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03 10:17:20 文章来源:区府办 字体大小:【 A- A A+

越府办〔2021〕20号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业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科工信局反映。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29日

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目  录

前言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创新主体引育取得新成效

3.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4.创新人才汇聚取得新进展

5.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二)面临的形势

1.国内外创新形势复杂多变

2.大湾区战略孕育创新机遇

3.越秀区需要科技赋能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二)战略定位

(三)发展目标

三、重点发展领域

(一)与城市更新共同联动加快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2.城市更新优化产业创新布局

(二)壮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生命健康

2.数字产业

3.文化创意

4.科技服务

(三)科技赋能传统主导产业

1.创新金融

2.现代商贸

(四)推进布局未来产业

四、创新空间战略布局

(一)总体创新布局

(二)具体内涵

1.双核引领

2.三带协同

3.四极联动

五、重点任务

(一)提升优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

1.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2.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与转化

1.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2.实施产学研合作行动

3.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4.加大民生科技攻关力度

(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

2.实施创新强企行动

3.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4.高标准谋划大数据产业园

5.高起点打造“千亿级”集群

(四)集聚境内外高端创新人才

1.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2.聚集“高精尖缺”人才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1.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加快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

3.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4.优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建设

5.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6.加强科普与创新文化的建设

7.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二)优化政策环境

(三)加大资金投入

(四)加强评估监督

(五)加大宣传力度

(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附表  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标表


  前言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迭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显著增强,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速趋势,其影响范围、持续性均远超预期,不但增加了“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还进一步推动全球价值链加快重构,对各地产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全国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迭加,机遇千载难逢。广州正全力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推进实现“四个出新出彩”,为越秀区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擦亮文化品牌、打造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有利支撑。

  “十四五”时期,越秀区必须紧扣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共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高科技供给和产业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大双创人才引培力度,挖掘新增长点、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新消费、新业态,将越秀打造成为“湾区创新枢纽、都会产业高地、美好生活样板”,全面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越秀区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的优势,破除各类主体创新的障碍,破解区域空间受限的瓶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投入明显加大,创新产出成果丰硕,创新主体得到加强,创新载体不断增加,创新人才持续汇集,创新生态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有效支撑了越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基础。

  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019年,越秀区R&D经费支出达到60.47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1.47%增长到2019年的1.93%。“十三五”期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合计达17.01亿元(2016—2019年),越秀区通过积极引导企业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全区企事业单位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139项,获得扶持经费6.97亿元。创新产出成果丰硕,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通过复核验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专利授权、有效发明专利量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170%、311%。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累计313项。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59.2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57.67%。

  2.创新主体引育取得新成效。

  越秀区瞄准“两高四新”招大引强,全面梳理完善“钻石29条”政策体系,创新主体引育获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成功引进企业1729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项目共72个,总部项目60个。全区实有商事主体超20万户,较2015年底增长超60%,年均新增商事主体超2万户。截止到2020年,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46家,较2015年增长4.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60%,新增上市企业5家,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7家,涌现出了地铁设计院等一批优秀企业。

  3.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越秀区围绕“一廊三地五谷”创新大格局,重点打造“一岗一路一山”,建设广州创新发展先行区,高标准建成10个国家级产业平台,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区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2家);各类工程中心226家。设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设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127家,设有研发机构的特、一级总承包、一级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拥有孵化器20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个,经认定的孵化器总面积达28.94万平方米;众创空间达到14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5个。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全球超高清视频演示展示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落户,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展示体验中心、中山大学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心(健康医疗产业基地)建成运营。

  4.创新人才汇聚取得新进展。

  越秀区积极培育和组织推荐优秀人才进入国家、省、市的专项培养计划,陆续出台了《越秀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评审奖励实施细则》等政策,设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资助、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培育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通过积极落实人才工程,打造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以平台来引才,以机制为保障,累计引进6位专家落户越秀区创业发展,集聚了周成虎院士等各类国家级、省级、市级高端人才200余名。2019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达到106.24人年/万人。

  5.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越秀区出台了系列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考评指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标准化”等4项典型做法列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广清单,占全市1/3。2020年实现合同成交额211.6亿元,排名全市前列。全国民间金融产业发展示范区、全国金融科技先行试验区建设平稳推进,民间金融发展迅速,金融及类金融资源丰富,金融增加值占全区GDP近1/4,2020年获批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楼宇经济十大活力城区”。

  表1  “十三五”时期越秀区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名称

类别

2015年值

十三五实际完成值

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总额(亿元)

目标值

--

3.36

实际值

2.05

2.52*

R&D投入占GDP比重(%)

目标值

1.10

1.6

实际值

1.47

1.93*

发明专利申请量(件)

目标值

--

3160

实际值

2136

7762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目标值

--

23.1

实际值

18.4

75*

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目标值

--

370

实际值

142

646

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

目标值

--

41

实际值

18

60*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目标值

--

12.54

实际值

104.1

157.67

黄花岗科技园技工贸总收入(亿元)

目标值

--

802

实际值

543

1100.91

黄花岗科技园税收(亿元)

目标值

--

24.8

实际值

16.77

28.31

孵化器总面积(万平米)

目标值

--

28.2

实际值

19.0

28.94

累计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家)

