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05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7-12-12 14:28:17 文章来源: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字体大小:【 A- A A+ 】
越府函〔2017〕71号
台盟广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会期间提出的《把万木草堂打造成宣传爱国志士康有为、丘逢甲的教育基地》(第1057号)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台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贵单位所提出的“把万木草堂打造成宣传爱国志士康有为、丘逢甲的教育基地”建议,对于挖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木草堂的历史内涵、宣传近代志士的爱国事迹、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市、区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研究和推动万木草堂的保护和利用工作。2004年,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广州市城市复建有限公司将该文物内的43户居民迁出并妥善安置,并于2007年完成了整体修缮保护工程。2008年,我区依托该旧址设立“万木草堂陈列馆”,进一步发挥其文化场馆功能。2016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从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中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对该文物修缮工程的经费补助。目前,该项文物保护工程正在实施。
一、关于增挂《丘逢甲故居》牌匾的建议
据记载,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1864年出生于台湾苗粟县,于1896年离台内渡,定居镇平并建造培远堂,1912年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今逢甲村)。为纪念丘逢甲,展示其光辉的一生,当地政府将培远堂建成“丘逢甲故居”,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咨询有关文史专家,丘氏宗祠(今万木草堂)为丘逢甲在广州活动期间的居住地,非其出生地和病逝地。鉴于上述情况,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后认为,万木草堂并不能称为“丘逢甲故居”,增挂《丘逢甲故居》牌匾一事有待商榷。
二、关于开辟丘逢甲纪念馆的建议
由于万木草堂总体场馆面积狭小和中央政策规定问题,无法解决开辟丘逢甲纪念馆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管理的通知》(中办发〔2014〕2号)的相关要求,新建改扩建已故近代名人(主要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突出贡献的近代人物)的纪念设施(含已故近代名人的故居、纪念馆、人物塑像等),需由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请示,且规定“反映同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设施,一般只能有一处,各地不得重复申报”。因现梅州市蕉岭县已有丘逢甲故居,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后认为,万木草堂不再适宜开辟“丘逢甲纪念馆”。
目前,万木草堂的使用单位正制订全新的陈列展览方案,积极收集整理丘逢甲爱国事迹的图文资料,把丘逢甲史迹展览纳入该馆的整体布展方案中,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穗台两地文化交流平台,宣传近代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的历史事迹,增强观众对祖国统一认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我区已在南粤先贤馆中设置专门的展览区域,详细介绍丘逢甲生平重要贡献。
三、关于开辟台湾史地人文展览馆的建议
开辟台湾史地人文展览馆,对于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我区对该建议十分重视。由于万木草堂东侧楼盘“东山印象”产权非国有,将其底层全部用来做台湾史地人文展览馆,目前缺乏成熟的条件。如时机成熟,市、区相关部门将在职能范围内积极推动该项工作。
四、关于门前空地命名的建议
万木草堂门前空地与市政路相连,市政路的另外一侧为东山印象楼盘,万木草堂、市政路和东山印象三者的产权单位和管理单位不统一,难以协调利用万木草堂门前的空间。此外,万木草堂门前空地面积较小,活动范围狭窄,不符合“广场”的定义。综合上述原因,将万木草堂门前空地命名为“同心广场”或“复兴广场”,目前亦不具备成熟条件。
五、关于门前空地安放铜像的建议
在万木草堂门前安放《同心》雕像,有利于传承历史、缅怀英烈、弘扬精神。2005年,市委宣传部的推动下,著名雕塑家潘鹤受邀创作《丘逢甲》塑像。2013年,该雕像安放在万木草堂门前。由于万木草堂门前空地面积狭小、人流量较大、周边环境复杂等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同心》雕像安放问题。
六、关于路口增设纪功华表的建议
由于海丝史迹点南越国宫署进行环境整治,为开阔广场视野,城隍庙原有牌坊将后移。如在中山四路增设华表,可能无法达到与城隍庙牌坊互相呼应的效果。同时,中山四路入口狭窄,增设华表可能会给观众出行带来不安全因素。此外,华表在中华传统文化上具有特殊意义,中国现存的华表大多位于北京,一般地方很少树立华表。鉴于上述原因,中山四路入口处暂不具备树立华表的可行性。目前,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委会已在中山四路入口处设置旅游指路牌,给市民游客提供导向指引。
万木草堂既是戊戌变法的策源地,又是爱国志士丘逢甲的宗族祠堂,在近代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将形成合力,共同继续推进该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一是推动万木草堂的修缮工程,提升文物保存现状;二是加强文物的展示利用,尽快落实全新的展陈方案;三是积极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高市民对近代民主革命的认识。
最后,感谢贵单位对万木草堂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区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联系人:唐江南、张志雄,联系电话:87624907、83268374)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