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2015年越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5-05-28 09:24:52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A- A A+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420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区长 王焕清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央文化商务区、幸福建设窗口区、廉洁城市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坚持优化提升、改革创新,全力抓经济、强管理、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7.41亿元,同比增长8.1%。税收收入307.64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3亿元,增长6.6%(按可比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06亿元,增长9.7%。商品销售总额9566.94亿元,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3.86亿美元,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38元,增长8.8%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00.85亿元、增长8.6%,占GDP65.7%,是全市现代服务业比重最高的城区。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共有市认定总部企业67家、占全市1/5,区认定优质企业362家,实现增加值1251.58亿元、增长8.2%,占GDP比重提高至48.4%,创历年新高。金融、商贸、健康医疗、文化创意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767.27亿元、增长8.6%,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新兴业态加速发展。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753家,近6成是移动互联网、融资租赁、新媒体、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企业。新引进6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分支机构或下属企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广东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广州版权保护中心正式落户。新建东方文德广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星光映景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南方传媒289艺术中心等新兴产业园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黄花岗科技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72.11亿元,增长18.0%。建成市级移动互联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增7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科技金融,设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推动天锐科技、尚思传媒、科传计算机等5家科技企业在“新三板”[1]上市。评选出首届区长质量奖和首批越秀区杰出人才。新增专利申请量6024件、授权量2913件,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发展载体扩容提质。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步伐,出台“2+5”系列政策措施[2],建成全市首个专业市场电商孵化基地,新增7家国家和省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白马、红棉被评为全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和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支持25栋写字楼升级改造,富力盈东、捷登都会等一批商务楼宇先后落成,新增商业写字楼30万平方米,推动成立全市首家楼宇经济协会,全区总部经济发展基地达到10个,年营收超百亿元楼宇7栋,年税收超亿元楼宇39栋,楼宇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重点项目效益增强坚持做到“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实施方案、一个推进团队”,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协调会,形成“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成立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委会,起步区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小马站书院街项目启动房屋征收工作,南粤先贤馆一期主体场馆已封顶,庐江书院修复工程竣工验收。北京路北段全天候步行顺利实施,广州老字号一条街(二期)、惠福美食花街(二期)建设稳步推进。北京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国家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工作已启动。成功举办二沙岛户外音乐季、首届广州老字号购物节、第四届广府庙会、第六届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等文商旅活动。广州民间金融街新引入唯品会小贷等50家金融及配套机构,集聚小贷公司43家、占全市65.2%,全年提供融资1019.13亿元,纳税总额4.51亿元、增长51.3%,成立全市首家民间金融征信公司和首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被列为全省互联网特色小贷试点。创意大道原创动漫基地全面投入运营,奥飞文化、原创动力、谋道网络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出台全市首个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年营收达472.88亿元、增长12.9%,省药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额253亿元,新引进世界500强国药集团下属广东省医学检验有限公司、爱尔眼科华南总部等15家健康医疗重点企业。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东园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杨箕“城中村”改造复建安置房主体结构施工完成70%,建成写字楼和商业住宅19万平方米。越华路公共人防土建工程完工并启用。越秀南、海月东项目分别完成97%87%的动迁量,珠光北复建房即将交付使用。全区17宗烂尾楼有11宗进入盘活程序,77宗闲置地块有40宗处置完毕,其余37宗已明确处置方案。