目标值

--

95

实际值

25

50*

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家)

目标值

--

195

实际值

135

176*

  注:

  1.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总额、R&D投入占GDP比重、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累计新三板挂牌企业数、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为2019年值,其“十三五”实际完成值预计2021年8月出炉。

  2.进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指标测算时,2020年常住人口数据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二)面临的形势。

  1.国内外创新形势复杂多变。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使得我国各界清楚地意识到自主创新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形成,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抢占新一轮竞争有利位置,主要发达国家均把人工智能、5G、生命科学等新兴技术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大国博弈也演变为对“科技制高点”的争夺。尤其在新冠疫情的推动下,使得全球本来就复杂多变的科技创新革命形势更加扑朔迷离。与此同时,全球创新资源日益向发达国家的重点城市聚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创新方式正逐步向共生式创新、颠覆式创新转变。

  外部环境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目前虽然在一些重点领域涌现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甚至在一些前沿方向,已经或者开始占据领先位置,但是整体科技实力仍然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面临高精尖技术受发达国家封锁和打压、创新要素资源被发展中国家抢占和分流的“双向挤压”的困境,科技创新局势不容乐观。

  2.大湾区战略孕育创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近年来,广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四新”经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增速靠前”的良好势头,已经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实现科技创新强市等创新战略,为实现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越秀区需要科技赋能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最早发展起来老城区之一,区位优势明显,但是也仍存在如空间瓶颈制约、内生动力不足、创新显示度不够、创新要素集聚不足、创新服务体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当前,越秀正处于提速换挡、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既受到多中心格局下兄弟城区政策超限竞争、总部企业外迁、传统商贸模式衰落等巨大挑战,也恰逢都市核心区“综合生态”优势再造、高端科技产业布局“再中心化”、创新资源加速回归中心区等重大契机。

  越秀区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拓展创新发展空间,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利用科技赋能焕发老城市新活力,在全球生产网络中要抢占先机,对接国际高新技术和产业前沿,围绕应用驱动、产业协同、科技引领、生态培育,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营造新生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中,助力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切实提高科技供给和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挖掘新增长点、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新消费、新业态,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老城市迸发新活力。

  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技术核心攻关;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创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新动能,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绿色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生态竞争力;坚持开放发展,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开放发展新思路,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发展内外联动;坚持共享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科技创新在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福祉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指引的科技治理体系。以面向前沿科技、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全区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点,强化技术预见对技术领域前瞻布局的支撑,推进5G+4K/8K、生命大健康产业重点技术集群。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精准施策、优化服务,着力做好精准帮扶、政策引导,优化创新环境的“加法”,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的“减法”,推进科技与金融、民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乘法”,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发展障碍的“除法”。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协调推进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刻把握越秀区科技创新面临的新特征、新要求、新形势,统筹区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全局性谋划,把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有机结合。加强战略性布局,推进创新与产业发展、民生需求、生态需要、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积极性。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精准选择合作领域,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效能。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加快补齐短板,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清醒认识科技金融的金融功能属性和金融风险属性,围绕医疗诊断、数字经济等领域,强化对科技创新成果风险评估,构建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防范重大科研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二)战略定位。

  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紧扣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战略部署及共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目标,立足越秀特色创新资源引领效应及特色产业集聚优势,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战略,依托辖区内“大院大所”、重点实验室、三甲医院等高端创新主体,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加速集聚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着力推进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强化区域协同创新,释放创新叠加效应,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综合城市功能、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现代服务业、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彩出新,将越秀打造成为“湾区创新枢纽、都会产业高地、美好生活样板”,全面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三)发展目标。

  坚持市场导向,依托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国金融科技先行试验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商标基地、国家超高清产业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以创新引领打造“越秀硅巷社区”,因地制宜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转换,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强化创新创业政策引导,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完善高端要素协同机制,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新经济需求相匹配。到2025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原始创新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经济加速集群,创新空间有效拓展,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原始创新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依托区内“大院大所”、教育及医疗资源,积极谋划战略性、前沿性领域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向基础性、前沿性创新领域倾斜,主动布局、承接重大专项计划项目。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左右,累计认定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0家、省级以上工程中心18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4个,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新活力。抓住大数据、人工智能、5G商用的契机,构建高端高质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5G+4k/8k、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科技金融等高端现代服务产业集聚。打造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千亿集群,到2025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左右,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超高清视频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高端创新人才更加集聚。进一步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综合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集聚一批“高、精、尖、特”创新创业人才。到2025年,累计吸引“两院”院士、国家、省、市各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300人,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达到120人年/万人。

  ——宜居宜业宜创发展良好生态更加优化。以体系化制度创新持续改进提升创新环境,弘扬创新氛围,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全要素服务的创新政策支撑体系,通过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带动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到2025年,全区科技孵化载体(孵化器+众创空间)达40个,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累计上市(挂牌)企业数达77家。

  三、重点发展领域

  (一)与城市更新共同联动加快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广州市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依托科技创新基础及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应用高地。

  打造数字产业化发展集聚地,全力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以数字技术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积极发挥黄花岗科技园在广州市软件产业布局中的作用,力促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成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分园区。

