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广州市越秀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1-03-24 11:49:28 文章来源:广州市越秀区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大小:【 A- A A+

——2011年3月8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广州市越秀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郭 环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越秀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落实亚运相关工作,扎实推进城区建设和民生福利工作,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9.83亿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0.1%,超过增长8.5%的预期目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02亿元,增长22.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2亿元,增长6.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9.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3‰。

  (一)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2010年,我区整合了原民营经济、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等优惠政策,制定了《越秀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编制了越秀区核心产业目录,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总部经济龙头效应持续增强。2010年认定的339家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735.39亿元,增长11.2%,高于全区生产总值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44.85%;其营业收入占全区营业收入总额超过五成。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蒂森克虏伯、香港大昌行及英皇集团等知名企业在我区落户。总部企业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经济质量、促进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稳固。2010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15.88亿元[1],增长9.9%,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63.87%,占GDP比重达61.95%,实现“十一五”期间占全区GDP总量60%以上的目标,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创意产业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全年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20.88亿元,增长12.3%,占全区营业收入的9.43%,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率稳步提高,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加大。2010年,我区有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动漫企业,占广州市的2/3,其中漫友文化、奥飞文化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动漫企业,是广东省仅有的两家。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安排年度区科技三项费用8600万元,立项226项,组织实施了科技创新和创意产业等专项科技计划。成立了越秀博士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广州越秀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新培育出国家和省、市认定的自主创新百强、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共62家。全年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36项,扶持资金7914万元,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励57项。实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433件和2060件,增长21.5%和46.6%。黄花岗科技园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230.39亿元,增长25.79%。

  (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城区环境焕然一新。抓住广州举办亚运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利时机,我区加大建设整治力度,城区环境面貌实现大变。全年共投资64.5亿元,实施了327项整治项目。整饰居民房屋8828幢860多万平方米;改造道路183条151.83万平方米;新建公园绿地12万多平方米,建设绿道24.52公里。实施了12个片区面积约339公顷的雨污分流和34项水浸街改造。旧城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对杨箕村改造的土地出让,越秀南改造地块和珠光北复建房四个重点项目的动拆迁工作基本完成。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东濠涌等4条河涌8.28公里的整治,其中东濠涌成为全市治水的样板工程。

  ——城市管理全面提升。有效整合环卫、爱卫、城管综合执法等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大城管”体制,在全市率先推进城管中队下放街道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全年拆除违法建设和违法户外广告(招牌)共10万平方米;查处“六乱”16584宗;全区267个社区全部建设成达标社区,21条街道被评为广州市星级卫生街道;新创建区级以上绿色社区37个,在全市率先实现绿色社区创建率达90%的目标。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100餐位以上饮食服务业企业油烟治理全部实现在线监控。

  ——社会治安保持稳定。以实现“平安亚运”为总目标,全警投入、全力以赴,全面落实亚运安保各项工作,确保了亚运会与亚残运会的顺利召开。亚运期间,辖区内没有发生恶性刑事案件、群体性上访事件、突发性公共安全问题。2010年全区刑事立案6578宗,下降5.2%;“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下降35.3%和25.8%。

  (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68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480元,增长10.5%,其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9577元,增长13.5%;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财政支出37.55亿元[2],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7.42%。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突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22万人,比上年下降4.62%;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9.11%,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等各类失业人员共提供就业岗位57092个,全面完成年初预定任务。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988.54万元,增长21.99%,覆盖全区在册低保对象5984户12441人。养老服务储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试点工作和“阳光家庭”服务计划、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区福利院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放心机构十佳单位”。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市率先实施“文化慈善、文化低保、文化自助”三大文化民生工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文化项目建设,建成了城隍庙、东濠涌博物馆等一批人文景观,南粤先贤馆动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致力打造“10分钟文化圈”,建成都府社区等10个精品文化社区,新建20个社区书屋,公共文化服务半径进一步扩大。区图书馆实现“三个率先”[3],并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教育综合实力持续提高。率先在全市高质量通过“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评估。投入4359万元完成了16项教育综改工程,投入1374万元对14所学校、幼儿园进行了校舍安全改造,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投入14000万元提高教师待遇,实现“两相当”。全区中、高考再创佳绩,教育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卫生、人口工作顺利开展。全面完成亚运医疗卫生保障任务;传染病防控、医疗保障、食品安全等各项工作得到较好落实;积极发展中医事业,成为全省首个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示范试点区。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医改工作。计生工作扎实推进,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3‰,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指标。

