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2021年越秀区人民政府换届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11-03 18:02:56 文章来源:区府办 字体大小:【 A- A A+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0月24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郭昊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2016年换届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服务广州发展改革大局,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发有为推进越秀各项事业,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0.05亿元、比2015年增长3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32万元、达到发达国家(地区)水平,区域总税收增至444.8亿元、年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至135.73亿元、年均增长10.6%,综合实力位列2020中国百强区第九名。

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制定实施现代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二三产比重优化为3.89:96.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近七成,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中介服务等八大新兴产业年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8.6%,超额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预定目标任务。出台“钻石29条”“越秀金卡服务”等政策体系,成功引进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上海保险交易所南方服务中心等国家级资本要素平台,以及融通地产、捷成贸易等优质项目2009个,其中世界和中国500强项目83个。集聚市认定总部企业84家,上市(挂牌)企业69家,税收亿元楼宇从45栋增加至65栋,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楼宇经济十大活力区”,获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

创新驱动更加凸显。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之芯”,全区集聚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7家,建有孵化器、众创空间34家,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6名,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7项,高新技术企业644家、是2015年的4.5倍,专利授权量和有效发明专利量较2015年分别增长1.7倍、2.69倍,每万人专利拥有量75.7件、远高于省市水平。建成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展示体验中心、中山大学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技术转化中心等一批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五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9902项,合同成交额超过710亿元。连续四次获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复审,成功创建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

园区建设提速增效。新增8个国家级产业园区、累计11个。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园区面积、入驻企业、年产值均增长3倍,获得“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等三个国家级牌子,连续3年协办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北京路成功创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国示范步行街”,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黄花岗科技园年营业收入突破1100亿元,较2015年增长1倍。广州民间金融街荣获全国服务业区域品牌第5名,获评省“公益金融试验区”和省“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试验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成为华南地区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聚合点。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年实审量180万件、占全国1/4。成功创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集聚双鱼体育等45家体育龙头企业。

(二)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始终保持敢闯敢干的锐气,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获批全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项改革试点,获评“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

营商环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至4.0版本改革,全市率先实现“准入即准营”、企业注销“一窗联办”、行政许可“云勘查”,实有商事主体超20万户,较2015年增长62.5%,年均新增超2万户。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授权,推行外企落户“一站办理”,实现“最宽松无限额”外资准入,新设外资项目2569个,年均增长6.8%。建成“诚信商圈”“信用走廊”和“一站式信用修复服务平台”,荣获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优秀奖。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重大进展。完成政府机构和街道体制改革任务,推动506项综合执法权限下放街道,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深化区属国资国企改革,构建形成产业投资、资产运营、城市建设三大板块国企布局。深化城建及投融资体制创新,组建区代建中心、土发中心、征收中心,出台PPP实施意见,全市首个PPP项目东山福利院四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实施重点项目“攻城拔寨”工作机制,区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千亿元,年均增长18.1%。

高层次开放格局加快构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与白俄罗斯明斯克市十月区等8个城区缔结友好,成功打造全国第三个、全省首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北京路设立全球首个文商旅融合发展观测点。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儿童健康联盟、粤港澳病理联盟。率先开设“港澳子弟班”,缔结穗港澳姊妹学校26对。广州越秀国际人才中心正式运营,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越秀)。万菱广场等3个专业市场成为广州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拓展试点,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纳入全国“百城百园”名单。

(三)综合功能得到新提高。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中心城区功能持续优化提升,“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 考评连续4年位列全市A档。