  打造产业数字化变革先行地,支持数字经济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在智慧文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线上教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建设应用场景,公开发布应用场景项目清单,为企业提供更大市场空间。将北京路步行街打造为智慧文旅示范街区,打造眼科人工智能应用高地。

  2.城市更新优化产业创新布局。

  牢牢把握城市更新机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聚焦产城融合、产业转型等关键领域,科学布局创新生态空间。利用环市东片区、五羊新城片区、南洋电器厂及周边地区、登峰村、华乐街等地区的更新改造机遇,实现存量空间高效化、复合化、立体化提升。

  高标准布局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产业加快集聚,强力推动重点功能区建设,有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集聚辐射力。加速实施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数字赋能和总部引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战略,以产业布局部署创新布局,引导优质企业和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力促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二)壮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生命健康。

  重点谋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力争创新区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形成以健康医疗为主导,以高端医疗服务、中医药为特色,带动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兴健康领域蓬勃发展的新型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增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促进生命健康研发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搭建科研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生命健康超算广州中心越秀分中心、中山大学知识产权服务基地,构建高水平临床试验服务体系。

专栏1:“十四五”时期生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高端医疗。重点推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综合类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国家心血管区域医学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学中心、国家口腔区域医学中心等高水平医学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吸引健康医疗产业领域龙头企业聚集,引进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健康医疗产业重点项目、先进技术设备,推动个体化、规范化、高质量、一站式的高端技术服务,推进高端医疗服务和数字化健康医疗管理、高端健康体检、亚健康及慢性病调养等高端管理服务,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健康医疗产业聚集地。

——临床试验。大力促进临床试验和服务产业转化,提升药物及诊断产品的临床研究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试验服务中心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全球新药临床试验集聚区。重点建设特色专科临床试验中心、生命健康科研技术临床安全、试验、服务、中试平台,构建医学创新体系。推进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药物(含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GCP)、临床试验服务平台、药物产业中试平台发展,推动临床试验平台、设备、床位、人才团队等临床试验资源信息共享,提升提供信息对接、临床审批等公共服务功能。

——精准医学。重点围绕肿瘤、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眼部疾病等领域发展精准医疗,大力支持干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技术应用。积极引导国内外基因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龙头企业与区内大型三甲医院开展战略合作,建设综合精准医疗服务的华南精准治疗中心。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高端设备、科研领军人才及技术团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基因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新的健康医疗支撑体系,促进精准医疗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人员培训和基因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形成覆盖广、服务能力强的基因技术应用示范网络,打造服务广州、辐射大湾区的精准医疗、基因检测基地。

——现代中医药。推进“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大湾区5G中医药健康基础信息大数据库、智慧中医院、互联网中医院、智慧中药房、中医药培训和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中医养生、药膳食疗、按摩保健、特殊疾病保健等特色中医康复服务以及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防治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基础—产业化”全链条发展。

——养老与健康管理服务。支持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广东省康复医院、广东省老年人研究所等平台和机构的建设,积极引入知名健康产业集团、老龄服务专业企业,带动越秀区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业专业化、细分化发展,提升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能级。开展医学检验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康复护理等业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专业护理、保健康复、心理健康、母婴照料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鼓励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向全面健康管理机构发展,引入独立的医学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基因检测中心、病理中心等医疗机构,提高体检机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2.数字产业。

  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等大院大所,依托黄花岗科技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创意大道等重点载体,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超高清视频、地理信息等领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构建数字产业创新体系,探索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湾区数字产业发展高地。

专栏2:“十四五”时期数字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发展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新一代显示技术开发等细分行业,重点围绕5G+4K/8K视频技术研发、内容制作,展示体验和应用,做优做强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链,以“软件+硬件”、“应用+服务”为发展路径,培育一批符合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产品和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打造“智能+”主攻方向、主打品牌,发展智能终端、智慧商务、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构建人工智能及衍生的“智能+”类产业集群。

——云计算。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操作系统、桌面云计算系统等云计算基础软件,推进专有云解决方案研发与产业化,建立自主可控云计算产业链。

——大数据。发展数据资源服务、在线数据服务、大数据平台服务等模式,支持企业充分整合、挖掘、利用自有数据或公共数据资源,面向具体需求和行业领域,开展数据分析、数据咨询等服务,形成按需提供数据服务的新模式。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医疗、气象、环境等领域应用,促进数据服务业创新,支持发展数据新模式新业态。

——高端软件。加速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库管理系统、云平台中间件、移动端和云端办公套件的研发和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涵盖从IT底层基础软硬件到上层应用软件全产业链安全可控、自主创新等方面的重要领域。搭建以操作系统和芯片为核心的信创基础体系,推进整机、存储、外设固件等硬件产品企业协同发展,打造信创产业集群。

——地理信息。围绕地理空间信息体系,以技术研发为核心、行业应用为支撑,大力支持培育、引进地理信息人才与企业,构建地理信息产业、地理文化产业、地理咨询产业和地理教育产业等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生态圈,探索更多地理信息与国土资源、水文气象、城市规划、智能交通、可燃冰勘探的应用尝试,构建地下地面、水下水面、低空高空的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全覆盖的大地理产业体系。

