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7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9-12 18:49:15 文章来源:区府办 字体大小:【 A- A A+ 】
越府函〔2024〕25号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78号提案答复的函
谭国戬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大东门文化地标,衔接农讲所与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旅游路径的提案”(第4078号)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越秀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交通运输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公安局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越秀区积极推进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不断提升区内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景区相关配套设施,增强游客旅游体验。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聚集优势,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多条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提供多样化旅游体验活动。打造文化地标,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打造可观、可游、可玩的研学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一、完善景区配套设施
近年来,为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越秀区不断加强对旅游景区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一是不断完善A级旅游景区内的无障碍设施,确保景区内的道路、坡道,楼梯等设施符合无障碍标准,方便轮椅、拐杖等使用。设置干净便利的第三卫生间,提供适合特殊人群使用的无障碍设施。二是各A级旅游景区均已为市民游客提供了详细的景区导览图和景区简介,帮助老年人和特殊人群更好地了解景区。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对老年人和特殊人群需求的了解,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提升旅游景区人工窗口服务,为老年人和入境游客在内的广大游客提供线下购票、旅游咨询等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便利。四是取消预约制度,根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的《关于优化提升广州旅游服务水平践行文明旅游的温馨提示》,从7月8日起,除部分热门旅游景区,全市不再统一要求A级旅游景区执行实名预约,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团队预约制度。目前,农讲所和烈士陵园景区已落实取消预约,老年游客可直接进入景区参观,并还通过广州越秀发布、越秀文体旅游等公众号向游客发布相关信息。
二、建设多景点联动的红色文化旅游路径
广州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革命史迹众多,革命资源丰富,越秀区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通过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路径,串珠成链,有利于越秀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一是越秀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将起义烈士陵园、农讲所等大东门周边的红色史迹纳入越秀核心片区建设,连片开发、重点推进,打造多景点联动的红色文化教育宣传主阵地,发布“五条红道”,提升全区红色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水平,其中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红道中,串联中共三大会址、广东咨议局旧址、农讲所、国民党“一大”旧址、中共区委旧址、第一公园旧址,从烈士陵园至农讲所,市民可选择乘坐地铁1号线烈士陵园站—农讲所站,或公交1、102、107、108、243,作为两点间的接驳。二是2024年8月暑期,越秀区联合广州地铁推出红色研学特色文旅线路,计划发布“夏日星火”研学地图,以广州地铁1、2、6号线验收站点为坐标,推出7大地铁站点15分钟红色文旅游径,串联区内多个红色场馆,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游览出行方式。其中地铁1号线途经烈士陵园、农讲所,在研学地图上标注两个站点周边的红色景点,如农讲所附近的东平大押、万木草堂,烈士陵园附近的英雄广场、东濠涌博物馆等,同步串联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咨询,打造“一站式”红色文旅服务。三是推广红色经典旅游精品线路,策划打造十条“读懂红色广州”旅游精品线路,其中“红色广州 革命之城”精品线路,串联起农讲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公社旧址等等主要聚集在越秀区域的革命史迹,该路线也入选了文旅部、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四是关于烈士陵园与农讲所等旅游文化景点周边停车困难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市重视并积极推进规范、科学、合理设置城市道路泊位,积极开展《广州市中心六区城市道路临时泊位设置规划》制定工作,在条件允许地方优化设置全天准停泊位、短时准停和临停快走区域等多种泊位类型。
三、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提升文旅资源布局。一是建设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标识系统。越秀区抓住机遇,紧扣相关主题游径,对全区重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梳理,有效整合“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和相关重点历史文化资源等34处,进一步建设文化旅游标识系统,其中包含了农讲所、烈士陵园等多个重点历史文化资源,介绍资源点的历史背景,阐述文化内涵,有效串联历史文化遗产、文保单位、A级景区等,以游走越秀文化风貌,解读越秀历史故事为旅游动机,突出区内历史文化资源的核心吸引力。二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标识系统。为了打造“可游、可读”的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越秀区结合全域旅游创建情况,在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标识系统的风格上延展,将15个标识牌设置在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红色资源点上,串联烈士陵园、黄花岗公园等红色景点,通过标识系统打破文化遗产的空间物理隔离,强化游径的线性体验。三是完善景区指引,加强宣传推介,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入地铁、公交的导引系统,在大东门周边农讲所站、烈士陵园站的地铁出口资讯导向系统、车站出行引导广播完善红色史迹指引,在途经鲁迅纪念馆等景点的公交线路和公交车上增设红色站点语音播报,增强市民游客对红色史迹的了解认识和游览体验。四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大对广州市革命文物的宣传推广,打造红色文化品牌,2024年发布“花城红图 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收录了农讲所、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全市各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资源,建立革命文物红色地图,市民通过手机直接访问小程序,线上查看文物、预约参观革命文物纪念场馆游览精品红色主题游径。
