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越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2-10 09:35:55 文章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字体大小:【 A- A A+ 】
——2021年2月6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广州市越秀区区长苏佩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举措,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攻坚克难、砥砺实干,在夺取“双胜利”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群众满意的优异答卷。
(一)抗击疫情在精准防控中取得重大成果。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成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疫情,首创首推的“三人小组”“一站一组一员”“六个三”等防控机制得到了孙春兰副总理、国务院大督查第七督查组、外交部以及省、市领导的肯定并大力推广。
扛起责任、担当作为。迅速行动抓防控,内防扩散工作控制得早、控制得好,4月下旬以来无新增本地病例,确诊病例100%可溯源、已治愈、零死亡,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迅速遏制涉外疫情,率先提出“关联病例”概念,第一时间向省、市疾控部门发出预警,彻底阻断境外输入疫情在社区的传播。织密校园防控网,全区215所学校复学复课安全有序。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全区上下团结一心、风雨同舟,抽调1305名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发动志愿者逾百万人次,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坚固防线,17个先进集体、54名先进个人荣获国家、省、市表彰。两代表一委员、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捐钱捐物、倾力奉献。全流程闭环转接管理入境人员19078人,实现零事故、零感染、零有效投诉。
毫不放松、夯实基础。加强常态化精准防控,实行“一街一策”“一部门一方案”,累计上门摸排12.1万人、核酸检测158万人次,全市率先开展疫情处置综合应急演练,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局势平稳。安排1.3亿元补强公共卫生领域短板,统筹建立发热门诊(诊室)23个,疫苗接种点32个,四类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实现全覆盖。区疾控中心成为全国首批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试点单位。
(二)经济运行在困境逆势中率先回暖复苏。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经济逆势突围,全市率先走出“V”型反转,地区生产总值上半年增速全市第一,全年实现3370.05亿元、增长2.7%,高于预期0.7个百分点,总量排在全市前三。区域税收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均好于预期。
全力推动复产达产。及时出台“暖企10条”“稳经济43条”,5月起重点企业返岗率达99.1%,重点楼宇和重点项目100%复工。全年新增减税降费98.5亿元,区属国有物业减免租金1.17亿元,“银税互动”引导金融机构为605.4万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发放贷款537亿元。市场主体逆势增长,总量突破20万户、增长8.6%,其中企业超12.6万户、增长14.8%。
千方百计招大引强。大力开展“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成功吸引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上保所南方中心等重点项目落户,全年新增入库项目196个、已落户88个,其中500强旗下项目18个、总部项目19个。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家、累计69家,总市值达2300亿元。珠江国际、丽丰中心等6栋楼宇获评全市首批甲级和超甲级写字楼。
想方设法扩大投资。实施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全区60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成功争取政府债券14.88亿元,带动“新基建”项目投资13亿元、增长62.4%。建成5G基站3326个,密度居全市各区首位。
全力促进消费回补。成功举办国际购物节、美食节、直播节、老字号嘉年华等系列促销活动,政府领导带头直播带货,力促消费市场逐月回升,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全年实现2%的正增长、规模达3304.34亿元,其中网络销售增长96%。万菱广场、新大地服装城入选全市首批市场采购贸易拓展试点,打通越秀专业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快捷通道,商品平均通关时间缩短到7.98个小时、较广州关区整体水平快1/3。
(三)产业平台在创新驱动中实现质的突破。我们坚持高位推动、高频调度,建立国家省市区街“五级”联动机制,全年新增5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以“小切口”带来“大改变”。
北京路步行街盛装开街。通过主街北优南扩,串联背街里巷,步行长度从1.1公里延长到3.5公里,步行范围从0.29平方公里扩大到0.43平方公里,形成“一主九辅”街区格局。坚持“一栋一策、修旧如旧”,“橘香斋”“陈李济”等376栋骑楼建筑全部修复,打造开放式岭南建筑博物馆。建成步行街智慧管理平台、智慧诚信商圈和户外超高清裸眼3D曲面屏,引入无人零售、3D试衣、机器人餐厅等商业智慧应用,集聚国潮好货、国际品牌1057个,持续打造消费热点亮点,第四季度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增长60%和24%。北京路步行街“四个结合”改造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入围“2020影响中国人出行体验Top10榜单”,央视新闻联播连续3次报道,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示范窗口。
花果山小镇惊艳开园。高标准改造6万平方米物业,提升园区标识系统、绿化景观和夜景灯光,西胜街由两车道拓宽为四车道,花果山桥顺利通车,小镇循环巴士开通运营。建成透明光子3D互动新地标,5G+4K/8K展示体验中心和600平方米超高清演播厅投入使用,集聚雷曼光电、红果网红直播等龙头企业52家,园区年产值超百亿元。连续两年成功协办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发布百亿级超高清视频产业基金,获得“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广州市全球超高清视频演示展示中心”三个国家级牌子。
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全国第一名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创建期间1778家文化类企业的营收、税收年均增速分别达38.8%和16.1%。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功吸引全国最大的NBA旗舰店等15家行业龙头入驻,建成华南地区首个数字化体能测评中心和全市首个智能体育公园。黄花岗科技园年营收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10%。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复核验收。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展示体验中心、中山大学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心等一批高端平台建成运营。
(四)城区品质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优化升级。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考评全市A档。
