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2016年越秀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04-16 09:25:57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A- A A+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32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代理区长  苏  佩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重要时期。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越秀”的核心任务,实施“文化引领、提升总部、创新驱动、共建共享”的发展战略,全力抓经济、强管理、惠民生,顺利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完善全区经济工作体系,强化经济发展主体责任,修订实施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注重发挥产业功能区的集聚效应,突出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创意、健康医疗四大主导产业,区域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95亿元、同比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7亿元、同比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81亿元、同比增长9.0%。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7%,年均增长8.8%,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的8%增长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2%51.1%64.1%,年均增长13.2%8.6%10.4%,均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全区二、三次产业结构为2.02:97.98,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07亿元、同比增长7.6%,占全区GDP67%,比2010年提高4.6个百分点。四大主导产业保持较高增速,2015年实现增加值1809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区GDP67.1%,比2010年提高6.55个百分点。

总部经济提升发展。成功引进法国索迪斯集团、国药集团、华润集团、保利集团、万科股份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2015年,区认定总部型企业共362家,其中65家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市认定总部企业60家、占全市1/5;实现增加值1313亿元、同比增长7.2%,占全区GDP49%,比2010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五年推动18家企业在海内外上市,累计达28家。

楼宇经济效益增强。引导支持60多栋商务楼宇升级改造,促进新建一批甲级写字楼,发布全国首个星级商务楼宇评价标准,认定22栋星级商务楼宇。全区有重点商务楼宇356栋、近100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50栋、260万平方米。2015年,重点商务楼宇产生税收202亿元,占全区税收逾6成,年税收超亿元楼宇45栋,比2010年增加21栋。

新兴业态逐步壮大。2015年,全区新增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1088家、同比增长44.1%,近6成属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技术研发、咨询服务等新兴高端业态。五年来,新增7家国家和省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培育引进衣联网、慧聪易兔等一批行业电商、跨境电商平台,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广东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羊城同创汇等一批“互联网+”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南创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工信部广州智慧城市研究院落户我区。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26818件、15868件,比“十一五”时期分别增长166%116%2015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2家,比2010年增长60%;集聚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实验室52家、工程技术中心46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产业平台成效显著。广州民间金融街被列为全省互联网特色小贷和省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监管改革创新试点,建成全市首家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获批筹建全国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2015年新引入各类金融及配套机构51家,累计达203家,全年向各类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161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5000亿元,缴纳税收5.5亿元、同比增长38%。广州健康医疗中心被认定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进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医药研发等领域的一批优势企业。2015年营收达528亿元、同比增长9%;省药品交易中心参与网上交易的医疗机构企业近7000家,网上成交金额累计1076亿元。黄花岗科技园新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11个重点园区,培育发展原创动力、久邦数码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创意大道被确定为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2015年园区营业收入543亿元、税收16.77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35.7%139.2%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相关保护规划通过市名城委审议,先后打造惠福美食花街、老字号一条街等品牌项目,北京路步行街成功向北段延伸并完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大小马站书院街项目完成庐江书院修缮工程,南粤先贤馆顺利建成。

(二)城区环境不断提升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促发展、惠民生、优作风”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顺利通过创文、创模和创卫复审复核,先后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省平安先进区”等称号。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连续五年优秀。近三年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考评均位居全市各区第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全市领先。2015年,全区空气优良天数297天、同比增长10%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4%

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工程,升级改造区儿童公园,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按计划推进,新建改建道路69.6万平方米,三线[1]下地2000公里,完成119条内街排水改造任务,新增改造公共绿地面积29.7万平方米。修缮和改造破旧直管房13763307.5万平方米,珠光北复建房基本完工,杨箕村城中村改造复建房进入竣工验收阶段,越秀南、海月东等复建安置房项目加快推进,符合改造政策要求的126三旧[2]改造地块已标图建库,77宗烂尾地全部明确处置方案,其中40宗已处置完毕。