  3.文化创意。

  重点发展动漫电竞、现代传媒、创意设计等文创产业新业态,鼓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精品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利用,打造优秀数字文化精品和具有越秀特色的文创产业品牌。将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成为具有文化传播、广告创意产业属性的广州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广东地区文化创意园区的标杆,将羊城同创汇、广东文投创工场打造成为华南区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

专栏3:“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动漫电竞。加快推动建设电竞赛事场馆、电子竞技馆、具有特色的电竞科技小镇、电竞综合产业园、电竞VR体验中心和国家级游戏电竞产业示范基地;发挥龙头科技企业与广州市文创互动科技产业联盟优势,促进电竞比赛、交易、直播、培训发展,以电竞赛事为带动,建设集文创、科技、新潮流、旅游消费于一体的“数字创意体验中心”、“广州电竞生活馆”,加快品牌建设和衍生品市场开发,形成完整电子竞技产业生态圈,推动动漫电竞产业集聚,打造全国电竞产业中心、电竞产业策源地。

——现代传媒。推动以产业发展、公共空间、人文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社区生活等方面有序融合高标准、高规格的“互联网+”小镇;支持发展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以及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出版、桌面视窗等新媒体,重点建设五羊新城中央商务区数字传媒中心。

——创意设计。重点推进以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和时尚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为主导,强化“羊城创意+”辐射效应,发挥越秀独有的动漫IP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互联网+文创”游戏产业集聚区。依托黄花岗科技园区信息服务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大力提升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传感器、网络通信、新型显示、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核心算法和技术水平,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科技服务。

  重点培育和发展知识资本密集型、空间集约型的智库产业,打造一批集研究、咨询、会议和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智库研究机构,做大做强具有本土背景的官方智库机构。发展科技服务业,聚焦技术转移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培育和扶植一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科技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内设机构向社会提供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技术检测等科技服务。

专栏4:“十四五”时期科技服务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研究开发及其服务。大力支持以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联盟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加速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支持发展产品研发设计服务,促进研发设计服务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设计服务能力。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

——科技咨询与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工程中心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支持科技咨询机构、知识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积极整合创新资源,着力构建一批专业化高端科技智库。引导科普服务机构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带动模型、教具、展品等相关衍生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技术交易机构积推行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模式,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做大做强。积极引导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构建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快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加强先进重大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大力强化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推动标准研发、信息咨询等服务发展,构建技术标准全程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检验检测大数据挖掘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发展检验检测大数据的萃取、多元异构数据的归一化表达、检验检测数据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关键技术,实现检验检测大数据智能挖掘与分析。

——创业孵化服务。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提升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大力促进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孵化器,促进天使投资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模式。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

——知识产权服务。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优势,强化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集聚,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推动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建设,着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支持成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开发高端检索分析工具。提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服务水平,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三)科技赋能传统主导产业。

  1.创新金融。

  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促进产融合作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产业实力雄厚、金融体系健全、产融紧密结合的良性发展格局。强化广州民间金融街示范作用。力促海珠广场片区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海珠广场与广州民间金融街一体化建设发展,加快建设海珠广场金融商务区,创建广东省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试验区。

专栏5:“十四五”时期创新金融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试验区。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造多功能、数字化监管系统,筑牢监管链,带动风控链、司法链、征信链、服务链建设,形成金融科技“五链协同”的科学布局,为提升地方金融监管效能、高效防控金融风险赋能助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实现监管与服务职能的统一。

——文化金融。依托广州民间金融街、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开展金融及类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建设全国文化产业与民间金融合作发展先行区,培育一批专营文化产业的金融、类金融机构,推动一批文化领军企业上市、挂牌,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金融论坛,形成一系列可供复制、可推广的文化金融产品、机制体制和文化金融投融资模式。

——知识产权金融。以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为依托,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优势,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能力建设,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引导金融、保险、评估、交易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重点企业有效对接,鼓励辖区金融机构压降成本费率,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扩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供给。探索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鼓励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及产品交易、股权化和市场化推广应用。

  2.现代商贸。

  组织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树立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组织平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用户联合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引导电信运营商提供新型基础设施服务,总结提炼转型模式和经验,示范带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新零售、时尚定制等现代商贸新业态,助力越秀现代商贸向数字化转型。

专栏6:“十四五”时期现代商贸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直播电商。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VR等技术等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吸引集聚国内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MCN机构、直播电商经纪公司、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入驻,形成行业集群效应,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基地。

——跨境电商。立足特色产品商贸服务产业基础,支持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务发展。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物流供应链、支付结汇等跨境电商服务企业,支持区内传统的外贸企业、专业市场通过“海外仓”开展B2B业务,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零售。支持区内传统商超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数字化改造,探索无人化、智能化零售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挖掘新零售消费潜力。积极对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新零售巨头,大力培育本地新零售企业,推动无人便利店、无人售货机及民宿类、餐饮类、书吧等新零售项目落地。

——时尚定制。以越秀流花片区为核心,依托流花展馆、美博城、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等成熟载体,应用人工智能、交互媒体技术、数字影像等技术,大力推进时尚+科技定制产业平台发展,在信息消费、时尚服装、时尚箱包、时尚美业、定制家具等领域建设一批时尚定制体验馆,打造广州时尚定制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四)推进布局未来产业。