城市更新全面提速。高质量编制越秀城市更新“一张图”,全市首批“混合改造”试点南洋电器厂项目完成控规调整,环市东、五羊新城片区混合改造方案进入复核阶段,西坑、登峰等5个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东园文化广场、海月东(首期)、解放中路东侧安置房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越秀南、云泉路163号收储地块成功出让。轨道交通完成征借地21万平方米,16个站点进场施工。
城市管理精细高效。市1—8号总河长令指标任务全面落实,完成排水单元达标改造13.9平方公里,建成17公里碧道,修复管网隐患5025个。完成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优化提升投放点1102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6%。成功拔掉金溪会所违建别墅,超额完成全年拆违任务。整治“三线”33.5公里。查处“五类车”25228辆。
城市运行安全有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建成“零发案”社区171个,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28.7%和19.9%,降幅均居全市第一,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三年全市第一,群众安全感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跨区域维稳联勤协作机制在全国全省推广。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管控机制,有效应对强降雨、台风等气象灾害,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五)民生福祉在优先保障中更有温度深度。我们坚持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全力稳就业保就业,新增就业33619人,帮扶8837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6.4万名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全市率先实现“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全覆盖,成功打造北京、六榕和登峰3个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22张,首个PPP项目东山福利院四期建成运营。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各类救济救助资金1.27亿元。
社会事业优质均衡。“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全面铺开,中考高考保持全市领先。全省首推新生儿多证联办服务,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健康促进区,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扎实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打造毛泽东足迹之旅等6条红色旅游精品新线路。“春节(行花街)”入选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单,逵园、东平大押保护利用项目成为“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稳妥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完成社区“两委”和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建成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呼应解决群众“烦心事”10199件。推广“民主协商、一事一议”基层治理经验,实现社区居民网上议事厅全覆盖。旧楼加装电梯551台,累计数量全市第一。“电梯托管”服务获评全国市场监管领域政府类社会共治提名案例。高标准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七五”普法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战告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区)”实现十连冠。国防动员、军民融合、转制社区、妇女儿童、全民科学素质、残疾人、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外事、贸促、统计、粮食、民防、打私、打假、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行政效能在务实笃行中全面提质增效。我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工作,政府透明度居全国各县区前十,中国社科院专题出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越秀实践》蓝皮书。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高质量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270件,满意率100%。广泛凝聚各方智慧,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科协、侨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等人民团体意见。
数字政府建设再创新绩。创建全省首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建成“一中心三板块”服务体系,743项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30个涉税事项“指尖办”,“越秀人家”治理模式荣获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十佳典型案例。信用修复最快45分钟办结,共为7368家企业进行了修复。区政府领导连续4年现场接听12345热线,按期办结13.03万件热线工单,群众满意率全市第一。
廉洁政府建设持续推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融合。完成审计项目28个。全面从严过紧日子,印发《越秀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聘请第三方机构对重点财政支出开展绩效评价。深化“基层减负便民试点”,持之以恒整治“四风”。
各位代表,回顾“十三五”,面对异常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区上下立足“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核心区、科技创新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功能定位,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十三五”规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预期性指标较好完成,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硕果累累,共获得省级以上荣誉253项,其中国家级108项。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理念,经济发展结构与能级显著优化。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建成十个国家级产业平台,地区生产总值跨入3000亿元“俱乐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30万元,达到发达国家(地区)水平,荣获中国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第9名。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出台“钻石29条”“越秀金卡服务”等政策体系,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项目72个、总部项目60个,税收亿元楼宇从45栋增加到65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近7成。成功迈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46家、是2015年的4.5倍,集聚周成虎院士等200余名高端人才,专利申请总量突破8.3万件,专利授权、有效发明专利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1.7倍、2.69倍,每万人专利拥有量65件、远高于省市水平。