市容环境持续优化。强化城市管理日常巡查、考核和问责机制,建立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六乱”[3]、“五类车”[4]、交通拥堵治理,深入推进校园周边和重点区域综合整治。五年共拆除违法建设1144宗、10.96万平方米。3687个路内泊位全部实施规范编码管理,整治违停黑点76个。深化环卫保洁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全市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同比控制量减量年均超5.5%制定实施示范路创建、环卫保洁、人行道清洗、垃圾桶点改造等作业标准,全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率先实现管道燃气全覆盖,通过国家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成功创建“无燃煤区”。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整合应急指挥、网格化管理、12345政务服务等指挥调度职能,建成区应急(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全区217学校(幼儿园)食堂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全区51个肉菜市场全部推行家禽生鲜上市大力推进出租屋专项整治,2015底,全区登记纳管出租屋22.4万套登记纳管率95%以上,登记来穗人员32.1万人深入开展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综合整治,271个专业市场管线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升级改造49个专业市场,关停转22个“三不”市场[5]。宝汉地区综合治理(一期)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扎实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区创建,1183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白云街被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建成22间实战型治安警务室、147个村居微型消防站,新建改造7052个高清视频监控全面推进广州火车站、北京路步行街等地区反恐基础设施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显著加强。2015年,全区有效警情同比下降6.1%连续五年下降。社会矛盾调处率每年达99.3%以上,区本级信访量年均下降34.7%,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发展进步。始终突出民生为重,每年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支出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五年共支出267.4亿元,年均增长11.8%,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9%2015年达到90.3%

社区治理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省社会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出台实施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1+6”文件[6]全市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五大类176项事项全部入,人口、房屋、城市部件等295万条数据信息全部纳入网格化数据库,协同处理各类网格事项39.97万件,办结率达99.6%。全区建有97个市级幸福社区,打造19个幸福社区示范点,政府购买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8.9%促进驻区机团单位共建,联合推出残疾人互助社、长者慈善饭堂等一批社区治理联盟和互助服务项目,建成全市首个区级义工培训基地。社会建设评价位居全市各区第一。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区”。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出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办法,五年共开发社区就业公益性岗位24625个,为失业人员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75万人次,帮扶22.42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建成全省首个异地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累计服务4人次。建成长者综合服务中心3家,街道长者日托中心18家,长者饭堂14个,养老机构17家,养老床位3309张。5.37万名低保低收入居民提供救助救济,11849名残疾人提供各类补贴2052万元,解决10556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筹集保障性住房960套。建成全市首个公园主题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和全市首个食品药品真假鉴别与宣传教育基地

教育发展均衡优质。加大教育投入,五年共投入教育经费99.94亿元,全区中小学生均经费逐年增长。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立体学区建设,组建育才、培正两个教育集团,建立教师常态化流动机制,中高考成绩各项指标全面领先,连续保持全市各区第一,2015年重点上线率达24.2%,比2010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先后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暨规范化幼儿园督导验收,被认定为广州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试验区、首个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获评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省首批粤教云[7]示范应用试验区。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顺利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年目标任务,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等4家三级医院开通双向转诊[8]绿色通道,依托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成3个医疗联合体[9],全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其中3个为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10]试点工作,16家医疗单位实施药品物流延伸服务,成立全市首家区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被确认为国家第二批治未病[11]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区。

体惠民普及提升五年来,新建修缮社区文体广场12体育设施143体育活动室97间,人均拥有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1.41平方米,实现一公里半径必有健身点。建成20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博物馆,18个街道文化站均为省一级以上文化站,社区文化室覆盖率100%。全面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和优惠开放时间。完成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新发现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线索910处,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2760件(套),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8条,213历史建筑告知挂牌工作基本完成。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国科普示范区广东省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称号,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工程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广府庙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

)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秉承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思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2014年度依法行政考核位居全市各区第一,成功创建广州市法治政府示范区,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报告通报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513件。成立东濠涌综合整治、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建设等公众咨询委员会。公布政府信息24438条、依申请公开事项316宗。清理减少区政府系统议事协调机构37个,精简比例达26%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编制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动态调整机制,率先公布政府机构改革后区各部门审批事项目录。建成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行行政审批集成服务改革,全区16个部门248项审批、备案事项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规范网上办事大厅进驻事项,318项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工商前置许可审批项目由127项压减为13项。完成试点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六统一[12]建设,精简社区审批服务事项55%,人口计生社区“一站式”办证服务实现全覆盖。实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13],在全市率先推行个体工商户全区通办服务,营业执照办理时限缩短66%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两建”[14]工作考核全市领先。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建立健全区领导、街道和部门挂点联络机制,建立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查找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配合做好省委巡视工作和省异地交叉审计工作。完成公车改革。开展全区重大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因公临时出国(境)、三公经费、公务接待考察等系列制度措施,切实做到勤俭办事、廉洁从政。