  面向未来,深入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布局量子通信、新能源、区块链+、智慧医疗等未来产业,引导企业、研究单位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优化金融支持,引导风投创投机构投向未来产业,培育重点示范项目和高成长企业,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专栏7:“十四五”时期创未来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量子通信。鼓励开展量子通信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培育和引进一批量子通信产业核心技术企业。

——新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智能电网、氢能等细分领域,推动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推进广东综合能源价值创新产业园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智能电网产业升级。

——区块链+。大力开展区块链技术攻坚,重点突破共识机制、网络结构、数据结构、智能合约、身份核验等技术。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智慧医疗。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推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穿戴设备等智慧医疗研究和应用落地。

  四、创新空间战略布局

  (一)总体创新布局。

  综合考虑越秀区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资源条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围绕打造“湾区创新枢纽、都会产业高地、美好生活样板”,全面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提供重要支撑的战略定位及越秀区创新大格局,形成“双核引领、三带协同、四极联动”的创新空间战略布局。

  ——“双核引领”。发挥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及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核心引领作用,推动越秀区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分园区和生命健康创新区建设。

  ——“三带协同”。一是环市路数字经济创新带。抓住城市更新契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广州地理研究所和广东地理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支撑,以环市路为应用场景,以区庄为中心打造地理信息应用走廊,高标准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的新兴产业;二是东风路总部经济产业带。坚持外引内培、引育结合,大力吸引区域性总部落户,培育优势本土总部企业,形成一批知名总部经济品牌,提高越秀总部经济发展能级,打造大湾区最具活力的总部经济生态圈;三是沿江路创新金融服务带。创新金融服务产业模式,加速金融与生命健康、文化、知识产权、科技等产业及领域的融合,推动金融业态向高端高质高新发展,打造都会创新金融服务枢纽,为越秀区的产城融合提供重要支撑。

  ——“四极联动”。即黄花岗科技园创新极、流花商标品牌与时尚定制创新极、北京路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新极及海珠广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创新极。

  (二)具体内涵。

  1.双核引领。

  (1)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

  抓住广州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契机,依托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等载体空间为核心区域,以内容制作为核心,产业服务、场景应用、展贸体验及人才配套为支撑,立足湾区高度,围绕5G+4K/8K两大核心技术,通过超高清影视、动漫、电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注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集聚新企业、催生新业态、研发新技术,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与电商行业深度融合,打造以超高清产业数字内容制作为核心的千亿级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

  (2)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

  依托辖区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医学中心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高端院士领军人才及众多医疗机构,争取创建国家级平台,围绕东山口大湾区健康医疗核心区和国际生命健康产业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做好生命健康领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快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三链”融合发展,启动靶向招商,组建生命健康集团,以产业推动城市更新。一是依托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医药临床试验中心优势,鼓励各大医院优势专科科室临床团队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强化生命健康科研技术临床安全、试验、服务、中试平台建设,建设全球高水平临床试验和服务中心。二是依托广州健康医疗中心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技术转化中心,通过加强生命健康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大湾区健康医疗合作,为生命健康产业成果转化提供专家智库、科技金融和科普合作服务。三是生命健康产业科研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基于超算中心计算资源和技术优势,建设面向临床医学和精准医疗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子平台,搭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生命健康产业科研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2.三带协同。

  (1)环市路数字经济创新带。

  充分利用环市路区位联通优势,联动黄花岗、区庄、花果山,结合环市东路商业及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围绕区域特色“产业芯”,对正佳环市中心、世贸中心大厦等32栋高端商务楼宇进行产业规划与布局,通过城市更新推动园区扩容提质,通过谋划打造大数据产业园等平台,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应用高地,引导优质企业和高端要素加速集聚,力促数字经济与创新产业深度融合。以区庄为中心向东向西延伸,推动交规院、地质勘测研究院等地理信息资源与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拓展地质勘探、气象测绘、智慧城市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全域大地理产业体系,打造地理信息应用产业走廊。以华侨新村为试点,探索建设创新型硅巷社区,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创新资源集聚、效益突出的“硅楼”、“硅巷”,形成“越秀硅巷社区”创新模式,建设复合型数字产业创新集群。

  (2)东风路总部经济产业带。

  依托东风路沿线高端商务楼宇,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传统金融总部和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引进集聚国际化、领军型、创新型企业总部,着重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著名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招商引资,吸引更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单打冠军”企业在越秀区设立区域总部、运营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擦亮总部基地招牌,打造世界级湾区总部经济基地,提升越秀对全球高端资源的掌控力。

  (3)沿江路创新金融服务带。

  依托广州民间金融街和海珠广场片区,支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发展文化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以及养老金融、消费金融等业态,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示范标杆。创新金融服务产业模式,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商贸金融等金融业态向高端高质高新发展,加速金融与生命健康、文化、知识产权、科技等产业及领域的融合,打造都会创新金融服务枢纽,为越秀区的产城融合提供重要支撑。

  3.四极联动。

  (1)黄花岗科技园创新极。

  以黄花岗科技园区为载体,发挥区域内高端科研资源优势,加大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及重点院校协同创新,着力引入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盘活存量、引进增量,进一步探索“园区+硅楼”高质量产业发展路径,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批价值创新园区,将黄花岗科技园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科技服务区域示范。

