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2012年越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2-03-05 14:37:38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A- A A+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5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王焕清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越秀”的核心任务,全力促转型、抓创新、优环境、强文化、惠民生、保稳定,较好完成区第十四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城区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去年8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区视察指导,对我区社区建设、民生工作和环境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三个重大突破”【1】,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总量保持平稳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4.26亿元,比上年增长9.5%;税收收入339.15亿元,增长15.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95亿元,增长24.5%。二、三产业比例为2.99∶97.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08.58亿元,增长9.9%;总部经济实现增加值873.97亿元,增长10.0%;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13.15亿元,增长12.8%;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80.03亿元,增长10.2%。黄花岗科技园新建成广州移动互联网(越秀)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8.05亿元,增长25.0%。签约“新广州·新商机”18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2.1亿元和7762万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68个,增长22.9%;合同利用外资5.5亿美元,增长70.2%;实际利用外资3.24亿美元,增长7.5%。

(二)城区建设管理再上新水平。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暨书院街复建(以下简称省“非遗馆”暨书院街)、杨箕村改造、珠光北复建房、越秀南复建房、南粤先贤馆一期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投入8321万元开展中山一路等6个片区的排水改造工程;完成35栋、3516平方米直管公房改造任务和54栋、5688平方米私房危房督修工作;新建、改造绿地16.55万平方米,新建绿道10.3公里。初步建成集监控、调度、指挥、监督功能于一体的城管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城管视频监控无盲区;率先全市开展餐饮业环保综合监管试点,创建4个二星级卫生街道和4个市级绿色社区,整治“六乱”15681宗,清拆“两违”233宗、1.5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创卫”成果得到巩固。大力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窗口行业服务等专项整治行动,“创文”工作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城区公共文明指数持续提升,为广州成功“创文”作出重要贡献。

(三)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民生实事全部落实。一是共提供65824个就业岗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3.1%。二是为全区常住人口免费提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5308名在册低保对象提供免费社区门诊服务;为513名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的低保对象免费提供健康体检。三是文化惠民“十百千万”项目超额完成,建成11个社区特色博物馆;举办演出、展览、电影、培训活动140场;为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免费提供12710人次文艺培训;为低收入困难家庭、贫困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等赠送10000张图书读者卡。四是共解决301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超额完成任务。五是投入5043万元向全区115703名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保健金;为全区3920户6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开通平安宝服务;建成2000平方米的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六是投入360万元为1000户“以老养残”的特殊困难家庭提供每月300元的政府购买居家安养服务。七是完成新建30条、维修120条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的任务,二沙岛体育公园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八是投入1亿元完成2.7万平方米的教学楼改造和2.9万平方米的校舍安全加固工程。九是投入3000万元维修改造内街和“城中村”道路、排水设施139条、22.5公里。十是投入500万元设立社区民生应急专项资金,关系居民群众生活、安全的应急保障性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年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43.68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1元,增长12.3%。率先全市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创业联谊俱乐部,创建11个市、区创业(孵化)基地,帮扶6.2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成39个平价超市,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价格补贴547万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高考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在全市首批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深入推进,洪桥街、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功举办“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和“艺术广东”等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北京街作为“双试点”【2】街道,初步理顺基层服务管理机制和社区居委会职能,被评为“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范街道”。投入3亿元完成各街道“五个一”【3】建设任务,文化、养老、助残等特色服务较好满足了居民多元化需求,制订《关于全面推进广州市深化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6”工作文件【4】,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扎实推进。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案件类警情是全市唯一下降的城区。创新“三会四访”【5】接访机制,强化维稳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和重点对象稳控,一批突出涉稳纠纷和隐患得到妥善处置。大力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全区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白云街被评为“全国安全社区”。

(四)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发展。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40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完成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59项事权承接工作,全面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2.6%。深入推进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建设,网上服务大厅提供769项在线办理服务,街道同一窗口可综合受理8个部门126项业务。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稳妥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434起,政府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视频监察系统,对全区243个服务窗口实施实时监控,推动作风改善、效率提高。率先全市将区联合预审信息发布平台【6】接入区电子纪检监察系统实时监控,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五个压缩、一个增加”【7】规定,全区410辆公务车安装GPS,公车治理初见成效。