此外,扶贫协作、对口产业帮扶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春运、花市工作圆满完成。对台、民族、宗教、人武、侨务、外事、物价、统计、转制社区、人口计生、民防、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越秀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驻区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空间不足矛盾较为突出,部分楼宇物业低端低效使用,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步伐亟需加快;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步减弱,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业态增速相对较慢,新经济、新业态尚未接续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管理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内街巷保洁标准还不够高,市政基础设施需要加大更新维护力度。对此,我们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进入国际贸易规则重塑和产业转型发展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特别是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我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为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我市千年商都底蕴深厚,科教文卫体资源集中,城市环境宜居宜业,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城市发展态势蓬勃向上。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推动政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厚植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和“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的优势,围绕建设“中央文化商务区、创新发展先行区、品质城市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着力优化“一核三带四区”[15]产业空间布局,聚力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创意、健康医疗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在广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走在前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着力优化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功能优势,经济发展提质升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城区环境宜居宜业,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7%左右,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主导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70%,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由广覆盖、均等化向高标准、优质化升级。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狠抓工作落实:

——着力打造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厚植越秀独特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坚持价值创新为引领,贯彻市“一江两岸三带”战略布局[16],突出不同区域产业特色,推进“一核三带四区”建设,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具有越秀特色的创新型经济,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创意、健康医疗四大产业。紧紧围绕广州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切实把城区发展动力转到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上来。

——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步优化、中心城区与转制社区一体发展、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包容共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加快构建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基层文化设施为枢纽、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为支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升。深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来穗人员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提升对来穗人员的服务水平。

——着力推进城区环境品质化。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纵深推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紧扣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制定实施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实施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收运,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强化综合治理,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网。主动适应和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全面推行“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利用辖内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外交使领馆集聚的优势,顺应国际投资规则变化趋势,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组织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主题招商,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积极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深化与港澳台、泛珠三角地区的经贸合作。

——着力增强居民群众幸福感。坚持以民生为“指南针”,把各项政策、措施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越秀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巩固提升教育强区,创建卫生强区和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2016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按可比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价值创新,推动经济高端高质高新发展。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树立紧凑型城市、精明增长理念,找准创新空间与着力点,培育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提升总部经济能级建立总部企业招商目录,重点引进一批珠三角总部、大型民营企业总部或功能性总部,引导全区362家总部型企业拓展研发、设计、运营、结算等高端功能。抓住广佛肇清云经济圈建设发展和广佛肇城际轨道开通机遇,发挥我区总部企业集聚优势,创新与相关区域的合作发展模式,探索为辖内总部企业增资扩产提供新空间、拓展新市场。提高商务楼宇效益实施百栋重点商务楼宇更新改造工程,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管公司,推进老旧商务楼宇提档升级。建立健全一栋楼宇、一个定位、一套方案的招商制度,加强新建楼宇的主题招商,统筹做好羊城同创汇等升级改造楼宇的二次招商力争年内新增2栋税收亿元楼。推动城区有序更新,盘活烂尾楼等闲置地块,加快推进恒基中心、海月东安置房、解放中路复建房等重点项目建设梳理整合释放空间载体。做实网络平台经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智慧越秀”建设,依托大数据服务、大宗商品贸易等功能服务平台和行业集聚平台,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型产业,推动跨境电商进社区,促进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优化一核三带四区产业空间布局,瞄准产业价值链高端,聚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精准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产业配套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商贸、旅游、教育、会展、博览、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广州民间金融街扩容提质,聚焦广州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科技金融、消费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推进金融街公司股份制改革,健全互联网金融等各类风险防范机制,力争年内通过全国民间金融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验收。加快推进黄花岗科技园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以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创意大道等为载体,大力培育高端文化创意人才,重点引进版权贸易、数字出版、影视广告、动漫网游等领域的领军型企业。加快推进健康医疗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平台作用,大力引进医药研发、智慧医疗、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等高端产业链企业,鼓励发展医药、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的连锁经营和互联网药品交易等新模式,推动健康医疗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流花现代商务区建设,抓住广州火车站整体升级改造成为全国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契机,支持广州越秀展览中心高起点建设,稳步推进越秀时尚消费展集聚区”发展,积极推动流花—矿泉商圈转型升级,打造流花地区高、精、特的展贸品牌和时尚消费中心。积极利用南沙自贸区溢出效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创新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健康咨询、分享经济,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