城区建设亮点纷呈。高位推动广州传统中轴线保护提升,完成海珠广场一期、北京路一期建设,成功承办省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升国旗仪式,北京路步行街改造后入围“2020影响中国人出行体验Top10榜单”。高水平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东园文化广场、中共两广军委旧址、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等一批红色地标提升后焕新亮相。完成55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旧南海县社区等3个国家住建部改造试点成为“老城市新活力”样板。全国首创“电梯托管管家”服务,旧楼加装电梯1126台,数量全市第一。转型疏解专业批发市场93个,盘活烂尾楼5宗,新增优质载体75万平方米,星寰国际商业中心、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等高端楼宇成为商业新地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交办案件100%按期完成整改。推进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广州花园综合服务区全面开工,空中“云道”一期正式向市民开放,全要素品质化提升主干道41条,建成口袋公园43个、碧道24.2公里,改造提升绿地31.7万平方米。强力推进精准治污、系统治水,全市率先实施餐饮场所准入管理和移动喷雾降尘,2020年AQI优良率较2015年提升7.4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0.5%,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447家,改造新建公共管网153.4公里,“一江五涌六湖”和10个小微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东濠涌治理获评省宜居环境范例奖,成功创建省级河长制示范区。

城区治理精细高效。全面推行路长制、巷长制和公厕所长制,完成565条背街小巷整治,“厕所革命”推动全区197座公厕实现改造升级,成功创建15个市级容貌示范社区、60个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社区,垃圾减量成效明显。成功拔掉白云山大钵盂、大都市鞋城等一批重难点违建,拆除违法建设146万平方米。改造肉菜市场17个,完成“三线”整治25公里,查扣“五类车”6.9万辆。建设高水平平安越秀,建成由11万路治安视频监控、1.4万群防群治队伍为主体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打造立体化智能防控示范街区,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建成“零发案”社区171个,全区案件类警情和刑事立案分别下降60.7%和57.3%。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成功应对超强台风“山竹”等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总人数连续三年“双下降”并保持全市最低。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考评连续五年全市第一。食品安全考核连续九年获评全市优秀。

(四)社会民生收获新成果。每年将超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获批开展全国首批、全市首个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成效显著,全市率先实现“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全覆盖,新增就业26.39万人,帮扶15.46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低保标准从650元/月提升至1120元/月,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96亿元,惠及30.22万人次。解决7747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750户。成功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2543名来穗人员实现积分入户,6006名随迁子女获得公办学位。建设全国首个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单位。18个街道颐康中心实现全覆盖,居家养老床位数全市第一,获评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助力11个对口帮扶地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获评全国侨联系统扶贫助困先进单位。

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高标准实施区管校聘改革、教育布局优化,投入7.83亿元改善校园硬件设施,全区中小学硬件配置实现“五个全覆盖”,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优质学位1.63万个,获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广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健康越秀建设成效显著,居民健康三大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期望寿命提升至84.69岁,获评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高标准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全面落实退役军人政策,连续十次获评广东双拥模范区。东山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入选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名单。

文化旅游体育繁荣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擦亮“四大文化品牌”,顺利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春节(行花街)”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广府非遗进校园”入选全国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广府庙会”成为广府文化代表性品牌。新增3处国家级和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广州起义纪念馆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A级景区数量上升至15家、位列全市第一。社区体育设施实现“一公里半径必有健身点”,二沙岛变身国际健康艺术岛。

(五)政府效能实现新提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行政效能在务实笃行中提质增效,荣获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政府透明度位列全国前十。

法治政府更加规范。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909件,满意率10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撤销区级议事协调机构72个,制定各类行政规范性文件38份,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按期公开。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区行政诉讼案件数量连续数年处于全市较低水平。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政府法律顾问服务覆盖全区各部门,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数字政府更加高效。打造全省唯一的“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形成“一中心三板块”数字政府核心体系,行政许可事项网办、最多跑一次率均为100%,“越秀人家”治理服务模式获评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十佳典型案例。推进基层减负便民试点,区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近九成。“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建成运行,区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全省首届县(区)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

廉洁政府更加务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区政府领导连续5年现场接听12345热线,按期办结54.9万件热线工单、满意率全市第一。开展区级审计项目157个,实现一级预算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持续精简文件会议,统筹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围绕“八大本领”“七种能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全区形成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此外,“七五”普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国防动员、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全民科学素质、审计、信访、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档案、保密、修志、慈善、文化艺术、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经统计,五年来区政府系统各单位共获得省级以上荣誉253项,其中国家级108项。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越秀作为省市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核心区、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功能得到优化提升,城区发展能级和水平大幅跃升,生态及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越秀发展的基础更牢、动力更足、环境更优、势头更好、前景更加光明!