   (三)城居环境持续优化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市政设施,强化环境整治,严格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区品质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新增改造绿地6.16万平方米,改建(修复)路18万平方米,完成10项水安全排涝工程,落实深隧东濠涌试验段场地交付任务5048平方米,对重点路段的67座桥梁进行清洗美化。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建成全市首家社区垃圾分类科普宣教馆,建立健全低值废弃物回收体系,清运生活垃圾39.74万吨,全区垃圾填埋同比控制量减量5.5%。成功创建“无燃煤区”,实现餐饮业油烟监测全覆盖,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70天、增长4%PM2.5年均浓度下降11%,实施河涌污染源常态化管理,顺利通过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验收。城市管理力度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提升年度考评继续位居全市各区第一。从严管控“两违”、“六乱”[3],拆除违建195宗、1.75万平方米。环卫保洁作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机械化作业能力和整体保洁水平有效提升。加大内街巷静态交通执法力度,解决塞车黑点26个,为193条道路增设交通标志标线,3687个路内泊位全部实施规范编码管理。开展管道燃气推广使用和瓶装液化气规范整治工作,45宗管网隐患全部完成整改,新增管道燃气覆盖用户45402户、新发展用户29829户,华乐、建设两个试点街道实现全覆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两建”[4]工作年度考核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部实现视频监控,完成全市首批家禽生鲜上市试点工作。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全力以赴防控登革热、埃博拉、禽流感等疫情。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区内30间二甲以上医院全部建成实战型治安警务室或执勤点,加强反暴恐和社会面整体防控,全区案件类有效警情下降10.1%2014年公众治安满意度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加强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消防违法违规行为,关停转14个“三不”[5]专业市场,基本完成271个专业市场管线整治,组织全区志愿消防队开展业务技能大比武,提高全民消防意识。白云街成功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全面加强宝汉地区综合治理。强化来穗人员和外国人管理服务。升级改造越秀信访网,实现网访、网格“两网融合”,区领导滚动包案办结信访件34宗,办结率94.4%,区本级信访量同比下降24.8%

   (四)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突出民生为重,区级财政支出89%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民生保障有力落实。出台《越秀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试行办法》,开发社区就业公益性岗位4126个,为失业人员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973人次,举办招聘会61场,帮扶35319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就业62785人。区异地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累计服务26870人次。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建6家社区长者饭堂,15家社区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新办1.8万张老年人社保卡,发放长寿保健金8940万元。建成全市首个盲人医疗按摩实训基地和首家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新建3332张家庭病床,为1819名在册重性精神病人提供免费体检,在册精神病人提供免费门诊治疗6161次。解决2459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筹集100套保障性住房,向412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为适龄残疾少年儿童提供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完成107户困难家庭残旧电线免费改造和1300户残疾人家庭居家无障碍改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暨规范化幼儿园”督导验收。实施智慧校园工程,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组建培正教育集团,促进育才教育集团提升发展。教师常态化流动机制初步建立。体教结合取得新突破,首次夺得市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中高考成绩各项指标全面领先,继续保持全市各区第一。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等4家三级医院开通双向转诊[6]绿色通道,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成2个医疗联合体[7]与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建成农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16家医疗单位实施药品物流延伸服务。建成全市首个设在公园内的园林式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审批办理3821对夫妇的“单独两孩”再生育申请,人口计生社区“一站式”办证服务实现全覆盖。推进体育惠民,新建3个小型足球场,新建(维修)社区体育设施50处,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28场次,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和优惠开放时间全面落实。完成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新发现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线索367处。举办文化公益活动2192场,新建(提升)5个社区文化站,区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我区被确定为广东省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社区建设创新发展。顺利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规范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完成“三资”[8]清产核资工作,“三资”交易监控平台上线交易率达100%实施30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积极争取驻区单位资源共享,较好破解养老服务、垃圾压缩站建设等问题。加强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设立社区矫正帮扶中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4334宗,成功率达99.1%。区应急指挥中心和网格化指挥中心完成首期建设。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人口计生、残疾人、居家养老、低保低收等业务系统与网格化系统实现有效对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广我区的创新做法,被评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优秀项目。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建设评价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光塔街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我区获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五)政务效能不断提高坚持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22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查找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全区重大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因公临时出国(境)、“三公”经费[9]、公务接待考察等系列制度措施,切实做到勤俭办事、廉洁从政。推动政务效能提速,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26个,225项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441项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取消20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工商前置许可审批项目由127项压减为13项,餐饮、住宿场所、建设工程等项目实现并联审批,实行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行政审批“代办代跑”制度。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个体工商户“全区通办”服务。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成立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专家顾问委员会和公众咨询委员会。清理减少区政府系统议事协调机构37个,精简比例达26%。完成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职权清理工作,公开职权事项2828项,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依法行政考核位居全市各区第一,成功创建广州市法治政府示范区。