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探索构建起有越秀特色的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组织实施1+8创新政策[17]和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加快成立新动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发挥科技支行的作用,打造孵化+创投+产业联盟模式的高端孵化器,推动四众四创[18]紧密联动。在创意大道等园区发展一批众创空间,完善创客空间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握广州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对标全国领先的中关村科技园,推动黄花岗科技园扩容提质。充分利用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等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创新型企业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各类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力争新增上市科技企业15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技术交易机构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模式,推动现代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发展。落实市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文件,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依托南方中心、广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服务平台,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支持重大技术研发,催生一批高新产业。

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新环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聚焦影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突出问题,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深入推动集成服务改革,大力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全流程网上办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试行电商小微企业集群注册。全面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营造以诚信为核心、质量为保障的良好消费环境。完善财政保障体制机制,加大预算管理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工作重心和资源配置向基层一线倾斜。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优化为企服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各类行政收费。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成立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扩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和政府监管清单管理完善提升“政企通”、“越秀政务微信公众号功能,实现暖企行动常态化、服务企业专项化。

(二)坚持文商旅融合,增强文化软实力。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区档案馆、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区儿童活动中心、区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十分钟文化服务圈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力促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健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迎春花市、广府庙会、二沙岛户外音乐季、广州爵士音乐节等活动影响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鼓励文化艺术创作,打造一批文艺精品。

彰显广府文化特色。深入推进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推动古城风貌整修复兴,促进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粤剧粤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利用。优化提升珠江越秀段景观带推动长堤、海珠广场、大沙头、二沙岛等重要节点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建设庐江书院、药洲遗址和南方剧院一体改造,提升老字号一条街和惠福美食花街影响力,推进省非遗馆暨大小马站书院街东园、通明阁复建、光塔路民族文化风情街等项目规划建设力争南粤先贤馆上半年开馆运营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广州旅游集散中心

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文化产业转型提质,引导发展文化新业态,培育扶持以鉴赏展拍、艺术创作、设计服务、教育培训、饮食娱乐、旅游休闲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扩展版权服务和交易平台,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版权相关产业的优秀企业入驻。鼓励文化产业跨界运营推广,积极找准“文化+”的切入点、结合点、增效点,推动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为装备业、轻工业、信息业和旅游业服务,创新富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新业态和新产品。实施文化“互联网+”工程,发展文化旅游O2O模式,建设网上博物馆和“越秀云”旅游商务服务平台,拓展新型文化旅游消费热点。遴选华侨新村昌兴街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商业发展环境良好的社区,打造形成“商业+服务+文化”的产业社区。

(三)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深化干净整洁市容环境建设。按照“定位标准国际化、工作标准精细化、成效标准品质化”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形成建、管、考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加强垃圾桶点管理,全面提升内街巷环卫保洁水平。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地铁口、人行天桥、肉菜市场、边界“四至”等重点区域管理。加大“六乱”、“两违”整治力度,落实区、街、社区三级严查严控违法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干净整洁无臭味公厕升级行动,全面提升免费公厕服务品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大道路、排水、桥梁、隧道、电梯等市政设施翻新维护力度,推进先烈中路、泰康路片区等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维修改造,加快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工作,优化转制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加强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建(构)筑物外立面进行清洗、粉饰、修补,凸显历史风貌和城市记忆。实施社区微改造,制定老旧社区综合整治工作规程,完善仰忠等一批社区的基础设施。制定视觉形象提升方案,确定彰显广府文化特色、符合越秀实际的城区主色调,提升城区整体视觉形象。