五年来,我们凝心聚力,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精明增长、绿色发展之路,经济总量连续五年保持全市前三。践行新发展理念,地区生产总值迈入3000亿元俱乐部,经济密度接近100亿元/平方公里、稳居全省第一,税收密度超10亿元/平方公里,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五年来,我们攻坚克难,聚焦老城市新活力,向市争取到三份支持越秀发展的重磅文件,有效破解越秀老城市新活力”发展瓶颈。争取到城市更新改造全市异地平衡、地下空间不计容等多项创新政策,高位谋划推进重点建设项目160个,广鹏地块、西湖路绿化广场、越秀南地块等老大难项目顺利征拆,大小马站书院街、海月东房屋征收实现新突破,“东山印象”项目获评联合国人居环境署“2019亚洲都市景观奖”。

五年来,我们敢想善干,聚焦营商环境改革,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六年全省第一。“企业开办最快一天”和“推动‘四个结合’释放北京路步行街消费升级新活力”两大经验做法先后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信用修复“最快45分钟办结”获评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入选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

五年来,我们居安思危,聚焦社会稳定大局,全力统筹城区发展与安全,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连续两年全市第一。首创首推的“三人小组”机制、外国人服务管理“一站一组一员”、疫情防控“六个三”、封控管控防范区“一图一册一表”等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得到中央和省市充分肯定。稳妥应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

五年来,我们以民为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办好每年十件民生实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小学生课后托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旧楼加装电梯、长者饭堂、羊城家政、养老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和群众认可,连续4年蝉联南都广州城市治理榜人类发展指数第一名。

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五年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归根结底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全体越秀人民不畏艰难、勠力同心、砥砺奋进!这些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深刻总结、倍加珍惜。在这里,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越秀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越秀在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创新要素集聚力等方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增量载体开拓乏力,发展空间相对不足,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资源要素制约;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供给仍存在短板弱项;统筹发展与安全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二、今后五年工作任务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更为复杂多变,要把握时代潮流实现破局,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主动把越秀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两个大局”、新发展格局和广州未来发展蓝图中予以考量和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全力谱写越秀发展新篇章。

今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举措,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为总目标,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四个功能定位”,全力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以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湾区创新枢纽、都会产业高地、美好生活样板”,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排头兵。

根据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要素、创新策源、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全面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左右,力争突破4100亿元,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中心城区功能更加现代化,发展空间品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全面完成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全区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新一届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激活现代产业发展内生动能。坚持产业“一体两翼”发展方向和“一轴三带六组团”空间布局,依托11个国家级产业平台,建强12条现代产业链,壮大“3+3”核心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以“五型经济”引领高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

培育壮大四个千亿级产业。巩固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加快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建设,持续导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高端金融业态,推动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资本市场服务机构、行业协会、金融论坛落户。深化省“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试验区”和省“公益金融试验区”建设,探索民间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花果山小镇二期、三期压茬建设,引领全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转型,率先助推商贸流通、文化旅游、零售会展等传统领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放大“超高清视频+”产业优势,大力培育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数字应用场景,形成创新应用示范。培育壮大生命健康产业。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建设,重点打造医学核心区+国际生命健康产业环的“一核一环”产业格局,着力形成以医技医药研发为主导,以高端医疗服务、传统中医药为特色,以智慧精准医疗为发展方向的国际顶尖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现代商贸业。厚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贸流通领域新优势,培育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专业服务等新业态,集聚一批“500强”企业全球总部、区域总部和功能总部。创新发展“会议+商旅文”新模式,依托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会展落户。聚焦高端专业服务业能级提升,沿环市路、东风路、沿江路打造一批“律师楼”“广告楼”“财富楼”“数字楼”“人力资源楼”,争当辐射湾区的资源配置中心。