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313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级243项。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协调理念,城区发展面貌与品质显著改善。积极争取、高位协调,有效破解越秀“老城市新活力”发展瓶颈,推动市出台三份支持越秀发展的重磅文件,争取到城市更新改造全市异地平衡、地下空间不计容等多项创新政策,精心谋划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传统中轴线保护利用、“东山印象”等一批项目上升为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较真碰硬、合力攻坚,全面推动旧城更新改造和历史街区活化利用,完成53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项目数和投资额全市第一,海珠广场蝶变成为市民“会客厅”,新河浦获评联合国人居环境署亚洲都市景观奖。转型疏解专业批发市场93个,改造提升肉菜市场17个,盘活烂尾楼5宗,新增优质载体75万平方米。成功拔掉白云山大钵盂、大都市鞋城等历史违建,依法拆除违法建设145万平方米、是“十二五”的13.3倍,完成249条背街小巷整治,成功创建20个市级容貌示范街区,中心城区功能不断优化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理念,生态发展质量与韧性显著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全部完成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市率先实施餐饮场所准入管理和移动喷雾降尘,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为325天,优良率较2015年提升7.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2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0.5%。推进实施30个治水项目,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447家,新建改造公共管网153.4公里,“一江五涌六湖”和10个小微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东濠涌治理获评省宜居环境范例奖,成功创建省级河长制示范区。大力推进“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工程,首期6.2公里“云道”建成开放,对“四横四纵”等41条主干道进行全要素品质化提升,增加绿地面积22.6万平方米,“天蓝、地绿、水清”生态越秀初步建成。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放理念,区域发展影响力与竞争力显著提高。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与澳大利亚北领地达尔文市等7个城区缔结友好,成功打造全国第三个、全省首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北京路设立文商旅融合发展观测点。率先加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指标,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2.0、3.0版本改革,全市率先实现“准入即准营”、企业注销“一窗联办”,“开办企业最快一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实有商事主体较2015年增长60%、年均新增超2万户。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授权,推行外企落户“一站办理”,实现“最宽松无限额”外资准入,“十三五”新增外资企业1545家、增长35.3%。荣获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优秀奖,入选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5年全省各区(县)第一。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共享理念,民生发展水平与覆盖面显著提升。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总额达558亿元、是“十二五”的2倍,打造全省首批、全市首个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区,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旧楼加装电梯、长者饭堂、羊城家政、养老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和群众认可。社会保障持续完善,低保标准从“十二五”期末的650元提高至1080元,帮助8.6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为7991户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投入7.83亿元改善校园硬件设施,中小学硬件配置实现“五个全覆盖”,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优质学位1.34万个,获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和广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居民健康三大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期望寿命提升至84.2岁。圆满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任务。成功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2543名来穗人员实现积分入户。市食品安全考核连续8年获评优秀,生产安全事故数连续5年同比下降,连续4年荣获南都广州城市治理榜人类发展指数金奖。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改革发展成果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也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越秀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运行继续承压,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业转型升级仍需持续发力,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大气、水环境治理成果还要巩固,垃圾分类普及化、规范化必须久久为功。三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服务供给仍有不足,基层服务能力还不够强。四是政府工作作风还要持续改进,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直面问题挑战,聚力攻坚克难,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期,也是越秀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五年。根据《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广州市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加快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总目标,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坚决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着力提升产业升级软实力和载体更新硬实力,加快发展“3+3”核心产业,做好“四个服务”,强化“四大功能”,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排头兵。
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100亿元,国际商务枢纽、科技创新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行政服务中心、教育文化医疗中心功能全面增强,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建成“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