  ——其他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顺利通过市对我区的节能考核;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大力打造“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已有453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较好完成了市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总部带动、文教先导、科技创新、和谐发展”四大战略,大力推进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详见附件1),实现了“城市核心、文教名区、总部基地、千年商都、宜居城区”的发展目标。

  在充分肯定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创新尚未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知识资本、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渗透力有待加强;现代服务业高端要素的集聚程度不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商旅文融合不够,丰富的人文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民生保障需进一步加强,优质、高效、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二、2011年计划草案

  (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展望。

  2011年,是机会与挑战共存的一年。我区发展面临不少有利条件,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对我区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和加快拓展外部市场形成较大的外部压力。从内部环境看,在“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的战略布局调整下,广州正加速由“单核主导”向“多核驱动”的发展格局转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区的传统优势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但同时,《规划纲要》的实施,为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区引入高端要素和输出先进成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广州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我区作为核心区的定位,为我区突破关键性制约因素,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新一轮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委十届十次全会明确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依靠创新驱动、建设幸福越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为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我区发展环境和“十二五”规划要求,建议2011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以下。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全面实施“文化引领、提升总部、创新驱动、共建共享”战略,着力打造七大核心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彰显“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的地位,努力把我区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友好、幸福祥和的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以总部企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以创新为驱动、核心产业集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实施“提升总部”战略,进一步巩固总部经济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充分利用我区总部经济先发优势,重点引进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中央大企业等在我区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着力培育民营总部企业,合理引导总部企业进入环市东智力总部区等商务环境较为完善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积极参与“三旧”改造,通过支持企业建立总部大厦等方式,增强总部企业的根植性;加强整合优质资源,扶持现有总部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提升我区总部企业质素,优化总部经济结构,争创发展总部经济的新一轮优势。充分发挥总部经济的提升带动作用,促进我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以专业市场为重点的商贸业转型升级。根据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形势需要,整合提升专业市场,以“提升一批、合并一批、关闭一批”为原则,加快淘汰低效低端、社会管理成本高的专业市场,引导有品牌、有规模、有效益的专业市场向现代商贸业和旅游特色商业街转变;改造提升一德路、文德路等传统特色商业街,促进商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古迹与现代商业街的有机融合,打造成特色购物、特色休闲服务和融广府文化和都市时尚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商贸旅游区;大力发展高端零售业,加速引进国际顶级品牌、顶级专业专卖旗舰店,凸现国际品牌高集聚和国际休闲高品位。进一步完善环市东路、北京路等商圈经营服务功能,突出文化元素,完善交通组织,将其打造成品牌消费的首选地、商贸文化创意中心地和流行时尚商品的发祥地。

  ——扶持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贯彻落实《越秀区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和《越秀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贯彻意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促进区域内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通过优秀民营企业的评选,落实贷款贴息、优质学位、房租补助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创意型、科技型、服务外包型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能够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以全面提升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

  2、建立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以推进两大功能区建设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梳理并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抓好我区已列为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意大道和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产业发展项目,推动南方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重点项目,启动大小马站书院街项目,加快推进南粤先贤馆项目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杨箕村安置房建设;推进旧城改造项目,启动珠光北复建房项目建设,实施越秀南改造地块项目土地出让工作;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东濠涌中北段河涌综合整治工程。

  ——建立健全招商服务体系。整合招商引资资源,理顺招商引资体制,形成招商引资的合力。成立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制定出台区投资促进办法,充分调动商会、中介机构、楼宇业主的积极性,增强投资促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的市场覆盖面,提升招商引资的深度,开创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