   此外,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已完成普查登记工作。扶贫开发“双到”、对口帮扶工作深入推进,区经协办被授予“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春运、花市工作顺利完成。人民武装、双拥、妇女儿童、国资管理、打私、物价、统计、侨务、外事、对台、民族、宗教、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驻区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传统商贸、住宿餐饮、百货业效益下滑,消费市场需进一步提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不高,增长动力转换较慢;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新发展的办法还不多,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商务楼宇及周边配套设施老旧等问题,缺乏有效解决手段;城区精细化、品质化建设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投资贸易和居民生活服务离便捷高效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精神面貌新状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上新水平。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着力推进精细化品质化管理,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努力推动我区各项事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按可比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以内。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狠抓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制定实施加快楼宇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楼宇梯度培育工程,支持重点商务楼宇改造升级,开展星级楼宇、特色楼宇评选,提高楼宇经济专业化、集聚化和品牌化水平。加快新建楼宇开发建设,引导支持恒基中心、珠实总部、东山新天地、东汇商务中心等在建项目打造成为总部经济基地,争取年内新增甲级写字楼20万平方米。加快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整合开发特色物业资源,重点引进文化创意企业总部。完善楼宇经济工作机制,组建楼宇经济服务办公室,建立重点楼宇联络员制度,完善停车场、文化休闲、公共绿化等配套设施,营造便捷舒适的商务环境。健全总部企业协调服务机制,按照行业性质、规模大小等分类分级认定总部企业,制定完善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实施总部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优质企业增资扩产、上市融资。发挥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做好引资引技引智工作。加强与楼宇经济协会等社会团体的沟通合作,整合物业资源,制定个性化、定向式的联合招商计划。建立总部企业招商引资目标数据库,推进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国际招商,推动招商工作从跟进式、接单式向引领式、抢单式转变,重点吸引珠三角以及华南地区大型民营企业总部,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职能总部,辐射带动关联企业进驻,培育打造一批“金融楼”、“创意楼”、“信息楼”等主题楼宇。

   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修订完善金融、商贸、健康医疗、文化创意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政策,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检验检测、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构建高端高新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区金融工作局的职能作用,加强与金融总部的协调联动,争取新设一批新型法人金融机构,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促进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建设互联网金融研发中心,支持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模式转变,鼓励发展P2P、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培育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壮大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加快广州民间金融街公司股份制改革,推进广州民间金融街园区扩容升级,大力引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财富管理和征信评级等民间金融业态,打造覆盖珠三角、辐射全省的民间融资“广州价格”。支持创意大道原创动漫基地、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文德路园区、星光映景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羊晚腾讯创业基地、南方传媒289艺术中心加速发展。加快广州健康医疗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省医学科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省药品交易中心平台作用,集聚健康医疗行业高端资源,打造健康产业总部基地。大力发展以高端商贸业为重点的消费经济,坚持用标准认证、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促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实施专业市场负面清单制度,依托大型百货企业和流花、矿泉、海印、一德路等专业市场群,发展壮大一批行业电商平台,培育引进一批电子商务、电子物流龙头企业,推动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创业园区,促进衣联网、一德批发网等专业电商平台与传统专业市场深化合作,支持爱购网、壹药网、一九在线等知名电商企业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移动电商、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推动千年商都向现代商都、网络商都提升。

   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强化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要求,加快规划编制工作,创新重点项目投融资体制,抓紧实施大小马站书院街、昌兴街、惠福美食花街(二期)、广州老字号一条街(二期)等项目,加快东园、广州音乐博物馆、粤菜博物馆、大沙头游船码头、现代旅游服务街、光塔民族文化风情街等项目规划建设。制定实施北京路步行区保护管理办法和优化提升策划方案,加强广府文化形态建设和功能区建设。遴选一批文化资源丰富、商业环境良好的社区,创新打造成为生产生活服务有机融合的产业社区。高标准做好南粤先贤馆的陈列布展和开放运营工作,整合利用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南越王宫博物馆等文商旅资源,加快实施北京路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项目,着力打造广府文化旅游中心地。