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开展科技创新夯基行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黄花岗科技园、花果山小镇扩容提质,加快导入一批科技含量高、趋势引领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主体,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聚焦基因工程、生物科学、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战略产业,联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推动一批国家、省级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落地,提升“科创之芯”“硬核”竞争力。开展科技企业孵化行动。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探索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做大做强越富基金,优化“创、投、贷、融”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筹建一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探索设立“越秀军创”孵化中心,扩大“越青杯”等高水平创业大赛品牌力,培育壮大一批本土科技独角兽企业。开展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依托版权贸易、商标品牌两个国家级基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从创造运用到保护管理的知识产权全链条运营服务体系,加快构建辐射湾区、链接全国、面向全球的技术交易平台,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要枢纽。开展创新人才集聚行动。深入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广聚英才计划”和“领秀计划”,发挥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建强广州越秀国际人才中心,完善提升“钻石29条”“越秀金卡”政策吸引力,让越秀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安居乐业首选地。

实施内需提质三项计划。实施商圈升级计划。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尚品”“提质”“强能”“美誉”四大工程,优化全区步行交通微循环和商贸业态有机衔接,推动北京路、环市东、中华广场“三大商圈”强强连片联动发展,建设超大城市世界顶级商圈。做优专业市场内生品质,重点推动一德海味干果、人民中眼镜、流花衣饰服装、站西钟表鞋材、海印电子产品五大商圈品牌化、国际化、展贸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国商品市场示范基地。实施消费培植计划。健全文商旅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广百、友谊等商业中心、消费中心和时尚购物中心数字化升级,促进市内免税店、首店名店业态落地,办好“美食节”“购物节”“时尚周”等多维促销活动,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实施投资优化计划。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推进5G基站、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步补齐生态环保、公共卫生、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投资短板。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促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二)始终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塑造空间发展创新格局。挖掘城区存量空间、存量资源价值,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交通改善、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激活一批老街区、老建筑、老厂房,建设一批新载体、新空间、新场景,吸引一批新企业、新市民、新游客,全面提升老城区内在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建设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强化滨江空间规划管控,积极推进沿岸闲置及低效利用地块开发,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沿江建筑微改造和产业升级,形成协调有序、错落有致的滨江天际线与沿岸岭南风情景观线。有序推进“一区三品牌”建设,率先实现沿江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贯通,提升天字码头、大沙头、东山湖公园等一批品牌公共空间,建设海珠广场——传统中轴和五羊新城品牌活力区,系统筹划推进北京路二期、三期工程,贯通北起越秀山中穿北京路南抵珠江的“云山珠水”千年城脉。实施珠江碧道贯通工程,提升沿岸公园、灯光、绿化等环境品质,鼓励艺术爱好者开展临江艺术创作,共同缔造7.5公里精品珠江。推进沿江产业升级革新,打造沿江高端现代服务业经济走廊,打响二沙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名片,建设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深入推进“新城建”试点,以“绣花”功夫推进老城区修补、织补式更新,以人文情怀保留广州城市记忆。全面落实城市更新三年计划、五年方案,用活用好市异地平衡政策,稳妥推进金贵村、瑶台村等城中村改造。完成全市首个“混合改造”试点南洋电器厂项目,滚动开展动物园北门公交站场、走马岗等地块收储开发,完成大小马站、海月东等地块征拆和开发利用,启动大新路安置房建设。实施历史街区活化工程,对昌兴街、长堤大马路、文德路等历史街区开展“小微手术”式精细改造,以文创设计、休闲娱乐业态导入激活街区历史魅力。谋划实施新一轮老旧小区微改造,鼓励开展小范围、改善型楼宇更新,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持续建强文化核心区。弘扬红色文化,串联全市红色革命遗迹,推出一批经典红色之旅路线。实施新河浦红色文化路径建设,提升“东山印象”品牌。推动红色史迹修缮保护全覆盖,赋能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东园文化广场等红色地标,打造更高知名度、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传承岭南文化,实施“非遗”保护工程,推进民间美术、武术、饮食、曲艺、中医等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扩大广绣、榄雕等非遗技艺影响力。用活海丝文化,加强五处海丝申遗史迹点的保护利用,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商旅资源对接,充分挖掘海丝文化时代新内涵。发展创新文化,深化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好文化产业基金作用,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做大做强数字文创、智慧文旅、动漫游戏、影视娱乐等高端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动漫体验馆、广东粤剧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有底蕴、高品质、可亲近的文化新空间,全方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争创高效能治理示范标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三线一单”落地实施,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实施臭氧与PM2.5“双控双减”,优化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推动社会源、扬尘源、移动源污染精准整治。启动除劣攻坚行动,高质量完成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等治水工程,保持“散乱污”场所动态清零,巩固提升“一江五涌六湖”和10个小微水体水质。积极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完善全链条垃圾治理闭环,率先建成全域“无废城区”。