展望2035年,越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将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核心区,为广州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提供重要支撑,朝着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引领区阔步迈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和省、市“两会”精神,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战略机遇,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奋力推进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年度任务。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构建更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以数字赋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3+3”核心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优化“一轴三带六组团”空间布局。
抢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制高点。推进花果山小镇二期建设,加速周边物业与超高清视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构建全场景沉浸式体验中心,打造千亿级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发挥中科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等科研资源优势,推动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等领域实现新突破。高水平建设省人工智能产业园,重点发展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支持传统商圈、专业批发市场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现代服务业“上云用数赋智”,巩固做强人力资源、广告、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业,培育做大贸易代理、法律会计、会展咨询服务业,不断提升高端专业服务业能级。
建设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推进实施海珠广场二期项目,加快金融科技大厦、大都市鞋城地块开发建设,推动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与广州民间金融街一体化发展,向东与北京路二期联通融合。支持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上保所南方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本地化建设,依托星寰国际商业中心等高端载体,引入一批知名基金、信托、保险、股权投资类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财富管理和保险业集聚高地。抓住资本市场改革重大机遇,落实企业上市“领头羊”行动,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持续深化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强文化IP开发和转化,争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加强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打造数字金融“五链协同”监管服务体系,为广州开展国家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提供样板。
培育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推进“一区五园”30个总投资达120亿元的项目建设,构建影响全国、辐射东南亚的生命健康成果转化高地和生物医药临床服务高地。依托广州产权交易所、省药交中心等平台,打造“一站式”交易服务网络,吸引全球顶尖药企建设临床创新中心。发挥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技术转化中心作用,引进广州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打通医学科研、临床试验和产业转化全链条,推动医院成果产品化、产业成果进临床、药械流通大发展。支持呼吸疾病国家实验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推动提升广州国际健康医疗中心地位。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围绕广州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时尚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创新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壮大发展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体验消费,积极培育婚庆旅游、会展旅游、观赛型旅游,推动市内免税店落户,创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重点商圈品质提升行动,以北京路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为引领,做优做强环市东、中华广场、农林下路、一德路等商圈,促进传统百货、购物中心、批发市场向消费体验中心、文化时尚中心转型升级,支持流花商圈建设国际商贸会展高地和时尚定制中心。举办“美食节”“购物节”“时尚周”,实现名品名店名街联动促消费。发展夜间经济,探索24小时营业区试点,打造沿江路、惠福路等一批羊城夜市地标,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区。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和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和运营服务体系,促进高价值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完善越秀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广东商标品牌展厅,促进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提质增效。大力支持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鼓励老旧建筑改造为创业服务平台。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培育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二)举全区之力推进全域城市更新。坚持全面改造、混合改造、微改造相结合,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有序疏解非中心城区功能,推动城区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坚持与环境优化相结合。用活用好市异地平衡政策,全面推进西坑、登峰、瑶台等5条城中村改造,合力攻坚金贵村征拆工作,推动城中村旧貌焕新颜。加快解放中路东侧、海月东(首期)等安置房建设,滚动开展动物园北门、走马岗等地块收储开发,全力做好地铁19个站点等征拆工作,保障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微改造可行性研究,做好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续建工作,推动新河浦、农讲所、盐运西等重点片区环境实现大跃升。