扎实推进平安有序社会环境建设。深化平安越秀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反暴恐机制,加强对广州火车站、一德路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动态治安环境下打击犯罪、防范控制、应急处突的综合能力。强化信访维稳工作,健全社情民意收集机制,落实领导滚动包案制度,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大调解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进餐饮业瓶改管”[19]治理工作,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化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综合整治,完善全区消防基础设施,新建75个村居微型消防站,实现社区(城中村)全覆盖。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建设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中心,加大稽查执法检测力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区。深化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推进五扰问题[20]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开展学生校外托管机构规范管理。深化交通拥堵治理,强化五类车综合整治,加快北京路、农林下路、环市东等商圈停车引导系统建设,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倡导绿色出行,改善交通环境。

大力提升绿色低碳生态环境。强化大气环境治理,全区推行餐饮业环保综合监管,加强餐饮业油烟和工地扬尘治理,推进区环境监测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健全无燃煤区长效机制,PM2.5年平均浓度达到市下达的指标要求。主动对接市一江两岸三带空间格局,大力开展立体绿化,提升绿道生态服务功能实施一路一景一园一景一社区一景观工程打造沿江路生态休闲景观带推进东山湖公园水质修复及景观改造工作,开展工地围墙广告整治试点,建设一批精品景观示范路段。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强化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四)坚持共建共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以民生幸福为着力点,以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鼓励大众创业,优化创业服务,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统筹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万以上,帮扶2.8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完善化解劳资纠纷联席会议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行社会保险“服务下沉、管理上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障。完善区街慈善服务网络,推动社会捐赠与居民需求有效对接。健全临时救助机制,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加快东山福利院四期等项目建设,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银龄安康行动[21]推进居家养老服务IC卡结算,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效能。健全医疗救助机制,实现低保、低收入困难人员社会化医疗保障全覆盖。加强住房保障,解决8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体学区建设体系,发挥教育集团辐射作用,推广走班制导师制选课制,打造一批品牌学校、品牌校长和品牌教师,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和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探索区内幼儿园联盟发展模式[22]95%以上的幼儿园达市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推动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构建越秀特色的大德育体系,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实力,建设卫生强区,构建医疗卫生高地。深化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与三级医院合作,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提高社区家庭病床服务水平。实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工程,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智慧健康建设,搭建区域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实施新一轮母婴安康行动计划,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发展体育事业,新建维修社区体育设施277处,开展100场群众性足球比赛,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继续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加强武装、应急、侨务、外事、地方志、对台、民族、宗教、打私、扶贫开发和对口帮扶等工作。

擦亮社区治理创新品牌。深化幸福社区创建,完成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区街两级网格化指挥中心互联互动完善网格化“大数据”信息系统,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全区域通办。大力培育现代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推行社区治理联盟,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途径。强化社区九联共建机制[23],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三社联动,鼓励更多机团单位资源下沉服务社区。出台家综服务指标细则指引,提升政府购买服务效能,推进政府职能向基层、向社会转移。健全完善转制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确保转制社区稳定大局。实施来穗人员融入城市社区计划,加快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加强出租屋规范管理,推广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创建一批国际安全社区

(五)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重视社会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和决定,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健全完善政府合同管理制度,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

坚持阳光行政。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创新政务公开形式,拓展政务公开内容,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健全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环节工作程序。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实现政府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改革财政扶持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完善扶持创新项目评审公示和绩效评估制度。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完善租赁管理制度,建立物业公开招租服务平台,实现国有(集体)资产监管全覆盖。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坚持廉从政。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建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严防“四风”反弹。深化廉洁越秀建设,依法公开权责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及时发现处置懒政怠政现象,加强行政问责,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保障政令畅通。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和“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使命光荣、任务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继往开来,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实现越秀“十三五”良好开局、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而努力奋斗!

附件1

越秀区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

1促进就业。举办50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3000人,组织创业指导、创业培训800人,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万以上,帮扶2.8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搭建以园艺等艺术培训为核心的居家残疾人灵活就业平台。

2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新建18个基层快速检测检验点(室),完善区食品药品真假鉴别与宣教基地、食品药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功能,完成45个项目7500批次食品药品快速检测任务。

3加强住房保障。向新增的350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解决8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4推动重点商业地区智能交通建设。增设17套交通电子监控设施4块停车导屏。

5改善内街巷和社区环境。开展10个以上社区微改造,维修改造路面(含社区)7590平方米排水管道设施1942各类排水井138座。

6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对户籍人口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常住人口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产前三大重点病种筛查诊断。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达到100%