同时,我们还顺利完成区政府换届选举工作;扶贫开发“双到”工作【8】进展顺利,增城小楼镇片区和茂名信宜市片区贫困村、贫困户均率先全市实现提前全部脱贫,帮扶新疆疏附县工业园的项目已落成投产。春运、花市工作圆满完成。兵役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整体推进。国资管理、物价、统计、民防、侨务、外事、对台、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转制社区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省、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区部队以及港澳台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与居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差距;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与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城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越秀”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12338”决策部署【9】,牢固树立“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三个发展定位,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提升总部、创新驱动、共建共享”四个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三个功能区【10】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六个发展平台【11】,认真落实“抓税源、抓项目、抓社区、保民生”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努力在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中发挥示范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越秀”的核心任务,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着力发展税源经济【12】,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重点项目,提升城区发展承载能力;着力打造幸福社区,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努力推动幸福越秀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发展税源经济,提升城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用提升总部和有效招商扩税源。坚持发展总部经济不动摇,进一步完善扶持发展总部企业的政策措施,围绕七大核心产业【13】发展需求,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等在我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或职能型总部机构。强化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功能,探索建立区属招商引资代理机构,推行合作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优化招商载体,增强总部企业进驻和发展的承载力。落实重点税源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实施项目代办制和大项目协调机制,完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加快推进“联合预审”,促进税源企业加快入驻和产生效益。

用激励政策和优质服务稳税源。建立完善驻区企业及引进项目的产业促进力、财税贡献率评估激励体系,完善扶持各类税源企业发展壮大的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吸引重点税源企业人才的创新创业、安居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更广泛的政策资源和特殊政策在我区落地。强化税源服务领导小组的作用,制订实施税源服务的相关工作方案,整合区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的力量,完善领导有力、体系健全、触角灵敏、服务高效的税源服务网络。强化区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挂点联系重点税源企业的制度,建立经济联络员制度,加强对税源企业发展情况的跟踪,主动为企业提供个案化、个性化的服务。加强税收征管和执法检查,完善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

用楼宇升级和产业引导促税源。成立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专门队伍,认真梳理区内楼宇、厂房、机团单位大楼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建立楼宇信息化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搭建政府、企业、楼宇信息沟通平台,鼓励和引导商务楼宇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增强其对税源经济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及时掌握楼宇出租、产业集聚和企业变动情况,主动指引楼宇业主做好选商引资和迁出企业的替补工作,引进符合区核心产业发展目录和税源效益高的企业入驻,选树一批贡献大、诚信好、效益佳的楼宇经济典型,努力培育和扩大优质税源。

(二)着力建设广州长堤金融街等经济项目,增强千年商都核心的优势和活力。

建设六大经济项目。创新金融业集聚区建设模式,完成广州长堤金融街首期建设整治,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和扶持措施,突出服务功能,强化环境建设,打造集民间金融、高端商务于一体的国内首条民间金融街,为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抓紧推进南方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二期主体工程建设和企业进驻工作,致力打造广州创意产业的示范园区。完成广州国际服装展贸中心、海印光学照明总部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加快东昌大街改造,打造特色商业中心。推进中环广场高端商务总部集聚园建设,促进环市东智力总部区扩容升级。

提升区域商圈发展水平。全面梳理辖区商圈布局,研究制订推动商圈分类发展的办法。完善商圈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增强商圈金融、会计、律师以及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依托成熟、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企业广泛运用现代经营、管理和交易手段,加快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一批符合城市规划的专业市场向高端展贸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发展。充分利用文化、创意、时尚等元素,推动北京路、环市东、流花、海印、中华广场等商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营业态。鼓励商圈引入高端消费品牌,振兴老字号,复兴、活化传统商圈,丰富千年商都核心的现代内涵。

推动产业高端集聚发展。根据市确定的15类重大战略性主导产业【14】,修订完善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区核心产业目录。优化沿江路、环市路、东风路等金融集聚功能区的发展环境,以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中国银行广东分行等国有金融机构区域总部为龙头,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消费金融。依托广州长堤金融街,成立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融资性服务机构,引进一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发挥远洋集团、广州港集团、嘉诚物流等企业的辐射作用,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咨询。着力发展计算机、通信、系统集成、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网络远程服务等行业,推动新一代数据中心等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着力构建省“非遗馆”暨书院街和南方中心等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

拓展科技创新载体。推进黄花岗科技园的扩容和转型升级,加快全区科技产业的发展。力争挂牌成立南创中心,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办、市场导向、国际接轨”的组织运行模式,探索建立服务高层次人才的新机制,打造“前孵化器”【15】、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和研发服务、高层次人才信息服务等四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广州移动互联网(越秀)产业园扩展区和辐射区建设,引导支持广州久邦移动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建成行业领先的创新研发基地,打造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新的重要引擎。

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加快文化发展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省“非遗馆”暨书院街项目,精心打造全省重要的文化地标和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加快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和广州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打造集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文化版权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基地。高标准推进创意大道选商引资工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加大科技三项经费和自主创新投入,整合资源组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中大科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PE企业集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风险保险机制,运用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平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创新型企业。完善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在我区集聚。推动组建辖区“政产学研资介”产业创新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我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