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环市东、五羊新城等重点功能片区改造,邀请国际顶尖团队参与城市设计,规划新增230万平方米优质商务空间,打造集商务中心、精尖产业于一体的广州中央活力区。加快推进南洋电器厂“混合改造”试点,上半年前完成出让并启动项目建设,打造中心城区“三旧”改造与产业升级示范样本。按照“一体化换乘、一体化开发”原则,结合广州火车站高铁化改造对流花片区建设开展整体谋划,做好广湛、广汕高铁(越秀段)沿线征拆工作,打造立体互联、产业簇群的城市中央高铁枢纽。
坚持与历史活化相结合。实施“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发展战略,推进北京路南拓西联二期工程38个项目,加快粤海泰康商业大厦、港汇商业综合体等大型项目建设,启动高第街“旧改”首期金鸿顺项目,打通云山珠水城脉,打造“最广府”世界级经典文旅线路。实施骑楼街修复创生计划,恢复泰康路、大南路等4条传统骑楼街岭南建筑风貌。持续提升“东山印象”品牌,打造“一径一馆七园”红色历史文化魅力街区。开展“留住记忆”“智慧应用”等场景设计与建设,加快大小马站、昌兴街等历史街区活化利用,打造一批兼具国际范、广府味、历史感的精品文化示范街区。
坚持与保障民生相结合。支持更新改造高标准配置交通、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创建2个以上肉菜市场升级改造示范点,率先建成“一街一站一中心”,实现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覆盖。探索“学校+旧城”联动更新改造试点,解决中小学发展空间不足、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创建电梯安全监管创新示范区,完成300台旧楼加装电梯工作。加快5G基站、智能充电桩、智慧灯杆建设,支持交通、水电燃气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鼓励配置面向未来的智慧社区设施。
(三)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抓住广州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开展营商环境4.0改革,加快“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建设,深化“一件事”主题服务套餐、“一窗式”政策兑现、“一站式”公共服务改革举措,推出一批“跨省通办”事项。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拓宽“信易+”场景应用,争创国家级信用监管示范区。落实和完善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广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清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完善重点项目“攻城拔寨”机制,加强政府债券申报和支出管理,完成60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创新城市更新攻坚机制,组建强有力的攻坚专班,推行分阶段施工许可、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和信任审批。优化土地储备市区联动机制,加大对广州火车站周边地块联合收储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改造、历史街区活化利用、产业项目建设等全区重大工程,着力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捷的投融资环境。出台步行街管理规章,加强和规范北京路片区管理。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区属国资国企参与城市更新、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创新直管房管理运营模式,优化整合区属国有企业资产。发挥省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试验区、公益金融试验区优势,加快“信易贷”“粤信融”“中小融”平台推广应用,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全力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构建更加有为有效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服务大局、融入全局,全力做好行政服务中心各项保障工作,主动服务和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港澳深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广佛同城极点带动、广清一体化建设,为广州都市圈发展贡献力量。落实跨境电商19条举措,做大跨境电商体量。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范围和规模,培育一批转型升级示范性批发市场。支持外贸企业扩展内销市场,打响万菱好货“一带一路”展销活动品牌,推动内销规模化、品牌化。抢抓RCEP、中欧投资协定签署重大利好,培育一批全球性现代商贸流通企业。优化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围绕核心产业大力引进国际一流企业。
(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让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
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清单式管理,精细化治理扬尘污染,长效管控餐饮业油烟,稳步提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全面实施区第4号总河长令,加快推进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等治水工程,推动沙河涌、景泰涌和10个小微水体“长制久清”。持续推进还绿于民、还景于民,配合做好广州花园建设,提升主要道路绿化品质,打造人民公园“政务花园客厅”,新建一批口袋公园、美丽碧道。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持续优化市容环境。深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评价机制,全面提升道路冲洗、内街巷环卫保洁和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大力推广“以商养厕”。深化违建“清库”“零增”行动,开展重要道路广告招牌和重点区域“第五立面”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设30万平方米。实施全域“蛛网”清理行动,完成25公里“三线”整治。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智慧城市综合运行指挥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落实12345热线联合督办机制,提高事项办理实效和群众满意度。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机制,实现区、街、社区、网格“四级响应、接诉即办”。深入推进来穗人员融合行动,拓展来穗人员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深化“社工+”战略,推广公益“时间银行”。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百栋千户”老旧住宅消防设施、电气线路升级改造,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积极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打击犯罪新机制,深化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落实公安派出所“精准脱困”工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加强党政机关、车站码头、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安全防护,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扎实做好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