  ——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抓紧修订完善《越秀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越秀区财政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加强项目进度检查、督促、协调工作力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重点项目管理新模式,通过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推行和应用,并纳入区监察局的绩效考评系统,进一步提高区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效能。

  3、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建设广府文化核心区。

  ——打造越秀文化品牌。精心打造书院文化、宗教文化、革命文化等文化品牌,扶持发展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利用城隍庙、五仙观等文化场地,举办广府庙会等民俗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具有越秀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发挥万木草堂、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文化传播阵地作用,举办文化论坛、讲座等活动,增强广府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促进广府文化和现代商业理念相融合,以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区域形象和吸引力,打造鲜明的越秀文化旅游形象。以大小马站书院街、大佛寺广场等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规划建设。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华语动漫金龙奖、流花国际服装节等一批商贸文化活动,推出越秀特色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推动商业、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主要任务,实施文化惠民“十百千万”[4]工程。进一步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设施设备和服务功能。扩建二沙岛体育公园,新建30条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深入挖掘社区特色文化资源,按照“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思路,加强精品文化社区建设。

  4、提高建设管理水平,营造和谐乐居城区环境。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3000万元,维修改造内街和“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太和岗路改造和光孝寺北侧规划路等一批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道路网络和交通组织。计划投入1000万元,实施“青山绿地”工程的“绿道”二期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治水工作,启动东濠涌中北段综合整治前期准备工作,实施东濠涌、新河浦涌、东山湖水体循环工程。

  ——建立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和长效化机制建设,稳步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城管资源整合,形成治安监控、环境管理、秩序维护整体合力。加强河涌污染源监管,继续推进油烟在线监控,进一步提高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加大环保介入力度,探索建设东濠涌在线监测和实时数字显示工程,构建亲水环境信息指数。以公共机构节能“三个一”[5]试点为示范,推进提升居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推进低碳城区建设。

  ——全面加强“平安越秀”建设。总结亚运安保工作成功经验,进一步形成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完善和用好“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结合的维稳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矛盾纠纷化解和网络公共事件危机应对工作;进一步压减刑事发案率和提升破案率,全面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5、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构建民生优先的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投入15607万元,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综合改造及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促进区辖职中、党校、就业培训中心、社区教育机构等资源的整合,加快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进程;进一步完善名校长、名教师后续管理和培养机制,加快建立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越秀教育高质均衡发展。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计划投入4083万元,为全区常住人口免费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以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及适宜技术。充分发挥区内19家三级医院的技术力量,形成以大型公立医院为核心,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高端民营医院联动的区域医疗中心。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构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促进社区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计划投入1557万元,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提供43000个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大帮助困难群众工作力度,为全区低保对象免费提供社区门诊服务,解决300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途径,计划投入360万元,为1000户“以老养残”的特殊困难家庭提供居家安养服务。计划投入500万元社区民生应急专项经费,着力解决应急保障性民生工作。为全区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保健金,为6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星光平安宝”,继续完善全区“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计划投入570万元,全面提升电子政务能级,完成“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电子监管平台;探索建立“诚信计生”工作模式,推行以“现居住地”为主网格化管理模式,促进计生“两无”[6]工作上新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以下,将为2.6万人发放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2800万元;推进并全面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附件1:越秀区“十一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附件2:2011年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草案)


--------------------------------------------------------------------------------

[1]全文采用省统计口径

[2]按市财政统一口径

[3]率先在全市建设RFID读者自助借还系统;率先与英模集体——“模范红一连”共建全省首个文化共享工程军营服务点;率先在全省各个公共图书馆中启动地方文献大普查。

[4]建设10个社区特色博物馆;组织100场流动电影、展览、演出进社区;免费提供1000个贫困青少年文艺培训学位;为困难群众赠送10000张图书借阅卡。

[5]“三个一”:一个行政机关、一个医院、一个学校。

[6]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出生;居(村)委会无政策外出生。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