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9-07-15 09:22:55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A- A A+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3月10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武延军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一系列重大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围绕建设“首善之区”典范的目标,突出重点,统筹全局,狠抓落实,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各项事业稳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经济质量稳步提高。

      继续实施“总部带动、自主创新、整合提升”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提升传统商贸业,推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型,城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4.70亿元,同比增长10.1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3486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增长8.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05亿元,增长20.07%;商品销售总额4568.85亿元,增长24.91%;实现税收收入347.41亿元,增长18.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再上新的台阶,达30.45亿元,增长15.23%。认真落实市、区扶持总部企业和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完成了对318家总部企业认定工作、评选出33家优秀民营企业、为197家企业提供了“绿色通道”服务、对25家总部企业进行了财政奖励。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774.90亿元,增长11.2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6.37%;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76.10亿元,增长10.00%,占全区营业收入总额的37.23%;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72.82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2.86%,拉动经济增长6.72个百分点。以流花—矿泉地区和永福地区为试点,稳步推进专业市场园区化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漫画节、2008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越秀缤纷时尚周等大型节庆活动,市场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我区荣获“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称号。以创意产业示范和服务功能为重点的“创意大道”项目启动,合作建设健康产业园、创意产业园、信息服务业示范园和动漫软件人才培训基地,黄花岗科技园产业园区增加至13个,发展面积逾35万平方米,为产业调整增添了新兴载体和发展平台,我区荣获“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广州示范区”、“国家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基地”称号。创意企业实现营业额488.13亿元,增长11.60%,占全区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提高到8.75%;黄花岗科技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6.07亿元,增长11.02%。全年新审批外资项目209个,合同利用外资5.02亿美元,增长16.82%;实际利用外资2.58亿美元,增长10.22%。


(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实施“中调”战略,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全面加强城区建设和管理。制定《关于加快宜居花园城区建设的意见》,完成全区发展战略规划、详细性控制规划及一批详细性修建规划的编制,区域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以完善城区交通系统为重点,积极推进各类市政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长堤大马路、淘金东路等共计29.04万平方米的道路和18.23公里的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64个绿化项目建设,建成了东山大街绿化广场、金贵村山头绿地等绿化景点,新增绿化面积10.1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4平方米。加快旧城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建立全区旧城更新改造工作体系和水务建设管理体制,在全市率先提前一年半完成2004年在册25.24万平方米危破房改造任务,8300户家庭住房得到安全保障。实施111个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整治作为广州唯一项目获世界大都市奖第2名。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共安装使用油烟在线监控设备496台,全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华侨新村等4个社区、天秀等7个社区分别被评为省、市“绿色社区”,等级“绿色社区”总量居全市各区之首。区公办学校在全市率先100%创建成广州市“绿色学校”。继续探索和推进城区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道路保洁作业服务外包,加强对内街巷保洁管理,全年共清运各类垃圾442356吨。在全市率先试行城管执法中队下放街道管理,积极推进城管、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共享,全年处理城管投诉23935宗,清拆违法建设581宗6.55万平方米,清理“六乱”33872宗(次),取缔无证照经营10874宗(次),“整洁越秀”的理念不断凸显。


(三)民生保障有效落实。

      以建设面向社区、功能均等、配套完善、富于活力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制定《关于加快宜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实施“惠民48条”措施及25条补充意见。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深入落实积极就业措施,建设创业服务平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78.49%,其中“零就业家庭”就业率达100%,68.32%的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开展“低保规范年”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在全省率先试行低保对象免费社区门诊服务,全年发放各类困难家庭生活补贴458.87万元,支付低保金2322.99万元,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水平得到提升。全区各街道均建有康园工疗站,为智障和精神残疾人士提供康复和就业服务。完成33251名早期离开国有企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基本解决了街道转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指标任务。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达标建设,纳入市建设计划的16个中心,已完成的2个、已确定房源的11个,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组建了新的中医医院,评选出区10位名中医。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治安环境持续向好,全年刑事发案下降11.9%,其中“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下降18.8%和12.1%,出租屋内刑事发案下降14.3%,火车站广场实现287天刑事“零发案”。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当年挂牌的6个重大隐患得到彻底整治。开展民居用电消防隐患整治,为285户困难家庭和2107户直管公房住户免费改造用电设施,全区民居火灾火警宗数同比下降40%,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49.8%。认真组织区、街两级大接访,妥善处理突发和群体性事件,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年来信、来访、来电31000人次,办复率为99%。圆满完成花市、奥运火炬传递、奥运会和残奥会等期间的维稳安保工作。