厚植城区绿色生态底色。开展绿色生活创建七大行动,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科学绿化,落实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持续推进“还绿于民”工程,配合做好广州花园建设,保护好越秀一草一木,打造一批“城市氧吧”,用绿色提升“幸福指数”。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绿道碧道串联、水系绿地贯通的生态系统。

打造智慧城市“越秀样板”。树立城市全周期管理理念,健全分级分类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推动实现全时段、网格化、无盲区的精细化管理,探索超大型城市核心区城市治理“越秀模式”。坚持路(巷)长制、公厕所长制,巩固深化“厕所革命”,大力抓好违建清存遏增,以工匠精神做好城市家具管养、第五立面整饰、“三线”整治、环境卫生保洁等工作,创建一批市容环境示范道路、容貌品质社区。深化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持续推动交通“双微改造”,努力建设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的人民满意交通。

(四)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增强区域发展蓬勃动力。永葆“闯”的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为越秀未来发展强基赋能赢得先发优势。

强化湾区门户枢纽功能。立足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深度融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两个合作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聚焦科技服务功能,支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区域高水平产学研用合作。聚焦资源要素流动,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市在金融、科创、贸易、监管、税收等领域试点政策落户。聚焦优势领域带动,依托辖内国家级产业园区,在现代金融、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加强与港澳深珠的全面合作。认真落实“湾区通”工程、“五乐”计划,放大医疗、教育等优势资源的辐射效应,在初高中阶段增设港澳子弟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湾区便利普惠共享。积极参与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建设,配合做好广州火车站综合提升和高铁联络线建设,推动高铁、城际、地铁在越秀立体衔接,打造服务湾区、通联全国的综合交通门户。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认真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优化外商投资登记注册、落地运营全流程跟踪服务,加大高科技产业、高端专业服务业外资引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用好RCEP政策红利,与沿线城区缔结友好,争取更多国家在越秀开设商务馆、贸易代表处。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展广交会、进博会等海内外知名展会,拓展一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市场、跨境电商产业基地,打造广州出口商品优质示范区和“广州好货”品牌集聚区。支持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助力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仓库、生产园区与分支机构,推动实现从贸易到技术与资本合作的高层次开放共赢。