7提升越秀区流花地区旅客咨询中心服务功能。完善应急救助、志愿服务、公用电话、手机充电平价销售、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等功能,全面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8推进村居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75个村居微型消防站,实现全区社区城中村微型消防站全覆盖。

9推广垃圾就近分类分流处理。新建3个公园树叶(枝)垃圾处理站、3个肉菜市场厨余垃圾生物处理站,在3条街道新建日处理10吨厨余垃圾生物处理设备。

10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组织。新建社区体育设施77处,维修体育设施200处,开展100场群众性足球比赛。

附件2

名 词 解 释

1“三线”:电力线路、电视线路、通讯线路

2“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

3“六乱”:指乱搭建、乱摆卖、乱停放、乱拉挂、乱堆挖、乱张贴等现象。

4“五类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装(拼装、报废)车。

5“三不”市场:指不合法、不安全、不规范的专业市场。

6“1+6”文件:1”是指《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广州市深化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试验区建设的意见》(越字〔201212号);“6”是指《越秀区关于提高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的实施意见》、《越秀区关于加强新型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越秀区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越秀区关于加强街道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越秀区关于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越秀区关于加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7“粤教云”:“粤教云”计划依托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云计算若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与“粤教云”工程》(粤科规划字201299号),由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和广东省高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相关高校、行业骨干企业以及地方教育部门组成“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按照“应用引领、技术驱动、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将重点高校的学科优势与企业的创新资源、产业化能力相结合,促进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云计算重大应用落地,构建云、端结合的多模式教学环境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型发展模式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的深度融合。

8双向转诊:指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需要而在不同医院之间进行的转院诊治过程,包括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纵向转诊和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间的横向转诊,其目的是使不同医疗机构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得以发挥,引导患者在医疗服务中进行有序合理流动,得到合适治疗。

9医疗联合体:指由12所三级医院,联合区(县级市)12所二级医院、若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医联体章程为共同规范的非独立法人组织。

10家庭医生式服务: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通过签约的方式,促使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临床)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的维护,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1治未病”: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

12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六统一”:包括中心名称、场所标识、服务事项、审批标准、服务规范、监督评价等六个统一。

13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指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此举简化企业登记注册的手续,由原来三个证变成一个营业执照和一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4“两建”:指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15“一核三带四区”:一核”是指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三带”是指沿江路商务景观带、东风路楼宇经济带、环市路智力创新带,“四区”是指黄花岗科技园、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健康医疗中心、流花现代商务区。

16市“一江两岸三带”战略布局:是以珠江为纽带,把沿岸的优势资源、创新要素串珠成链,构筑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

171+8创新政策1”主体文件是指《越秀区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越府办〔201583号);“8”配套文件是指《越秀区关于促进黄花岗科技园创新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越秀区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越秀区关于促进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越秀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评审奖励实施细则》、《越秀区青年创客新星人才评审资助实施细则》、《越秀区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发展促进创新驱动的若干规定(试行)》、《越秀区关于促进广州民间金融街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越秀区奖励企业上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8“四众”和“四创”:“四众”是指众创、众筹、众扶、众包四创是指创客、创业、创新、创投。

19“瓶改管”:指瓶装燃气改管道燃气。

20五扰问题指占道、噪音、施工、臭异味、电话短信等扰民突出问题。

21“银龄安康行动”:指“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最低保费每份2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根据资金来源不同,承保方案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政府出资类型,从福彩公益金或财政出资为8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和五保户、城乡低保户老年人统一购买;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资类型可以逐步扩大到为60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统一购买。二是其他方式出资类型,主要是老年人及其子女自费购买、社会捐赠或企业赞助等。凡60以上老年人均可参加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22区内幼儿园联盟发展模式:在区属优质品牌公办幼儿园中,选择1-2所为龙头,组建1-2个幼教联盟,借助品牌幼儿园悠久办园历史和资源优势,由品牌幼儿园的园长牵头,组成一个管理团队,实现联盟内的幼儿园“三同三共”目标:即教育理念与教育管理同步、幼儿园与师生发展同步、区域教研与园本教研同步,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问题共商、教学质量共促。

23社区九联共建:区域党建联动、军地双拥联手、居民自治联推、公共安全联防、社会矛盾联调、社区服务联供、公共设施联享、环境卫生联抓、精神文明联创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