(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全面推进规范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学区管理模式的建设,完成教育信息化第一期建设的绩效评估,评出区首批名校长5名、名教师39名、教坛新秀100名,全区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中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各区领先,在全市率先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复评。成立区文化发展委员会,引入文化总部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东平大押”为试点,实现了国有文保资产社会化公益运作的突破,举办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群众文艺大展演,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深入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白云街创建成“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年度人口计划指标,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第二批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顺利推进,认真做好征兵和武装工作,我区荣获省、市“双拥模范(标兵)区”称号,被评为“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单位”,“五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统计、人防、侨务、外事、对台、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


(五)应急救灾经受考验。

      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自然灾害,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生动展示了越秀人应有的精神品质。在抗击冰雪灾害保春运斗争中,我们果断启动春运应急预案,迅速动员全区力量,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以人为本,顽强应对,连续奋战九昼夜,将滞留流花地区的350万旅客全部安置并发送出去,妥善安排好在区过年外来务工人员的节日生活,取得了广州春运主战场的决定性胜利。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全区人民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共组织募捐活动200余场,筹得善款5400万元,收到捐赠物资价值1205万元。抗震救灾工作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后,我们又按照市下达的任务,拨付了第一年支援地震灾区重建资金2643万元。全区累计派出63人(次)赴汶川灾区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六)政务建设不断加强。

      区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严格执行重大情况及时向区人大通报制度,高度重视区政协参政议政成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群众团体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行政效能。认真办结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33件和政协委员提案75件。结合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制定了《越秀区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非编聘用人员岗位责任追究管理制度,重视加强服务窗口的作风建设,全面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政府的工作作风、服务效率有了一定改进和提高。在区重点项目中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完成预算单位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试点工作,确保区财政资金科学管理和使用。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区的机团单位、部队,离退休老同志,港澳台同胞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政府工作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城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还没有很好满足居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宜居环境优质化的要求,贫困家庭的生活需进一步改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面临新的压力;重点建设项目进度较慢;机关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不够扎实,群众和企业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不高;信访工作机制未完全理顺,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创新思路和办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


 

二、2009年工作意见

 

      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区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的一年,经济衰退的影响尚未见底,保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压力增大;迎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和市级多项事权下放,城区建设和管理任务更加繁重;以民生问题为表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维稳责任重大。对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的启动实施,加强现有规划和政策措施与《纲要》的衔接,形成越秀区贯彻落实《纲要》的基本工作框架。要抓住机遇,推动“三促进一保持”政策贯彻落实,把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同改善民生、改善环境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城市更新改造和花园城区建设,全面实施《越秀2010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创新基层管理和服务,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省、市工作部署和区委全会精神,围绕建设“首善之区”典范的目标,以宣传贯彻《纲要》统揽全局,以迎亚运为契机,着力调结构、抓项目、促增长、惠民生、优环境、保稳定,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广府文化旅游区、宜居花园城区和公共服务示范区,推动我区由传统城市中心向现代都市核心转变。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在7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0‰以内。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结构调整机遇,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

      从国家在《纲要》中对广州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出发,进一步完善我区第三产业功能布局,以总部企业及标志性产业项目为抓手,以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传统商贸街和专业市场园区化改造为重点,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传统商贸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
.提升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完善我区关于促进总部经济、民营经济、创意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做好与中央、省、市政策的衔接,出台我区贯彻落实“三促进一保持”   工作意见和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我区信息化建设优势,建设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对总部企业的重点联系和“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在今年财政预算中,安排4150万元,设立“三促进一保持”专项扶持资金。设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打造区域行业同盟,增强抵抗风险能力。探索建立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工商联、行业商会的委托授权机制,扩大政府服务外包比重。积极争取筹建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继续举办流花国际服装节等活动,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2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活力之所在。要以自主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建设越秀科技创新中心,提高政府为企业公共服务的水平。发挥科技三项费用的引导扶持作用,实施创建“三促进一保持”示范产业园区和创新型科技企业试点建设,积极扶持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的企业给予配套资助。启动我区创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工作,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专利信息平台,实施一批专利产业化项目,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