(五)加快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做好民生兜底保障。深化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适老化改造,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规范完善慈善救助工作,做好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保障。加大住房问题解决力度,解决75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00户。全面提升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化“双到双零”就业服务,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提质发展,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加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持续推行“阳光安置”办法。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性培训不少于4万人次,完成市下达的新增城镇就业人数指标。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系统推进实施“幼有优育”“小学固基”“初中强腰”“高中逐梦”等12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程。开展新一期校园功能微改造。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快打造一批优质特色教育集团,不断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大高层次教师人才引育力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健康越秀建设。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快推进19个医疗机构改造提升,建成矿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试点建立越秀医疗集团。打造金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优做强区中医医院、广州市正骨医院,推进中医治未病、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治疗工作。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弘扬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加快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推进实施中共三大片区品质提升、东园文化广场等20个重点红色文化项目建设,推出一批迎接建党100周年精品力作。打响“四大文化品牌”,精心设计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做好海丝申遗工作,提升非遗街区影响力。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羊城之夏”“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公共文化供给数字化发展,建设大湾区青年动漫体验馆。深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海印体育产业园区、星之光数字化体育等5个平台落地。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巩固扩展脱贫攻坚和对口合作成果,健全与对口帮扶地区的协调联动、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长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编制实施“十四五”各专项规划。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认真做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双拥、转制社区、对台、民宗、侨务、外事、人防、打私、打假、统计、物价、粮食、档案、保密、修志等工作。
(六)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认真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和“防火墙”。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宪法、民法典,持续做好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
坚持不懈改进作风。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过紧日子,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精简文件会议,统筹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
各位代表!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加快把越秀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
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事项
一、加强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对7万名中小学青少年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搭建面向社会的心理服务平台及网络,建立2个社区心理服务站和社区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开展50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首批推动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精神障碍专科门诊。
二、持续开展文化体育惠民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200场,邀请2万名区内老年人、低收入人员、来穗务工人员免费观看演出;组织100场惠民足球赛事。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市场上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开展安全监督抽检,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实现对全区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重点检查全覆盖,加强对肉、菜、鱼等主要农产品的快速检测,重点抽检进口冷冻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开展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创建不少于2个升级改造新示范点。
四、切实降低火灾隐患。为老旧居民楼安装智慧用电监测设备,增设或更新室内消防栓,配置消防灭火器和应急照明等设备,解决老旧住宅消防设施缺失、损坏,电气线路老旧、超负荷运转等问题。完成“百栋千户”老旧居民住宅消防设施、电气线路升级改造,切实降低火灾隐患。
五、加强精神康复人群服务保障。推进全区18条街道康园工疗站规范化建设,科学设定康复课程,推动工疗站学员档案规范化管理,确保场地设施100%达标;强化精神康复服务供给,在“越秀人家”民生服务模块建设“越秀精神康复服务平台”,为精神残疾用户提供康复、培训、预防、转介等资讯和服务,完善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精神康复服务体系。
六、增加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通过校园微改造实现部分中学封闭式办学,提升校园安全,并同步配套建设学生宿位900个。建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累计认定不少于10个劳动教育基地,累计创建不少于20间次劳动教育试点学校。
七、加强住房保障服务。全年解决75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00户以上。
八、促进和稳定就业。举办“零距离”就业招聘会40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性培训4万人次,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
九、开展旧楼加装电梯工作。推进既有4层以上旧楼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现加装电梯不少于300台。