专栏8:黄花岗科技园创新极重点发展园区

——广东地理科技与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园。依托中科院在广州的研究所(院)及广东省科学院的科技创新资源,充分发挥院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紧紧围绕“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重点搭建以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和人才培育平台为主体的支撑体系,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遥感地理技术从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孵化服务,构建地理信息、文化、智库和教育等多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基地,通过信息化的链接,打造双创园地理产业一体化资源联盟,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同时,推动地理产业向更高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在“十四五”时期打造成为引领我国地理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

——黄花岗科技园人工智能产业园。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是经省认定的“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产业园以“人工智能+高端研发+资本投资+产业集聚”为核心,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孵化服务链条,通过建设科技成果展示及交流平台、创客学院与众创空间、高技术公司孵化育成基地、公共配套设施等,搭建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现代服务等产业高端发展平台。产业园将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5G等技术,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能产业、智能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软硬件及智能终端领域,打造省级高智能产业集聚生态园区。

——广东综合能源价值创新产业园。依托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能源产业优势,积极打造电力科技孵化器、综合能源展示交易中心、检验检测与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通过引进电力行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高成长性电力科技企业入驻孵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逐步建设成为能源领域领军企业总部云集、产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环境优越的核心区。

  (2)流花商标品牌与时尚定制创新极。

  以广州火车站和流花商务区为核心,激活流花展馆、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流花宾馆等会议会展设施,建成集交通、设计、展示和信息传播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商务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以“品质国际化、平台展贸化、推广网络化、产业服务深度化”为核心定位,推动专业市场高质量发展,向时尚创新、设计研发、品牌培育、商务会展等高端产业功能转型,集聚时尚产业创新人才、电商新势力、优质货源、全渠道供应链等人货场的丰富资源,聚力打造时尚产业信息交流平台、产业资源整合对接平台、品牌培育孵化平台、全链服务供给平台,加速提升时尚产业创新设计能力、贸易展销能力、品牌培育能力,深入推进时尚产业业态更新、消费体验感提升。打造流花直播基地为标杆的专业市场直播转型基地,以流花展馆为核心带动越秀成为定制之都、时尚之都、“定制之都”消费体验中心。

专栏9:流花商标品牌与时尚定制创新极重点发展园区

——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以广州市流花展贸中心为基地核心,以知识产权产业为主导产业,在流花展馆打造集品牌服务、孵化、提升、展示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链条。聚集创新创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越秀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整合版权基地公共服务窗口资源,集聚商标密集型企业、商标品牌服务企业,商标品牌支撑型企业,推动商标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商标品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流花片区建成商标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商标品牌服务业集聚区,为广东省打造国家商标品牌战略实施试验区、全国商标品牌发展和保护的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模式。

——流花时尚定制综合展示中心(流花展馆):依托流花展馆,大力推进应用人工智能、交互媒体技术、数字影像等技术,在信息消费、时尚服装、时尚皮包、美业产品等领域建设一批时尚定制展示馆。

  (3)北京路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新极。

  以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为核心,以“文化+”为主线,以创新为驱动,促进文化与商贸、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及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为支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加强片区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打造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新高地,构建文化全产业链闭合生态圈。以科技企业为中心、以服务联盟为纽带、以产业基地为平台,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多强,不断深化文化企业品牌效益、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能力,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商贸、旅游、教育、会展等“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引领广州和全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专栏10:北京路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新极重点发展园区

——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着力在文商旅融合、知识产权赋能、“文化+”融合、文化产业投融资等8大领域开展探索创新,通过构筑“四三二二”高质量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高度集聚、发展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配套服务完善、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充分体现“古城中轴文化客厅,文化引领出新出彩”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及广州文化产业重要增长极。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基地通过完善配套服务,以文化商贸企业、科技文创企业和文化金融企业为服务对象,创新IP交易、IP评估、IP金融等发展模式,推动IP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和平台化的共赢发展。积极打造版权综合服务、版权保护、版权交易、版权金融四大平台,构建集作品审查、确权存证、交易保护、侵权监测、投诉举报、取证维权、维权调解及版权管理等“一站式”版权服务体系,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华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版权贸易基地。

  (4)海珠广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创新极。

  依托广州民间金融街和海珠广场片区,发挥全国民间金融产业发展示范区、全国金融科技先行试验区的作用,充分利用传统金融机构集聚及新兴金融创新发展优势,整合优势资产、资金和资源,推动新型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协同创新发展,培育壮大金融企业实力、树立品牌效应,增加金融服务供给;以“金融+”为主线,依托越秀文化、商贸发展基础和优势,依托互联网场景、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打造多功能数字化监管系统,搭建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数据化、智能化、网络化”金融服务新模式,构建有越秀特色的“金融+文化”、“金融+商贸”、“金融+科技”等现代产业金融体系。

专栏11:海珠广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区创新极重点发展园区

——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民间金融街是全国首条民间金融街,已逐渐发展为“立足广州、辐射珠三角、影响全国”的民间资本集散地、民间金融研发中心、民间金融创新中心和民间融资价格风向标。民间金融街旨在通过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小微业务专营部门及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提高运行办事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和风险,推动民间金融业态链式发展。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作为重点,挖掘数字技术服务金融发展潜力,建设全面覆盖、重点渗透、创新性强的广东省数字普惠金融试验区、全国金融科技先行试验区。

