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7-05-12 09:21:16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A- A A+ 】
越秀区十四届人大
四次会议文件(5)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3月19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武延军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新越秀新发展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舟共济,努力进取,全面完成区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49.89亿元,增长12.20%,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13342美元。税收收入272.29亿元,增长19.05%,居全市各区首位,其中,国税收入134.37亿元,增长24.46%;地税收入137.92亿元,增长14.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1亿元,增长13.19%。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着力改善“两区三带六圈”的营商环境,制定和实施了加快总部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及办法,各类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15.35亿元,增长1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38亿元,增长12.02%;商品销售总额2411.61亿元,增长12.71%,三项指标均居全市各区之首。总部经济的龙头作用彰显,全区302家总部企业完成营业额2678.45亿元,增长13.10%;增加值484.00亿元,增长12.90%,分别占全区总量的58.81%和46.10%。民营经济呈现新的活力,完成营业额1689.67亿元,增长10.96%;增加值304.47亿元,增长10.30%,分别占全区总量的37.10%和29.00%。以黄花岗科技园(信息园)为带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得到新发展,到2006年底,园区共有企业1264家,技工贸总收入130.07亿元,增长11.95%。成立广州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成为我区产业扩张的新亮点,全年营业收入327.08亿元。选商引资创出新业绩,全年新审批外资项目185个,增长25.00%;合同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增长9.00%;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82.57%。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扎实有效。
完成《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发展规划》等规划的审定,开展了分区规划的整合修编工作,城区公共资源正在调整,布局正在优化。旧城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完成921幢10.6万平方米危破房修缮任务,2650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农林下路、海珠路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以及“城中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工程相继完工,累计建设和改造车行道25.56公里25.82万平方米、人行道37.1公里14.69万平方米、排污管13.9公里。开展“青山绿地”、拆违复绿、见缝插绿工作,完成人民公园南广场、二沙岛东端绿地等一批绿化景观工程,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0.0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2.03%。投入3225万元,实施128个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卫生街区活动,22条街道全部通过市创建卫生街区验收,其中15条街道被评为市卫生模范街,我区被评为市卫生城区。投入850万元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云台里等10个社区通过了省、市级“绿色社区”评审。全面推进物业管理工作,全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99%。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城管进社区、联动执法、成立5支城市综合管理专业队伍和1支550人的城管协管员队伍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快速反应的城市动态管理机制。区城市管理投诉处理中心共受理各类投诉31527宗,办结率为100%。全年清拆各类违法建设7万平方米,清理“六乱”18037 宗,整治无证照经营4522宗,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积极推进垃圾收运方式改革,全面落实16小时保洁责任制,全年共清运垃圾45万余吨。开展餐饮业油烟噪声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检查被投诉企业2974间次,依法处罚57间,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居民城市环境满意率达92.17%。我区获全市创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综合考评第一名。
(三)社会环境日趋安定。
把社会治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形成对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出租屋及流动人员管理、在全市率先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和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等举措,进一步夯实基层维稳和综治基础,全区治安形势取得突破性好转,居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年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9%,降幅居全市首位,其中“两抢”案件同比下降46%;“大流花”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建成,流花火车站地区刑事立案同比下降49%;出租屋合格率达100%,“两费一税”收入突破亿元。积极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健全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完善三级信访网络。认真推进区辖77块“烂尾地”处置工作,北秀公司拆迁安置等一系列关系我区稳定的遗留问题得到化解。制定了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粮食、环保等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成立区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和街道安全生产巡查中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成37个消防、安全重点隐患单位的整治任务。
(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富有成效。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所有社区建成“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实现了区、街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加大对“农转居”、“4050”等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和就业困难群体的资助力度,全年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14638人次,免费职业指导29126人次。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数为62959人,实现再就业48365人,就业率为76.82%。进一步巩固社保扩面工作成效,全区参加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7.74%、2.59%和26.37%,全年共征收社保费99.89亿元,增长17.9%,征收率达97.64%。组建社区劳动监察协管员队伍,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全市率先制定了特困人员分类救济操作规程,全年为3563户7678名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62万元,发放98288人次的失业保险金6182.6万元,发放463229人次的退休人员养老金4.52亿元。开展各类辅助救助活动,全区1970户困难家庭享受实物救济,992名困难群众享受慈善医疗救助,3195名困难学生享受就读资助,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配备了150名社区助老员,落实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制定了居家养老试行办法和星光平安钟项目管理办法,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我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区,区民政局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五)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安排科技三项费用5700万元,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项目126个,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25个;专利授权量1139件,占全市的17.80%;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通过省的初评。