   (二)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市管理、城市更新、卫生计生、市场监管、来穗人员管理等机构改革工作。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目录管理和项目库管理,完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依托统一的招租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区公有物业租赁管理。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动区属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联合办理制度,推广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改革,推行“商登易”移动服务平台和“百事通”网上咨询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诚信经营。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推行“综合受理、分类审批”的“一窗式”服务模式,对重点项目实行并联审批“绿色通道”服务,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开放合作战略的契机,积极利用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经费管理方式,围绕移动医疗、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物联网、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业态,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攻关项目和应用示范工程,对获得国家和省、市立项的科技项目,加大资金配套力度,支持企业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发挥久邦数码的龙头带动作用,建设移动互联网企业孵化器。完善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服务体系,加强与银行及各类风投机构合作,依托黄花岗科技园推动成立科技支行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进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采用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小额贷款、科技保险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创新型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盟,培育发展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集聚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引进知名科技中介,推动建设现代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和产业化。依托南创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广州智慧城市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服务平台,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打造环市东高端人才集聚区和环市中创新创业孵化区,让更多“创客”脱颖而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推进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政府、社会与居民三元互动、良性运作的体制机制,打造一批幸福社区示范点。推行“五个一”[10]治理模式,加强区应急指挥中心和网格化指挥中心建设,形成指挥有力、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六统一”[11]建设,推进居民办证制度改革,促进网上办事大厅、网格化系统、部门业务系统“三网融合”,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探索构建民生事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激励辖内企业、社会团体、驻区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促进更多驻区单位开放资源、服务社区。完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购买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慈善资源参与,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以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规范集体“三资”交易管理,促进转制社区健康发展。

   (三)加强精细化品质化管理,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环境。

   加快城区更新改造。推进数字越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推广应用,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翻新维护辖区道路、排水、桥梁、隧道等市政设施,高标准实施重点路段、重点片区维护管养,科学治理低洼地区雨水倒灌和“水浸街”问题。加快实施西湖路绿化广场、广九铁路纪念园以及区儿童公园升级改造工程。积极推进辖区一批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实施社区微改造工程,逐步优化老旧社区人居环境。完善城区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建设。配合做好深隧东濠涌试验段、地铁11号线等项目征拆工作。加快南洋电器厂、广园路229服装产业园等更新改造项目进度,推进海月东、越秀南、解放中、大新路等复建房、安置房建设,加强烂尾楼和闲置地块盘活处置,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主干道沿线、立交桥底、人行天桥、河涌两岸、旅游景点及重点片区的环境景观水平。规范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提升市容景观形象。利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在建工程实行全过程实时监管。制定实施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管理标准,推进施工过程降尘降噪、环保节能,实现工地围蔽规范化、景观化。巩固“无燃煤区”创建成果,加强餐饮业油烟治理和扬尘控制,落实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加快“一湖两涌”水体生态修复工作,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城市管理专项整治,强化巡查考核和城管、公安联合执法,推行行走式和守点式相结合的日常管理模式。加大“两违”、“六乱”整治力度。完善城管、建设部门和街道联巡联动的环卫保洁机制,提升环卫作业标准和机械化水平,改善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市容市貌,打造44条示范路和一批示范街区。落实“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加强和规范沿街商铺秩序管理。建设一批环卫工人之家和环卫工人驿站,加大对环卫工人的人文关怀。深入推广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建立健全分类分流处理激励机制,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深化平安越秀建设。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综合整治,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建筑工地安全建设,全面实施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和专业市场管线整治。强化“五类车”[12]综合治理,加强内街巷静态交通管理执法,大力整治塞车黑点,严格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推进登峰街宝汉地区环境改造,建设境外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站。总结推广宝汉地区综合整治经验做法,提升依法管理服务外国人的能力和水平。继续落实信访滚动包案制度,推进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完善多元调解调处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和“平安细胞”[13]建设。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规范整合群防群治队伍,推广智能“门禁+视频”系统,探索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群防群治新模式。加大科技强警力度,建设DNA检测实验室。完善立体化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强化重点人员、重点治安地区、重点突出治安问题的管控整治,严厉打击涉恐涉暴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区民生应急事项投入,规范应急资金使用管理,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障能力。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加大困难家庭失业人员帮扶力度,实现就业援助工作常态化。加强社保稽核和风险管控。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提高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推进东山福利院四期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新建4间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实现每个街道都建有日间托老机构,促进社会养老机构推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深化临时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倡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落实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实施办法,对低保困难家庭实施重点救助,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体学区建设,建立健全校长、教师流动机制,优化名校长、名教师管理机制,创新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打造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品牌。强化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义务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力争85%以上的幼儿园达市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75%以上。发展特殊教育,推动启智学校创建“国际先进水平特殊学校”。深入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和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推进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绩效考评机制,制定全科医生培养规划。健全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大对特殊计生家庭的扶助,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推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深入推进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一站式”满足群众的多种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进区档案馆规划建设和区少儿图书馆改造工程。认真编制区“十三五”规划,做好与上级规划的相互衔接。积极创建省双拥模范区,继续加强武装、侨务、外事、地方志、对台、打私、扶贫开发和对口帮扶等工作。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提高残疾人救助水平。按家庭户籍人口平均收入分档次资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入托托养机构。二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建设区食品药品真假鉴别与宣传教育基地、食品药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每年为居民群众免费开展宣传教育培训120场次,提供300种食品药品真假展示和2500批次食品药品快速鉴别。三是加强内街巷交通管理。增设200条内街巷交通设施和200套禁停标牌;依法设置的内街内巷停车泊位100%实施路面编码管理,升级泊位P牌和二维码,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查询泊位数量、经营单位、收费标准和地图定位等信息。四是促进和稳定就业。举办50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3000人,帮扶2.8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五是改善社区环境。开展10个社区微改造,逐步提升社区市政设施水平。维修改造路面(含社区)3.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设施2500米、各类排水井350座。六是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完成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数字化系统建设,为市民提供网上预约、自助查询等多项便民服务。七是加强住房保障。筹集保障性住房60套,向新增的430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解决7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八是加大促进教育公平资助力度。区属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从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2500元提高到3000元。建设特殊儿童智力测评中心,免费提供智力测试和综合评估。九是全面开展管道燃气推广使用。完成316个地管项目,敷设地管11717米,新增燃气覆盖用户5万户,全区符合地管敷设条件的区域实现燃气管网全覆盖。十是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和活动组织。新建和维修社区体育设施50处,建设2个小型足球场、2个社区体育公园和4个街道的“一站两点”[14]。建设完善20间街道(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文艺演出、艺术讲座、艺术展览、电影放映等200场公益性文化活动,举办名家民乐惠民演出12场。

