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05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7-09-05 00:00:00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A- A A+ 】
金城委员:
您提出的《加入“国际慢城联盟”,让历史街区华侨新村成为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新型国际化社区》(第3058号)提案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越秀区人民政府、市公安局、市外事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华侨新村内外交通通道的问题
华侨新村位于环市东路,紧邻环市东商圈。社区内有五条市政路穿过,分布232栋大楼,其中别墅168栋。另约有机团单位100家。社区内有常住人口约1100户,3700多人。
(一)关于完善交通方面。越秀区正结合社区微改造工作,修复社区内道路及台阶,改善人行、车行道路环境。市政建设部门将加强对华侨新村内外市政道路的管理,在保障道路通畅前提下,充分调研打通该处内外交通通道可行性,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有序。
(二)关于大货车限行与车辆限速方面。经认真研究分析后,我们认为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引进“慢城市”理念是新鲜事物,实施应系统考虑。华侨新村区域交通组织优化将列入下一步交通改善计划,在可行性分析及制定实施配套措施后再行决定。
(三)关于鼓励环保出行方面。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即“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已经让自行车骑行出行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越秀区将进一步完善华侨新村区域内自行车道、修复道路及台阶,改善市民步行与骑行环境,为市民环保出行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引导居民环保出行。
(四)关于禁止车辆鸣笛方面。从1997年开始,我市交警部门就已经在我市中心六区实行禁鸣喇叭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机动车如果在禁鸣喇叭区域内鸣喇叭的,机动车驾驶员将面临罚款150元的处罚。华侨新村区域属于禁鸣范围,交警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违规鸣笛行为的监管与处罚。
二、关于打造绿色环保社区的问题
为优化提升华侨新村整体社区环境,越秀区正在开展社区微改造,主要内容是绿化升级、道路及台阶修复、居民文化娱乐切斫打造、围墙外立面改造翻新等。通过围绕“友爱路75号的华侨新村邻里活动中心”打造周边的配套室外活动空间,突出居民休闲场所和文体娱乐场所,同时兼顾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设置。推广安装智能IC卡门禁系统,推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安装高清视频探头,致力于将华侨新村打造成绿色、环保、和谐、平安社区。下一步,越秀区将加快改造进度,切实改善华侨新村社区的人居环境,推动华侨新村实现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社区环境目标。属地街道社区也将开展更多形式的环保、绿色宣传,培育绿色、环保的社区氛围与文化。
三、关于推动华侨新村加入“国际慢城联盟”的问题
“慢城”是指建立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根据世界慢城联盟的规定,获评的城镇、村庄或社区必须人口在五万以下,追求绿色生活方式,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不设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目前中国已加入国际慢城联盟的6个地区(江苏南京高淳桠溪、广东梅州雁洋镇、浙江温州文成县玉壶镇、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安徽宣城市旌德县旌阳镇、山东曲阜的“九仙山—石门山”片区)均为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的以旅游业为主的小城镇。国际“慢城市”运动的总部意大利布拉市也属于小城。广州作为重要国家中心城市,华侨新村位于中心城区核心地带,紧邻环市东商圈。越秀区今后将环市东商圈定位打造为“环市东高端商务带”以及广州市的“国际贸易中心高端商贸聚集区、文化休闲体验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重要承载区”。其区域定位与“慢城”限制停车、支持手工业发展、限制使用广告牌和霓虹灯使用、限制快餐与大型超市等要求存在一定差异。以华侨新村目前条件与国际“慢城”标准相比较,华侨新村作为独立区域申请加入“国际慢城联盟”尚存在一定难度,能否与城市区域发展定位保持一致尚需审慎研究。
华侨新村作为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已被列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越秀区历来重视对其的保护与发展,对区域内整体风貌采取严格保护与控制,下一步将继续着力华侨新村区域历史文化的保护,不断优化社区管理,积极学习“慢城市”等先进城市发展理念,融入街道社区管理工作。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交通、居住、历史文化等综合配套的优化与完善。
感谢您对越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2017年8月25日
(联系人:罗文广、张志雄,联系电话:83866036、83268374)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