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造和教育信息化第二期工程,加快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和增加优质学位的步伐,区内学校全部上等级,其中省市一级学校比例达77.08%,七中等5所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高考和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高标准完成中共“三大”旧址征地拆迁和复建工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区文化艺术中心和区图书馆投入使用。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区代表团获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区体育发展中心被评为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我区被命名为省体育先进区。将越秀区人民医院(原东山区人民医院)和东湖街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移交中山一院,促成省人民医院、广医一院、省中医一院帮扶我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有新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全区人口出生率6.26‰,自然增长率0.18‰,区人口计生局获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市、区共投入4270万元,完成127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达标任务,社区“两委一站”和民主自治试点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继续推进对外友好城区活动,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缔结友好合作关系。春运和花市工作取得了历年发案最少和群众满意度最高的好成绩。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获全国先进区称号。年度征兵工作顺利完成,“双拥”共建工作以及人防、统计、侨务、对台、宗教、民族、档案、地方志等也取得新进展。
(六)政府自身建设有序推进。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完善与区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联系制度,办理人大议案1件,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1件,政协委员提案116件,办复率均为100%。开展对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行为的梳理工作,清理了222件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不断加强。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率达100%,社区信息化应用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区发改局获全国电子政务管理创新奖。完成行政单位公务员登记报批和事业单位人员推行聘用制工作。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和集中支付力度,努力降低公共管理成本,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投入逐步加大。加强对财政性投资基建项目资金的评审监管,共审核工程项目847宗5.66亿元,核减资金8945.58万元,核减率15.80%。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加强重点项目计划管理,确保重点工程项目如期推进。强化审计、监察工作,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和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了政府系统的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规范区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效益逐步提高。
各位代表,回顾去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一直以来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区的机团单位、部队,离退休老同志,港澳台同胞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调整产业布局和优化结构的任务艰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社会治安和劳动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影响稳定的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三是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供给等尚不均衡,还有不少的薄弱环节;四是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共享机制未能完全建立起来;五是一些制度的执行还不够有力,责任追究制度尚未落到实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7年的工作意见
2007年是我区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全面启动平安和谐越秀建设新长征的第一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全面实施“中调”发展战略为机遇,着力调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调优人居环境、调强公共服务、调活社会管理,坚持以民生为本,落实富民优先政策,重视机制创新,争当构建和谐城区的“排头兵”,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9%,城镇居民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9‰以下,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以下。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合“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开展“中调”战略对我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探索城区经济调控手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从改善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入手,重点推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优化“两区三带六圈”的产业布局,着力构建有中心城区特色的产业体系,凸显总部经济“盆地”、商贸服务业“宝地”和新兴都市产业“高地”的“三地”效应,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商机,增强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推进环市东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的提升。继续优化环市东中央商务区、东风路和沿江休闲商务带、流花会展商业圈等重点区域的环境与服务,使之成为全区总部经济的聚集地和辐射地。鼓励引导区内写字楼、星级酒店完善功能配套和智能化设施,强化对跨国公司和优质企业总部的引进能力。探索将一批跨国企业设在我区的办事处转化为经营性公司的激励政策,提高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积极扶持商务、商业类房地产项目,及时掌握开发、建设动态,不断改善其周边市政、停车及产业配套设施,促进楼宇开发和招商工作顺利进行。加快处置和盘活城区的“烂尾楼”和“烂尾地”,催生新经济载体。充分发挥各行业商会“穿针引线”作用,加强与业界的沟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完善和落实扶持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与服务措施。进一步优化各类服务业的布局,重点发展具有区位优势、产业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与总部企业相衔接的专业化服务配套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促进经济工作与城建、科技及文化工作的协作与融合,形成更强大的培育城市中心区商业商务环境的合力。
推进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的建设。组织实施《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发展规划》,以步行街为核心,打造集千年商都、城市旅游、时尚文化体验、精品服饰贸易、特色休闲产业和商住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商贸旅游区。进一步深化与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友好商业街的交流与互动。推进大佛寺北广场拆迁工作,扶持北京南地块、高第街地块、文德路地块等地产项目实施。开通府学西路,增强北京路及周边地区交通疏导功能,缓解停车难问题。继续推进北京路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示范基地。