   (五)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定期通报办理情况。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舆论、公众监督。深化“六五”普法,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调解,落实行政应诉制度,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持续整改“四风”突出问题,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完善领导干部挂点服务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强化项目组织、过程控制和责任倒逼机制,确保区重点项目特别是11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引导干部自觉把守纪律、讲规矩与敢担当、干事业统一起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聚精会神谋发展,脚踏实地抓落实。健全行政机关效能监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简报,坚持把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内化到政府运行各环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点岗位人员的廉政风险防控,切实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时刻保持对人民、对权力、对法治的敬畏之心,始终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严守廉政准则,严格廉洁自律,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区各项事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名 词 解 释

   1.“新三板“旧三板”是指由原STAQ(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和NET(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挂牌公司平移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部分公司及深沪退市公司组成的交易系统。2006年,国家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新的股份转让系统,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称为“新三板”。2013年底,新三板扩容至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

   2专业市场转型升级2+5系列政策措施:《越秀区关于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越秀区2014年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以及《越秀区专业市场负面清单管理目录》、《越秀区专业市场负面清单管理目录(重大禁止性规定)》、《越秀区职能部门、街道管理权责目录》、《越秀区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维稳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越秀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提升项目扶持方案》。

   3.“两违六乱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乱搭建、乱摆卖、乱停放、乱拉挂、乱堆挖、乱张贴等现象。

   4.“两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5.“三不专业市场:指不合法、不安全、不规范的专业市场。

   6双向转诊:指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需要而在不同医院之间进行的转院诊治过程,包括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纵向转诊和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间的横向转诊,其目的是使不同医疗机构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得以发挥,引导患者在医疗服务中进行有序合理流动,得到合适治疗。

   7医疗联合体:12所三级医院,联合区(县级市)12所二级医院、若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医联体章程为共同规范的非独立法人组织。

   8.“三资转制社区集体资产、资金、资源。

   9.“三公经费:党政机关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因公出国(境)三方面的经费开支。

   10.“五个一”:指“一卡”、“一号”、“一格”、“一网”、“一窗”,即市民卡、12345政府服务热线、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网上办事、政务服务大厅。

   11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六统一包括中心名称、场所标识、服务事项、审批标准、服务规范、监督评价等六个统一。

   12.“五类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装(拼装、报废)车,被统称为“五类车”。

   13.“平安细胞”: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文化市场、平安电网、平安餐饮、平安市场、平安景区、平安宗教场所、平安商厦、平安企业、平安工地、平安金融等统称为“平安细胞”。

   14.“一站两点文化体育工作站和国民体质监测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