十、加强养老保障服务。推进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承接机构,为不少于100名特困家庭长者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对具备信息化改造条件和有上门服务需求的家庭,引导建设家庭养老床位。
附件2
名词解释
省委“1+1+9”工作:第一个“1”是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第二个“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主动力。“9”是指9个方面重点工作:①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②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③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④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⑤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⑥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⑦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⑧以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重点,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⑨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的短板。
市委“1+1+4”工作:第一个“1”指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第二个“1”指深化改革开放;“4”具体包括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三人小组: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警员+社卫医护人员组成的专职入户走访排查队伍。
一站一组一员:“一站”即外国人服务管理工作站,“一组”即“三人小组+翻译员+志愿者”工作组,“一员”即外事联络员。
“六个三”:重点发挥党员、群众、社会各界“三种力量”,织密入城关、市内交通检疫关、公共场所关三道防线,完善常住人员、临时来穗人员、重点人员三本台账,全面推行“三人小组”,编印三大类人员防护指引“口袋书”,提供驻点健康、视频问诊、家庭医生热线等三个24小时服务。
四类重点人群:接触冷冻、冷链从业人员,隔离酒店工作人员,一线医务人员,入境闭环管理人员。
银税互动:税务、银保监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四个结合: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经验做法,即保护与活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产业与民生相结合。
一主九辅:一条主街,即北京路;九条辅街,包括昌兴街、中山五路、圣贤里、府学西街、西湖路(大马站至北京路段)、李白巷、惠福东路(惠新西街至北京路段)、禺山路、文明路(文德路至北京路段)。
混合改造:指“国有+集体,住宅+产业,出让+租赁,以产业开发为主、住宅开发为辅”的土地复合利用方式。
一街一站一中心:每个街道建设一个“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一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
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区管校聘:“区管”即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的新机制,合理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校聘”指建立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强化考核的新机制,落实中小学用人自主权。
五个全覆盖:区属学校实现照明提升、公厕改造、明厨亮灶、教室空调和一体机配备“五个”全覆盖。
一中心三板块:“一中心”指“越秀智库”数据中心,“三板块”指越秀先锋、越秀人家和越秀商家三个板块。
十个国家级产业平台:国家高新区黄花岗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全国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北京路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花果山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
钻石29条:针对企业、人才、园区及商务楼宇出台的具体优惠奖励政策,共29条,简称“钻石29条”。
三份支持越秀发展的重磅文件:《关于支持越秀区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实施方案》《广州传统中轴线地区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
“东山印象”品牌:以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试点,坚持“活态保护”原则,建设集城市记忆、文化艺术、人居和谐于一体的艺术生活社区。
“散乱污”场所:指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以及环保、国土规划、市场监管、税务、消防等手续不全,污染环境的企业、工场作坊等生产经营场所。
一江五涌六湖:“一江”指珠江前航道(越秀区段);“五涌”指东濠涌、新河浦涌、水均岗涌、景泰涌(越秀区段)、沙河涌(越秀区段);“六湖”指东山湖、麓湖、流花湖、北秀湖、南秀湖、东秀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3”核心产业:巩固发展创新金融、现代商贸、生命健康3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数字产业、文化创意、专业服务业3大特色产业。
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广州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教育、医疗和文化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四大功能: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支持越秀区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实施方案》中对越秀区功能的明确定位,即广州的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核心区、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
一轴三带六组团:“一轴”即广州传统中轴线,“三带”即东风路总部经济产业带、环市路数字经济创新带、沿江路创新金融集聚带,“六大组团”即北京路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和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黄花岗科技园、花果山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广州火车站现代商务会展区、东山口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
五链协同:指依托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建设监管数据保存验真的“监管链”、风险监测预警的“风控链”、纠纷调处化解的“司法链”、信用数据验证的“征信链”、优化行业生态的“服务链”,并实现五链之间的高效对接。
一区五园:“一区”即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五园”即东山精准医疗产业园、区庄生物医药产业园、沿江健康金融产业园、二沙健康体育产业园、麓湖智慧康养产业园。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自由贸易协定。
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指统筹推进“三旧”改造和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及黑臭水体、违法建设、“散乱污”场所治理等九项重点工作。
第五立面:在建筑学领域,屋顶被称为“第五立面”。
四大文化品牌:指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