纵深推进多领域改革创新。抓住广州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在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要素流动、企业服务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越秀样板”。深化智慧政务改革,拓展免证办、云勘查、远程会商、跨域通办、代跑代办等服务,推动更多事项“全网办、跨域办、指尖办”,探索打造最优审批路径。深入开展广东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逐步实施市场监管领域分类监管、信用监管,创建国家级信用监管示范区。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对新业态探索沙盒监管和触发式监管新模式。落实税收征管改革举措,培植巩固优质税源。制定实施国资国企三年强基计划,深化国有资本战略结构布局,增强国资国企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树立高品质美好生活典范。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高质量建设“15分钟优质生活圈”,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推动9大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有标可依”。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系统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12项工程,力促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元特色、特殊教育融合优质。落实“双减”政策,推行校内课后托管“5+2”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深化健康越秀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领域软硬件短板,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居民全周期健康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治体系,推动中医、妇幼、正骨等区级医院特色专科做优做强,建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打造“健康中国”典范城区。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完善三胎政策配套支持,打造“育、医、教”一体化的托育服务网络,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健全长者照护服务体系,支持改造社会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着力构建社区居家养老相衔接、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养老服务先行示范区。

构建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精准帮扶和托底安置。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探索按要素分配的有效形式,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坚持“房住不炒”,加大力度发展保障性、政策性租赁住房。持续提高优抚优待安置水平,建立“中心+所+站”军休干部养老服务保障新体系,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推进来穗常住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构建来穗人员社会融合新格局。健全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深化残障人士友好型城区创建,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六张网”,让互助共济的社会主义阳光温暖每个人。

构建安全韧性的城市发展体系。深入开展维护政治安全8大专项行动,抓实网络安全工作,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和“防火墙”。全面加强经济安全防护,开展经济领域风险预警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健全安全生产责任、风险防范管控、应急指挥协调体系,超前布局城市生命线和灾害监测预警、救援防治、物资储备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区。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和监督检查机制,持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控“三公”经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讲团结、讲落实,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与政府部门对口协商及联系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推动行政执法标准化。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打造法治宣教示范区。

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赋能,加快各部门数据要素有效流动共享和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提升政府科学研判、应急响应、综合指挥和跨领域协同能力,建强“城市大脑”。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协同推进数字政府与智慧社区建设,建强“越秀先锋”“越秀人家”,构建更多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的数字应用场景,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位代表,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全面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排头兵,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和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名词解释

八大新兴产业:指生物医药与健康、节能与新能源、轨道交通、高端中介服务、文化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八大新兴产业。

钻石29条:针对企业、人才、园区及商务楼宇出台的具体优惠奖励政策,共29条,简称“钻石29条”。

越秀金卡服务:为优质企业量身定制的“钻石级”服务礼包,汇聚了全市最优质的基础教育、最顶级的医疗保健和最贴心的政务服务资源。

准入即准营:指我区全市率先打破以往“先照后证”办理程序,实施商事登记与“两品一械”(即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备案事项“证照联办”,企业可同时获取商事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实现当天正常运营。

云勘察:我区针对行政许可办理耗时较长、重复跑动等准营堵点,开发“云勘查”服务小程序并接入“越秀商家”平台,将许可办理现场审查环节调整为在线勘查,以手机拍照、摄像记录并上传数据方式实现影像化、可视化现场核查,有效降低准营制度成本和企业办事成本。

百城百园:由科技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按照“一城一主题”“一园一产业”原则,分别组织协调100个左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县市)、100个左右的国家高新区等科技园区作为实施主体,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开展应用示范。

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指统筹推进“三旧”改造和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及黑臭水体、违法建设、“散乱污”场所治理等九项重点工作。

“散乱污”场所:指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以及环保、国土规划、市场监管、税务、消防等手续不全,污染环境的企业、工场作坊等生产经营场所。

一江五涌六湖:“一江”指珠江前航道(越秀区段);“五涌”指东濠涌、新河浦涌、水均岗涌、景泰涌(越秀区段)、沙河涌(越秀区段);“六湖”指东山湖、麓湖、流花湖、北秀湖、南秀湖、东秀湖。

三项工程羊城行动: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组织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广州市推出三项工程羊城行动予以贯彻落实,全力促就业、保民生。

区管校聘:“区管”即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的新机制,合理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校聘”指建立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强化考核的新机制,落实中小学用人自主权。