——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积极引入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以及法律、会计、信息等配套专业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商业保理、拍卖等类金融产业,打造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集聚平台。

  五、重点任务

  (一)提升优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

  1.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黄花岗科技园扩容提质,着力引入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高端战略创新平台,将黄花岗科技园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科技服务区域示范和科技金融、“互联网+”的行业试点示范。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围绕医药流通、高端医疗服务等重点发展领域,推进建设集医教研产于一体、功能齐全的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培育5G+4K/8K、高清影视、内容制作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硅巷”、“硅楼”、创新街区、创新园区,推进园区与创新创业孵化器承接合作。整合优化交规院、地质勘测研究院等地理信息资源,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信息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前沿核心技术攻关、产业服务及人才引育并举,打造地理信息综合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发挥科技园区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提高军民融合企业孵化率,推动科技园区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工作。

  2.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布局国家超算中心越秀分中心等一批重要科技基础设施,以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等单位为核心,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和科研基础设施对外共享,重点支持辖区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越秀区重点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加大对高水平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逐步提高基础研究占全区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加强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金融和财税支持,保障设施建设土地供应和要素供给,争取国家、省、市在越秀区布局战略性重大科技平台和大科学装置。

  (二)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与转化。

  1.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及城市治理及民生科技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若干关键技术领域进入国家布局。聚焦生命科学、超高清视频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加快推动现代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突破一批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龙头骨干企业。

  2.实施产学研合作行动。

  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组建一批产业联盟、技术联盟、企业联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大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品牌,争取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

  3.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积极争取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合作区试点,培育集聚一批高端技术转移服务示范机构,培养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构建支撑科技成果培育、创业人才培养、成果孵化、产业育成的完整链条,建立“研发机构、企业、中介、经纪人”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加强与港澳优质高校和顶尖科研团队的技术交流,开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科研及成果转化运用。探索推动社会资本以融资租赁方式建设具备人才培训、市场运营、测试论证、政策咨询等综合服务功能的中试基地,依托南方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平台资源,搭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支持港澳地区健康医疗科技成果到越秀区转移转化。

  4.加大民生科技攻关力度。

  一是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安全技术研发体系。二是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促进辖区内科研机构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研究,完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产业体系,加快对源头控制、清洁生产、生态修复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四是推动海绵城市、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五是加强流行病学检测预警、检测技术、临床救治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大慢性疾病、康复养老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力度,推进科技惠民服务。

  (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培育后备库,对符合条件的入库企业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重点扶持,引进一批研发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落户越秀。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重点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结构、推动树标提质,实现量质双提升。

  2.实施创新强企行动。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再创新,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升企业素质和国际化水平。筛选一批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采取专人跟踪服务,推进“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及“新地标企业”分层次培育,催生一批能够引领和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尽快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各类“独角兽”“瞪羚”企业。聚焦产业升级和新兴业态培育,选择一批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进行转型试点,扶持成为行业创新型领军企业。

  3.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实施“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行动,大力推动企业通过以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向传统优势产业的渗透。大力支持信息技术与传统商贸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产业技术水平。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促进中医药、饮食、服装、文旅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传统行业提质增效。

  4.高标准谋划大数据产业园。

  结合城市更新计划,以五羊新城启动区为基础,高标准谋划打造大数据产业园。瞄准大数据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强化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层次,以企业为主体集中攻克大数据关键技术,加快产品研发,发展壮大新兴大数据服务业态,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培育市场化、网络化的创新生态。引进一批大数据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培育大数据应用新业态,促进数据资源开放利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基础设施统筹整合,助推大数据创新创业,培育大数据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强化服务与应用,完善配套措施,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在大数据技术研发、行业应用、教育培训、政策保障等方面积极创新,培育壮大大数据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形成科学有序的产业分工和区域布局。

  5.高起点打造“千亿级”集群。

  一是围绕高端医疗、临床试验、精准医疗、现代中医药、养老与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聚集一批国内外健康医疗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吸引和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产业项目,将越秀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千亿集群。二是围绕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以4K数字内容制作为主轴心,推动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快速集聚,推动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千亿集群。

  (四)集聚境内外高端创新人才。

  1.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切实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人才培育基地。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深入落实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及越秀区相关人才政策,加快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带动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迅速成长,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创新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培育研发水平居行业或领域前列的产业高端人才、对产业技术进步具有贡献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及发展潜力较大的蓝领人才。

  2.聚集“高精尖缺”人才。

  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实施加快聚集产业领军人才、博士后培养工程、菁英计划、高层次金融人才计划等人才聚集工程,着力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集聚作用,凸显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等高端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越秀在教育和医疗的资源优势,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学家、高端研发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企业家创业家、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越秀开展联合攻关、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等创新合作与服务。建立高端人才绿色服务通道,切实用好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区领军人才评审工作,探索“人才+项目+园区”的引进新模式,构筑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优化创新人才政策,完善人才生态链,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实施更开放、更灵活和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鼓励相关单位完善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大力推行“越秀高端人才VIP卡”,为创新创业高端人才提供落户、医疗保健、优质教育、行政审批“代跑代办”等星级服务,妥善解决创新型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住房、配偶安置和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促进各类创新人才交流合作,全面优化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发挥南方创业服务中心的集聚作用,探索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引进、扶持专业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完善创业辅导培训机制、创新资源对接机制、人才咨询服务机制和人才载体合作机制,建成华南创新创业创投资源的汇聚点、融合引才育才用才各项服务新平台。