(四)着力推进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等城建项目,优化提升“花城、绿城、水城”特色的城区环境。

推进十大城建项目。集中力量推进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确保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推动杨箕村改造全面动工。完成越秀南复建房项目土地整理工作。推动珠光北复建房、海月东安置房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推进区政务中心建设。启动建设越华路地下人防工程。完成五仙观绿化广场建设。配合推进海珠广场地下空间建设工程和大沙头珠江夜游广场建设。

实施美丽城乡行动计划。积极协调推进广园东快速路麓湖段下沉式隧道和麓湖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推进光孝寺北侧规划路、太和岗道路改造工程、锦荣街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加大内街道路及“城中村”基础设施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建成东濠花园,完成兰园(兰圃升级改造)首期工程。按照省市要求,将PM2.5指标监测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加大营运黄标车的清查淘汰和餐饮业油烟污染监控力度,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的监管能力。建立户外环境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和东濠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加强水环境监管。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以新河浦社区为试点,开展生态低碳环保小区创建工作。

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城管“天网工程”,整合、利用各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优化网格管理,提高城市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管综合执法队伍管理机制,形成上下联动、运作高效的管理模式。落实责任追究倒查机制,严查严控“两违”、“六乱”现象。继续抓好环卫保洁服务外包,推进环卫保洁收费改革和垃圾分类试点,提高环卫保洁的科技和信息应用水平。进一步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创文”成果,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

(五)着力抓好南粤先贤馆等文化项目,彰显广府文化源地的底蕴和魅力。

推进六大文化项目。努力完成南粤先贤馆主体工程并启动布展工作,传承延续传统文化,打造广州历史文化大观园。完成“团一大”纪念广场建设和周边整饰工程。加快推进文德路、越秀上下街、昌兴街、西濠二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加快人口疏散、居民住房改善及综合环境整治,积极引入适宜旧城发展的高端产业,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形成以保护历史文化实现科学发展的格局,努力打造广府文化风貌集中展示区。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编制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以此为核心打造广府文化博览区。制订区属文物保护单位专项保护规划,加强对先烈路革命史迹主题区域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争创“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推进街道文化站升级工作,新建一批精品文化社区,区属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开放,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实现“五个有”【16】,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文化人才建设,实施文化名人名家工程,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支持各类群体文化活动开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以市规划建设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为契机,提升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的文化内涵和层次,承办好中国国际漫画节和华语动漫“金龙奖”颁奖活动,重点发展动漫创作、网游开发和设计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历史文化与现代商贸的融合渗透,发展休闲、娱乐、高端消费品等新兴消费产业,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推动文化、商业、旅游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六)着力建设广州市深化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试验区,打造和谐共融的幸福社区。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机制。以推进广东省社会创新观察项目为契机,完成“一队三中心”【17】组建及协管队伍等人员的整合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位一体”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以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换届为契机,坚持改制与改造相结合、相促进,指导转制社区及其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坚持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厘清部门、街道工作职责,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加强社区服务管理保障。整合社区服务场地资源,推进社区“六个一”【18】建设,积极打造“幸福社区”示范点。推进智慧政务、智慧金融等“十大智慧工程”【19】,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加快社区专职人员向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转型。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财政资金对社区服务管理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社区服务管理,形成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

完善社区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就业、社保、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普惠型基本公共服务,面向困难群体提供救助型基本公共服务,构建10分钟社区服务圈。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支持鼓励人民团体、群众组织成立公益类社会服务组织,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社区服务。完善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深化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长效机制。动员生活居住在社区的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社会人士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形成守望相助、邻里互助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