五个全覆盖:照明提升、厕所革命、明厨亮灶、教室空调和电脑一体机配备全覆盖。

四大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品牌。

一中心三板块:“一中心”指“越秀智库”数据中心,“三板块”指“越秀先锋”“越秀人家”“越秀商家”三个服务板块。

八大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三份支持越秀发展的重磅文件:《关于支持越秀区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实施方案》《广州传统中轴线地区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

四个结合:指在北京路步行街改造中探索出的“保护与活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产业与民生相结合”四个改造经验做法。

三人小组:指疫情防控工作中,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警员+社卫医护人员组成的专职入户走访排查队伍。

一站一组一员:“一站”即外国人服务管理工作站,“一组”即“三人小组+翻译员+志愿者”工作组,“一员”即外事联络员。

六个三:重点发挥党员、群众、社会各界“三种力量”,织密入城关、市内交通检疫关、公共场所关三道防线,完善常住人员、临时来穗人员、重点人员三本台账,全面推行“三人小组”,编印三大类人员防护指引“口袋书”,提供驻点健康、视频问诊、家庭医生热线等三个24小时服务。

信访工作“三无”区: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

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双区”建设:指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双城”联动:指广州、深圳两个大湾区核心城市实现“双城”联动。

两个合作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

四个功能定位:指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支持越秀区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实施方案》中对越秀区功能的明确定位,即广州的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核心区、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

一体两翼:“一体”指强化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两翼”指数字赋能、总部引领。

一轴三带六组团:“一轴”即广州传统中轴线,“三带”即东风路总部经济产业带、环市路数字经济创新带、沿江路创新金融集聚带,“六大组团”即北京路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和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黄花岗科技园、花果山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广州火车站现代商务会展区、东山口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

11个国家级平台:国家高新区黄花岗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全国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北京路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花果山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广州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越秀国际人才中心。

12条现代产业链: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软件和信创、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和生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现代会展、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时尚产业、医疗与健康、体育与健身、建筑业和规划设计12条现代产业链。

“3+3”核心产业:创新金融、现代商贸、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数字产业、文化创意、高端专业服务业三大特色产业。

五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

一区三品牌:“一区”指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三品牌”指一年打造一个品牌示范段、两年打造一个品牌公共空间、五年打造一个品牌活力区。

混合改造:指“国有+集体,住宅+产业,出让+租赁,以产业开发为主、住宅开发为辅”的土地复合利用方式。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绿色生活创建七大行动:指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交通“双微改造”:交通微循环、拥堵点微改造。

一核一带一区:“一核”即珠三角地区,“一带”即沿海经济带,“一区”即北部生态发展区。

“湾区通”工程:指促进粤港澳三地在公共交通、通讯资费、信用信息、电子支付等领域标准互认、规则衔接、政策互通,便利粤港澳三地群众交流交往。

“五乐”计划:指广州市出台的《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 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的“乐游广州、乐学广州、乐业广州、乐创广州、乐居广州”五个方面行动计划。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自由贸易协定。

沙盒监管: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一个受监督的安全测试区,通过设立限制性条件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允许企业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以真实的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为对象测试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这种监管新模式有助于减少创新理念进入市场的时间与潜在成本,并降低监管的不确定性。

9大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9大领域基本公共服务。

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12项工程:幼有优育工程、小学固基工程、初中强腰工程、高中逐梦工程、思政一体化工程、“五育并举”素养提升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和集团化办学优化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工程、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校园微改造工程、智慧教育创新“154”工程、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

“双减”政策: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校内课后托管“5+2”服务:即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确保下午课后服务托管时间不少于2个学时。

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六张网”:各级各部门责任网、社会组织网、志愿服务网、家庭成员网、联系帮扶网、科技支撑网。

城市生命线:泛指对社会正常运转极其重要的一系列基础设施系统,主要包括供水、供气、供电、交通和通讯等系统。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政策解读:一图读懂越秀区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