推进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着力推进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建设,引导专业市场尤其是批发市场打造展示和推介交易平台,利用互联网逐步建立区域性商品信息和价格中心,推动批发市场按照仓储运输在外、展示洽谈交易在内的经营模式升级改造。研究制定专业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各大专业市场和业户在区内设立营销公司,减少专业市场的扰民和不安全因素影响,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今年重点推进永福国际汽车用品交易中心、站西钟表市场、流花服装市场的升级改造,通过重点示范,升级和发展一批专业市场,调整和淘汰规模小、档次低、管理差、群众意见大的专业市场。进一步开展农贸市场的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
推进创意产业大发展。把握创意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重点扶持动漫原创、网络游戏制作、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增值服务、文化传媒制作和产品销售展示等行业,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落实区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办法,完善创意产业主体园区的配套管理,营造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依托区内动漫龙头企业和知名门户网站,打造越秀动漫制作中心;依托一批载体,加快建设广州动漫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展示、销售和体验中心;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及相关培训机构、设计院,构建我区创意产业的技术培训与工业设计创意中心;依托黄花岗科技园(信息园)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发挥高新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的积聚作用,打造手机游戏、网络音乐、无限增值和数字电视增值服务的发展中心。充分发挥城区文化、商贸、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通过市场配置和政策支持,促进高新技术、内容创意和市场资源的融合,形成创意产业的品牌和规模效应,使之成为我区新的产业支柱。
(二)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启动2010年城区环境“一大变”工作。
结合市“中调”战略的实施,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旧城综合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等“三改”工程,着力改善城区综合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
切实抓好分区规划的修编。抓住广州市推进城市空间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坚持和谐发展,规划前瞻,尽快完成分区规划整合,并着手开展一批详细性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坚持城区规划、建设与产业布局协调统一,使城区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坚持提高区域间的功能互补性,防止重复建设造成无序竞争与浪费;坚持把建设、改造与保护相结合,使我区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形成强大的发展优势。
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力度。今年,区财政安排5100万元,重点推进三级以上马路和人行道维修改造。通过市、区共建,抓紧淘金东路、站西路北街、光塔路等道路的新建、扩建,完成大南路、长堤大马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和桂花岗、文明路、永泰路等给排水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积极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加快东山大街绿化广场、东山口绿化广场、越秀北朱紫寮绿地等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
加快推进旧城综合改造。在争取市支持的同时,重新审视和加快旧城改造工作,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尽快启动东濠涌沿线和越秀南地块的旧城综合改造,积极扶持许地保护利用和高第街综合改造,并以此为突破口,着手规划和储备一批旧城改造项目。旧城改造工作要把满足被拆迁人的正当利益需求放在首位,高度重视打造亮点与人文保护的统一,力争出精品。实施新河浦传统民居保护区综合整治工程。完成2004年在册危破房8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和去年底普查新增危房的改造任务。结合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以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环境管理达标社区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安排1100万元,继续开展居民小区分类分批综合整治工作。
积极实施“城中村”改造。在分区规划中明确“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帮扶力度,推动扬箕社区等转制社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在调整用地布局和建筑空间的同时,逐步理顺“城中村”二元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城中村”地区的社区管理水平逐步达到中心城区的工作标准。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依法依规管理,指导其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再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化解不稳定因素。
全面实现“城市管理年”目标任务。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深化卫生街区创建活动,大力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强化对“六乱”的动态管理,重点打击违法建设、乱摆乱卖、占道经营、无证照经营等城市管理顽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食品安全、文化市场等专项整治,抓好打假、打传、打欺诈等工作,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维护健康、有序、安全的市场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和检查监督,强化事前监管力度,突出抓好消防、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机制,重视解决饮食服务业油烟、噪声污染扰民问题。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和手段,坚持重心下移,形成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反应高效、监管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城市管理部门为试点,导入ISO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管理水平。
(三)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方针,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重点,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公共秩序的控制能力,为居民群众营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强化维稳综治基础。创新街道综治大维稳协调机制,完成全区各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把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成为社情民意的处理中心。加强辅助队伍法制教育,提高队员辅助执勤能力。开展全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业主自治组织的居民比率年内达70%,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大对出租屋的清查和流动人员的管理力度,不断探索建立出租屋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稳定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的作用。结合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化建设,创新治安力量管理机制,构建以派出所、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保会和物业保安力量为依托,街道管理队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以综合治理责任的落实,构筑我区社会大治安的“地网”。