(七)着力做好惠民生暖民心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认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帮扶4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二是新建10家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专区)。三是筹集保障性住房200套;解决303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是为区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五是免费向区常住居民提供慢性病预防控制等11个项目共计37个子项目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为全区6岁以下困难家庭儿童提供中医保健服务。六是新建、修缮10个500平方米以上社区文化广场,新建、提升10个社区微型博物馆。七是新建20条、维修100条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新建50间社区体育活动室。八是在每个街道建成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九是建设集婚姻登记、免费婚检、优生促进于一体的区婚姻婚育服务中心。十是免费为我区当年政策内怀孕的约1.3万户家庭提供出生缺陷干预服务。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创建全省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抓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打造“全省基础教育标杆”和“南方教育高地窗口”。继续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强化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探索建立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教育创新激励机制和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深化学区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小班教学实验和教育国际化项目,深入实施《越秀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提高居民群众健康水平。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全国试点区”为抓手,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深入推进“三名”【20】工程和“治未病”工程,加强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支持辖内大医院升级扩能。完善社区医疗服务,设立家庭病床。积极落实健康城市行动计划,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力度,倡导阳光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和引导居民群众开展健身运动。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构建有越秀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区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作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提高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搭建集居家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康复保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逐步健全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养老服务、残疾人救助康复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城镇低保为基础、医疗救助为重点、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整合社会治安动态防控资源,进一步发挥“四网”【21】的作用和效能,抓好对流动人员、外籍人员的服务管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按照“六个善于”【22】要求,积极创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深化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三级平台建设,完善三级市民意见服务网络,形成“五位一体”【23】的诉求表达无缝对接新格局,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抓好“三打两建”【24】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推进质量强区工作,设立政府质量奖,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同时,积极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继续做好国资管理、扶贫开发、统计、民防、侨务、外事、对台、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以及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及行业商会组织的作用。完善政府顾问管理制度,建立决策风险评估和公示、听证等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全力建设法治越秀。

强化管理创新。弘扬“敢想会干为人民,和谐包容共分享”的广州亚运精神,按照“用心做事、坚持为民”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管理服务创新,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责任机制,进一步提速政府服务效能。深化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建设,继续推广联合预审审批平台,探索建设区电子证照库。完成区综合应急平台一期建设,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深化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理顺事权关系。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升政府部门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推动辖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共建共享幸福越秀的生动格局。

强化政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对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的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和纪律保障机制。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和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推进网络问政,拓宽政民互动渠道。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严格控制“三公”经费【25】支出使用,树立为民、务实、诚信、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越秀”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三个重大突破”:战略性基础设施要有重大突破、战略性主导产业要有重大突破和战略性发展平台要有重大突破。

2.“双试点”:广州市开展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

3.“五个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个小公园、一个娱乐文化中心、一个治安视频监控中心。

4.“1+6”工作文件:《关于全面推进广州市深化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越秀区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推进“一队三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越秀区街道原协管队伍整合意见》、《越秀区关于以推进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引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的实施意见》、《越秀区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越秀区关于创新完善政务和信息网络探索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5.“三会四访”:“三会”是指信访事项协调会、督办会、现场办公会;“四访”是指基层接访、带案下访、进门探访、基层巡访。

6.区联合预审信息发布平台:区发改局牵头整合环保、卫生、工商、房管、公安、经贸、文化、食药监等12个部门,在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申请工商登记中涉及的前置审批信息,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行发布,实现明确审批时限、公示审批进度、共享审批信息、预防假证骗审等功能。

7.“五个压缩、一个增加”:压缩党政机关办公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出国经费,增加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

8.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扶贫工作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要求扶贫开发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9.“12338”决策部署:即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这一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这两个战略重点,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推动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实现“三个重大突破”,全力实施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城乡一体、生态环保、文化引领、人才集聚、民生幸福、党建创新“八大工程”。

10.三个功能区: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麓湖生态功能区。

11.六个发展平台:广州移动互联网(越秀)产业园、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文化产权交易所、创意大道、南创中心、省“非遗馆”暨书院街。

12.税源经济: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现有税收足额征收,税收增长潜力稳步增强,促进财税持续增收为目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产值经济而言,税源经济的实质是强调税收大小而非产值高低。

13.七大核心产业:商贸业、金融业、物流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

14.15类重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包括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与科技服务、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等9类优势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6类战略性新兴产业。

15.“前孵化器”:高校或科研院所提供创新环境,由一家企业先期投入一定小额资金,在规定时间内创新完成后,对创新转化为产品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估;如果评估通过,此项目才能获得政府资金的资助,然后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更大规模的孵化。

16.“五个有”:有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室、有一个社区图书室、有一个文体广场、有一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或公共电子阅览室、有一批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

17.“一队三中心”:街道综合执法队和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18.“六个一”:一个公共服务站、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星光老年之家、一个健康计生服务室、一个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一个小广场或小公园。

19.“十大智慧工程”:智慧商都、无线智慧、智能停车、智能公告、码上智慧、智慧短信、“智”愿服务、智能借阅、智慧政务、智慧金融。

20.“三名”:广州市中医名院、名科、名医。

21.“四网”:视频监控网、社区防控网、街面巡逻网、单位内保网。

22.“六个善于”: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龙年第一个工作日到省信访局看望慰问信访干部并寄望全省信访工作要做到善于倾听意见、善于化解积郁、善于调度力量、善于协调矛盾、善于发现共性、善于提出对策。

23.“五位一体”:信件、来访、网络、电话、短信于一体。

24.“三打两建”: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25.“三公”经费: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