  (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1.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面落实省市营商环境改革系列政策,重点推进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三项国家级试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1个专项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贯彻“六个一”要求,形成行政审批“五星零跑动”、“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开办企业0.5天办结的越秀模式。完善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准入”和“准营”同步提速,继续深化名称、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改革,提高全程电子化登记“网办率”,推动商务秘书企业“一街一企”发展。大力推行分类审批、流程再造、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同步审批等审批模式,提升施工许可审批效率。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和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实行竞争中立政策,建立起竞争政策与产业、投资等政策的协调机制。

  2.加快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

  以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汇集金融类机构及政府部门力量,搭建产融信息对接平台,构建独具特色的产业金融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提升产融信息对接便捷化程度,实现产业链与信息链、资金链的无缝连接,促进产融结合,增进产融交流与合作,为产业融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益和能力,营造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财政资金引导水平,增强金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越秀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3.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进一步释放广州民间金融街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牵头或参与设立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建设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科技金融集聚中心。加强建设广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越秀分中心,探索设立区级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更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强化科技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搭建资金与企业间的对接平台,支持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众筹平台等获得多层次融资支持。完善“创、投、贷、融”生态圈,推动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为主的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加快发展,吸引一大批境内外创投风投机构落户。规范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鼓励引导创新企业挂牌展示和融资。

  4.优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建设。

  围绕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服务能力,落实孵化器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专注细分产业,沿着产业链条提供精细化的产业孵化服务,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优质商务楼宇合作,引导低效闲置物业、专业市场改造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创新空间载体,打造一批市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

  5.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区域的合作,积极嵌入全球创新链条,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黄花岗科技园的优势,加大与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深圳)等重点科研机构的对接,承接一批生命健康领域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成果来越秀区转移转化,依托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等产业平台,加强与文博会、文交所、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深圳园区等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在动漫游戏、影视演艺、创意设计、5G+4K/8K等领域合作,支持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与香港、澳门、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地的需求对接,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拓宽国内外创新资源吸纳渠道,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深化部省市合作和校(院)地合作,推动多主体、跨区域协同创新,探索开放和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以创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设施、研发服务、研发信息面向其他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研发组织开放共享。

  6.加强科普与创新文化的建设。

  加强政府科普工作的统筹力度,做好全区科普工作的综合协调、政策引导和监督检查。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共同推动的科普运行机制,推动科研活动与科普活动相结合,促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健全科普传播体系。鼓励辖区内单位申报广州市科普基地认定,打造多种特色的科普场所。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基层组织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搭建科普工作者和志愿者交流平台,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引导科普服务机构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加强科普基地、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载体宣传科学知识。

  7.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依托黄花岗信息技术创新集群,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推进政府业务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和资源整合,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产业联盟、龙头企业搭建市场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结合,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聚焦交通、环境、安全等场景,提高城市智能感知能力和运行保障水平;聚焦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扩大便民服务智能终端覆盖范围。鼓励企业加大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商贸物流设施的应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落实创新发展重点工作任务。由区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工作成效。各责任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主动沟通协商,提出意见。涉及多个部门的任务,要明确牵头部门,坚持首办责任制,坚决杜绝相互推诿责任不落实问题。

  (二)优化政策环境。

  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提高经济社会治理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改善消费市场环境。积极搭建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绿色通道”,全力服务保障营商环境政策文件的优化提升,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水平站在新时代,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格局,以优质的配套政策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不断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示范作用,统筹用好各级各类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牵引作用。创新投入方式,放大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产业的联动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对创新发展的支持,加强财政资金和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多元化创新发展投入体系。

  (四)加强评估监督。

  健全科学合理的督导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评价与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组织开展实施情况的评估、专项监测与跟踪分析,科学分析评价实施效果,及时掌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确保完成各项科技创新工作任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宣传,调动和增强社会各方面参与创新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掀起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丰富创新内涵,推进创新实践,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形成正确的创新观念,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在全社会营造新常态下关心、支持、参与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升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统一申办受理,推动线上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扩大5G建站规模,加大5G基站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统筹全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云安全平台试点。严格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加强安全测评和保密检查,建立健全网络及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附表  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标表

序号

指标

2020年值

十四五目标值

1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93%

2%左右

2

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个)

47

60

3

省级以上工程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个)

171

180

4

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个)

2

4

5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30

6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65.2

70%左右

7

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0%

8

超高清视频产业产值(亿元)

-

>1000

9

累计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数(人)

226

300

10

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人年/万人)

106.24

120

11

科技孵化载体(孵化器+众创空间)

34

40

12

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亿元)

211.6

300

13

累计上市(挂牌)企业数(家)

67

77

  指标说明: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主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有效发明专利、有许可他人实施收益的有效发明专利、实现质押融资的有效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或专利奖的有效发明专利、经无效宣告审理维持有效的有效发明专利等七个方面进行界定。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2021年12月1日印发

相关解读:关于《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