3
.努力集聚产业高端要素。根据全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规划布局,编制《越秀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实施项目带动,规划建设国际采购、国际商务、创意及网络经济、健康产业、物流运营、文化旅游等6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强化服务辐射功能。积极争取把原交易会流花展馆打造成为带动流花地区产业升级的综合性服务载体。进一步规划和完善环市东中央商务区建设,努力优化环境和配套设施。投入8000万元(含省、市配套2000万元)完成太和岗“创意大道”项目建设,打造华南地区动漫产业集聚平台。


4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合理、业态先进、附加值高的传统商贸业是我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推进产业功能区和特色商旅街建设。继续实施永福汽配市场和流花—矿泉服装市场园区化建设,开展一德路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与改造,启动一德专业市场和站西钟表市场园区化建设,规划建设长堤—西濠传统商业文化区,完成北京路地区交通、光亮工程和禺山路美食街建设。推动农贸(肉菜)市场和专业市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托成熟、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广泛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和交易手段。


(二)以迎亚运为契机,加快宜居环境建设和管理步伐。

      今年是全市迎亚运和“到2010年城市建设管理一大变”的攻坚年,要继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大力实施《越秀2010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凸显广府文化特色,促进城区可持续发展。


1
.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举全区之力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力争到2010年6月底前实现全区水环境根本性好转的目标。对东濠涌、新河浦涌、水均岗支涌和景泰涌实施污染源普查、征地拆迁、截污、清淤、调补水、群闸联控、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完成解放北路、环市东路区庄立交底层等30项水浸街改造工程,实施二沙岛、新河浦二期、水均岗、东昌和五羊新城等5个片区雨污分流建设。实施省人民体育馆、越秀山体育场等8个亚运场馆和花园酒店周边环境整治,推进中山路、解放路、沿江路等13条道路沿线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海印桥西侧、江湾桥东侧等7个绿化工程和东风路、恒福路等10条主次干道绿化升级改造,力争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完成余下45个市级达标社区的综合整治工作,在各街道同步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淘金北、旧南海县、农林东、美华北等一批花园社区,切实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2
.实施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从彰显广府文化核心优势、增强城区发展软实力出发,召开区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完成区文化发展规划编制,明确越秀文化发展目标、任务。以建设南越王宫博物馆和完善南越王博物馆为契机,推进南粤先贤馆、文德路文化旅游街区、城隍庙、大佛寺广场、特色社区文化示范点等一批文化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区家祠和市下放部分场馆实行社会化运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整合区域旅游资源,配合市打造广府文化生态旅游黄金线路,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促进文化旅游融合互动。


3
.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工程。进一步发挥区土地开发中心的作用,围绕东濠涌沿线改造,开展越秀南地块、珠光路地块复建房项目建设,启动解放南路西侧地块储备开发工作,提高旧城更新改造的土地集约利用率。认真落实市《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促进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继续以杨箕村改造为试点,调动各方面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抓紧“烂尾地”复建工程和危破房小连片改造试点工作。


4
.实施“整洁越秀”品牌建设工程。主动适应城市建设维护市、区职能分工调整,确保各类设施养护管理的正常稳定。合理划分区、街管理的权限和责任,将城管执法中队日常管理全面下放街道,强化街道属地管理责任。立足常态长效,完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努力建立注重宣传、专责管理、协同执法和司法保障的行政执法机制。健全区、街两级环卫保洁新规范,提高机械化清扫清运程度,抓紧垃圾压缩站选点建设,逐步加大对街一级保洁的投入。巩固创卫成果,深化爱国卫生运动,今年力争50%以上街道实现“广州市星级卫生街道”创建目标。严控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加强对无证照经营综合治理,落实严管“六乱”责任。以饮食业污染防治为重点,严查扰民和偷排放问题。把规范广告招牌与提高商业繁华档次结合起来,推进一批重点道路的广告招牌治理与光亮工程建设,加强道路和公共场所标识标志的规范工作。