完善治安防范网络。以强化路面治安控制为重点,对“两抢两盗”实施精确打击,加大整治黄赌毒等突出治安问题的力度,力争年内各类发案再进一步减少。重视对强拉、强讨、强要和扰民等行为的处理。继续从公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与城管、工商、文化等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协同执法,打击暴力抗法和妨碍执行公务行为。巩固和发展“大流花”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旅客咨询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年内新建改建2万个视频监控点,建立集视频图象监控、报警及远程控制为一体,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信息系统,以信息技术手段构筑我区社会大治安的“天网”。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综合作用,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苗头性、倾向性矛盾,重点解决好房屋拆迁、劳资纠纷和其它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信访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研究编制区总体应急预案,整合各种应急资源,完善全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四)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公共服务产品的共享性、公益性和公平性,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加就业培训内容,创新就业培训手段,使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衔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认真落实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扶“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刑释解教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进一步整合劳动保障人员、经费、场地等资源,打造便民利民的劳动保障新平台。继续做好流动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扩面工作。认真做好“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工作,力争将我区“农转居”人员的参保率提升到80%。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众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救助力度,实现从单项救助制度向综合制度体系的转变。出台政府和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的实施办法,建立街道救助服务中心,形成政府负责、民政统筹、部门联动、街道实施的“一口上下”综合救助管理新机制。年内完成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帮扶、社区康复等服务。
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快创建规范化学校,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综合改造二期工程,逐步缩小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增加优质的学校和学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管理,重视解决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健全校长及教师考核、培训、激励制度,加大教育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交流的力度,努力再造就一批能够引领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名校长、名教师。试行建立学区发展模式,把区内不同类型的学校分为不同学区,学区内实行“中层干部交流,骨干教师支教,教师联合培养,课题共同开发”,并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制度,实现共同发展。积极探索解决流动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推进社区学院建设,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搭建社区服务综合平台。把社会管理的基点放在社区,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积极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今年力争30%以上的社区达到“六好”社区标准。整合政府各部门在街道和社区的办事机构和管理资源,发挥街道办事处及其社区服务中心的综合统筹作用,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探索吸纳非户籍常住人口参与社区自治,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工作模式。在全区各街道应用社区综合办事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信息化。进一步扩大社区居家养老和星光平安钟服务的覆盖面,实施社区老年人“暖心工程”。
加快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围绕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城区文化战略建设理念,努力塑造城区先进文化品格。整合利用辖区资源,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完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上服务,做好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达标评估工作,打造“20分钟文化服务圈”。完成南粤先贤馆建设,做好大东门碉楼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的修复和利用,彰显特色文化风采。加大对社区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帮扶关系制度。以行政事业单位物业调整使用为主,有计划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探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办法,努力提高全民医疗保健水平。落实中医药强市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社区的能力。完成区疾病控制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对禽流感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以迎“奥运”、“亚运”为契机,切实抓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管理体系。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普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探索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新模式,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政府其它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断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五)加强自身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履行职能,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承担起提供公共服务、管理社会事务的责任,努力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以及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行业商会组织的作用。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改进政府顾问和单位法律顾问制度管理,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建立信访风险评估,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健全重大决策及机关文件的法律审查制度,切实防止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改进,不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责任追究上,增强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推行依申请公开,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区公众信息网建设。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完善人口、工商、房屋基础数据库建设,建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提高政务信息化应用程度。继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扩大国库支付范围,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和国有资产的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和审计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进一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严格落实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促进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公务员法,完成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报批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改革工作,积极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进一步调动干部队伍的创造性,激发社会成员的参与性,使我区不断充满生机,和睦融洽。
各位代表,新一年的政府工作目标明确,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工作部署,凝聚力量,开拓创新,为创造越秀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