑点”列入清单管理并逐月销号,持续开展背街小巷整治行动。2024年,我局巡查督办问题整改4万余宗。
(七)加强环卫精细化管理。聚焦环卫保洁重点区域,针对次干道、内街巷、居住区、城市广场、市场周边、河涌两岸等不同领域制定具体作业规范。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全区划分为精治、达标、提升三个类级,严格对照标准实施环卫保洁。围绕设施规划、制度完善、分类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持续优化环卫保洁机制。盘活利用辖内闲置地块,提升生活垃圾进站转运能力;调整优化收运模式和线路,采取小型压缩车或桶装车转运方式代替直收直运,全面取消生活垃圾路边直收直运作业。加快配备新能源保洁设备,推进环卫工具房升级改造,持续深化环卫设施更新改造。2024年,我区完成12座生活垃圾收集站升级改造、112座公厕雨污分流改造、9座公厕升级改造以及9座公厕无障碍通道施工建设。
(八)深化违法建设治理。强化重点结合,始终紧盯专项推进。紧紧围绕市区重点项目、社区微改造项目、背街小巷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等,突出治理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发展环境、公共安全的违法建设。围绕第十五届全运会比赛场馆、交通枢纽、赛事通道、驻地酒店、重点配套提升片区和特色路径等重点片区,持续开展全区第五立面私搭乱建治理。落实严控新增违建,对新建抢建违法建设坚持“零容忍”,强化执法手段措施,及时落实依法拆除。2024年,全区共治理违法建设13.66万平方米。
(九)加强市容环境整治。保持市容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定时开展全区市容环境统一整治行动,通过常态治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对主要路段、窗口地区、校园周边、市场周边、地铁出入口、河涌水域、背街小巷、城中村等区域“六乱”问题的治理。结合全运会市容环境品质提升和赛事侧保障工作,对赛区场馆、接待酒店、交通保障通道等重点区域市容环境秩序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建立整治台账并形成赛时任务清单,持续强化市容环境执法。2024年,全区共整治占道经营31800宗,乱摆卖21009宗,乱张贴、乱扔吐、乱拉挂、乱堆放等其他“六乱”行为13688宗。
(十)强化建筑废弃物监管。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狠抓源头管控。重点整治在建工地夜间施工扰民问题,强化源头监管,压实责任,依法从严查处夜间超时施工、无证运输、余泥撒漏等违法行为。突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针对装饰装修废弃物乱堆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指导属地依法选取企业负责收运、处理本辖区装修废弃物,形成“收、存、运、处”一体化管理模式。2024年,全区开展出泥工地建筑废弃物排放及运输联合专项执法等行动156次。
二、存在问题
(一)城市管理执法不够有力。个别临街商铺存在占道经营现象,部分街道交界处存在乱摆卖问题;个别街道夜间值守巡查制度不够完善,对辖内偷倒、乱倒装饰装修废弃物及堆积黑点未能及时跟进和组织清理,总体上城管执法不够有力。
(二)环卫保洁机制不够顺畅。我区街道环卫站运行机制还不够高效,个别街道的内街巷保洁制度执行不到位,保洁标准不高;环卫站人员力量短缺、“造血”能力不足等制约环卫保洁质量的问题,仍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三)环卫压缩设施仍有缺口。通过新建小型垃圾转运站等措施,虽全面取消路边垃圾直收直运点,但总体上区内生活垃圾转运压缩设施仍有缺口,仍有部分生活垃圾无法进站处理,需利用闲置地块、机团内部和道路退缩位进行收运。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持续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开展执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全区各街城管执法业务能力。加强执法联动,聚焦“六乱”问题“交邻区”、装废排放“黑点区”开展整治行动。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井盖设施等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建强应急处置力量。保持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度不松劲,推进城镇燃气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专项行动(2024-2026),进一步加强燃气安全整治。
(二)持续深化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按照“提升—深化—巩固—常态保持”的思路,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着重在压实责任和建立导向上细化措施、建章立制,切实凝聚全区“一盘棋”抓城管工作合力。结合背街小巷整治,推动全区街道全面开展全域服务治理工作,用好政策红利,逐步拓展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治理面,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效益。
(三)持续推动城区环境品质提升。试点推广移动式投放模式,将箱房式投放点改造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加快吊装点、压缩点的围蔽、排水、除臭等配套设施建设。规范“两网融合”网点管理,提高网点建设管理和运行效率,加快推进全区可回收体系建设。保持常态化高压巡查督导态势,优化垃圾分类工作机制。继续打磨环卫精品示范区,深化推进“门前三包”行动。开展违法建设及“第五立面”专项整治,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和环境品质。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