5
.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坚持全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以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完善政务管理和公共数据库为重点,

      打造“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做到80%的服务事项实现网上查询,40%的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整合区长(局长、主任)信箱、区长专线(电话)和各单位、各街道受理窗口,建设区—街—社区三级市民投诉处理系统。强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功能,将视频监控、12319投诉热线、城管综合巡检归整,实行统一指挥,规范调度程序。


6
.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广泛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竞赛和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完善“体教结合”工作机制,推动学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程度达70%,辖区内机团单位场地对外开放程度达50%。加强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新建体育健身路径40条、社区体育活动室12个,重点建设东濠涌生态健身道和二沙岛体育公园、海印和江湾等健身区。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快构建全民公共服务体系步伐。

      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内涵,坚持注重公平、提高效率的原则,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与群众基本需求相适应的宜居公共服务体系。


1
.实行更加积极的创业和就业服务。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更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民生工作的首位。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补贴措施,鼓励有特殊技能、特定项目的劳动者进行创业,以吸纳就业人员。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基地或企业,建立创业咨询、指导和决策专家人才库,增强就业倍增效应。积极规范用工市场,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和劳动监察,鼓励劳资关系稳定,促进稳定就业。重点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大力推广“零距离”就业,进一步扩大区域内公益性就业岗位的供给,结合全区书报亭规范化建设,力争为辖区内的困难群众提供800个公益性就业岗位。健全覆盖全体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体系,以聘定训、以需定训,增强培训实效。


2
.进一步健全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继续整合救济和救助资源,确保市、区救济救助措施有效覆盖。重视对低保边缘群体的帮扶救助和完善对贫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救助标准,实施分级救助。继续采取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相结合的方式,力争解决我区2008年在册的684户“双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退休计划生育奖励,推进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无定期待遇的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着力解决“农转居”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逐步引入社会服务机构,探索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设立区级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积极为辖内老年人提供各种必要服务。完成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支持慈善和义工社团建设,广募善用各类慈善资源。


3
.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均衡化建设为基础,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力争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以继续实施教育综合改造二期工程为重点,切实完善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优化教育投资结构,深入实施人才工程,完善名校长、名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全面推进学区管理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辐射作用。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社区教育学院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积极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4
.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力争全部完成纳入市计划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达标建设任务。扩大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继续完善与大医院的共建共管、对口帮扶模式,使群众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定卫生系统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以人才引进和加强培养为突破口,以名医培养和认定为带动,全面提升医护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以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广东省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体系示范试点区”为契机,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做优做强中医药事业。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5
.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运作效能,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对出租屋、流动人员和外籍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年内全区平安社区覆盖率达100%,平安校园覆盖率达95%,平安街道覆盖率达85%。加大公安工作投入,创新警务模式,落实社区民警治安管理“三权”。筹建政府应急指挥平台。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切实保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高度重视人民调解、信访和维稳工作,针对社会矛盾的易发、多发情况,健全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形势研判、预警和应对处理,强化部门工作联动,着力解决一批民生信访突出问题。

此外,要认真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侨务、外事工作,继续做好统计、人防、档案、地方志、对台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扩大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政策措施、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二要大力加强政风建设。以转变作风抓落实为主线,重点解决职责不明、效率低下、政令不畅、铺张浪费的问题。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对窗口服务单位的暗访联检制度,完善行风评议制度,实行末位通报。严格控制会议、文件和外出活动,确保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加强廉政建设,大力治理商业贿赂,提高审计和评审工作水平,规范权力运行,及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实际取信于民。
      三要优化财政收支。在抓好税源培育、加强征收管理的同时,财政支出要有保有压。对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费、办公经费等支出实行“五个零增长”,对各类专项经费(除法定支出外)压减20%。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事关民生的重点支出。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各单位连续两年以上尚未动用的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努力减少专项资金沉淀。创新性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对超过100万元资金的项目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扩大绩效考评透明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对财政的贡献度。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形势催人,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