四、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故事内容联动
积极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通过红色文化加强内容联动,擦亮文化品牌。一是讲述生动历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2023年农讲所纪念馆推出“小文物 大时代”第二季暨所得·所见全新品牌项目,聚焦馆藏革命文物的入藏经历,围绕教员、学员系列藏品展开新鲜活泼的讲述,让红色文物征藏的“幕后故事”与大众传播无缝连接,使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媒介。大力打造“花城红+”红色文化品牌,在“花城红页”公众号上,围绕重要历史人物,如毛泽东、彭湃、萧楚女、阮啸仙等,发布红色人物故事7篇,共计阅读量1.9万,发布带有农讲所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打卡攻略7篇,共计阅读量近2万。二是举办多种主题展览,策划趣味体验活动。2022年,农讲所推出“隐秘而伟大—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展”,2023年围绕展览主题策划了6场“绝密使命”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展沉浸式体验活动。同时,推出“点亮红色星火”打卡活动,参与人数2.4万人次,设计、派发“解密中央红色交通线”互动折页6000份,进一步深化了展览内容、丰富了活动形式。此外,策划启动“打卡广州红青春之旅”活动,选取广州公社旧址、农讲所等18处革命文物设置了打卡装置,并开发h5小程序,参与者在线下打卡的同时,在线上点亮数字徽章,成功吸引将近14万名参与者,有近4000位参与者在线上分享了精彩的打卡瞬间。三是深挖文化内涵,开展文艺创作。以革命历史中涌现的英雄事迹为主题创演广州红色故事,讲述参加过澎湃主持的广州第一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广州起义的女共产党员高恬波的故事,实施“红棉剧说”,原创红色主题短剧,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的感人事迹搬上农讲所等红色史迹的舞台,用红色文艺点亮市民群众信仰之光。此外,2023年以“讲好广州故事,弘扬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举办广州红色文化导游宣讲导游培训班,290余名导游人员参加了培训,促进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和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四是掀起研学热潮,讲好红色故事。农讲所纪念馆与雅荷塘小学联合申报的“农讲所红色传承之旅”研学课程,入选由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开展的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举办“研学越秀红 共享好时光”2024年越秀区红色研学季启动仪式,做实越寻足迹红、越品经典红、越说身边红等红色研学季系列活动。每年4月,越秀区教育系统共青团、少先队联合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庄严的扫墓活动,通过缅怀英烈、献花、签名寄语,表达对英烈的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此外,少先队员们化身“新时代红领巾讲解员”,在暑假期间,参与广东红领巾巴士学堂研学专线活动,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其中线路行经路线涵盖团一大、烈士陵园、农讲所、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等。
五、打造文化地标,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宣传
大东门,又称正东门,是广州在宋代至明、清时代的东大门,也是广州老城八城门之一,现已拆除,在今中山路与越秀路交界处,遍布众多红色史迹。为充分发挥广州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和红色资源优势,广州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通过有机整合红色史迹,让革命遗存“活起来”,让红色文化“教科书”再续新篇。一是开展东濠涌“与绿同行”生态研学。东濠涌作为研学基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融合了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研学以“与绿同行”为主题,融合志愿服务内容,队员们通过学习,深入了解东濠涌的位置、历史、整治过程及解决方案,并准备宣讲材料。经过精心排练,队员们出色完成宣讲任务,并参观东濠涌博物馆,加深对绿色生态、河涌整治、广府文化及人文情怀的理解。二是优化东濠涌高架桥底空间。越秀区充分运用“政府托管+企业运营”的模式,督促运营团队做好艺术展览、专场导览、专题分享会及音乐唱享会等多元形式活动,凸显东平大押文物建筑历史内涵及建筑价值,助力大东门文化地标打造工作。以广州古城“大东门”为中心,打造“020赫兹”东平大押城市音乐营地等群众音乐、广府音乐品牌,带动区域艺术氛围提升。三是将红色游线路与绿色环保出行相结合,推出“美丽越秀行 乐游东濠涌”绿游线路,串联东濠涌博物馆以及沿线景区景点,通过步行、共享单车、地铁等绿色出行模式,感受广州河涌历史文化和东濠涌综合整治成果,沿途参观红色景区、景点及历史建筑、旧址,讲活红色历史文化故事,让市民游客更深入了解越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四是加强与学校合作,深化馆校合作。越秀区充分挖掘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场所建立紧密联系。目前越秀区内已挂牌的各级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共57个,其中包括了农讲所、烈士陵园和东濠涌博物馆。在馆校合作双覆盖的基础上,以场馆特色项目为抓手,以“红领巾奖章”为激励,持续深化校外少先队阵地建设,构建红色文化研学路径。五是联合片区激发新活力。举办“英雄花开 星火璀璨——珠江·星火1926首届木棉生活节影像大赛”,串联“红棉之旅”最佳观赏点农讲所、烈士陵园,营造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的浓厚氛围。用好广州农讲所2024至2026年百年庆典,联合星火1926、农讲所等开展“星火燎原·传承经典”活报剧、诗词朗诵会、文旅公益市集、青年音乐派对等活动,进一步释放街区文商旅融合发展活力和潜能。
感谢你们对我市红色文化活化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8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2024年8月29日印发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