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五羊传说与五羊城

发布日期:2021-11-02 11:46:22 文章来源:越秀史稿 字体大小:【 A- A A+

在历代著述中,有关五羊神话有着各种不同的记载。

北宋《太平御览》卷一八五“厅事”引东晋·裴渊《广州记》载(括号文字为笔者注):

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南海人)为楚相(楚国宰相),五羊衔谷萃于楚庭,于是图其像。广州则楚分野,故因图象其瑞焉。

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广州府部》引东晋·顾微《广州记》所载文字基本相同,最后加上一句:“六国时,广州属楚。”这是见于现存史籍中有关五羊传说和楚庭的最早记载。这部《广州记》不管是裴渊写的还是顾微写的,均已失佚。至于裴渊或顾微是从哪里听来的或看到的,或是否记录民间的街谈巷议,今已无从稽考。中国道教的仙人传说很多都与羊有关,因而也有可能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在东晋之前,早已有羊化为石的神话,如民间有鲁班鞭石成羊的传说。西汉文学家刘向撰中国第一部神仙人物传《列仙传》,就记述了华阴山术士修羊公化作石羊的故事。当然,最著名的是浙江金华黄初平“叱石成羊”的神话,这个黄初平就是黄大仙,至今在南粤大地仍受到广泛的崇拜,而“叱石成羊”便是他最了不起的“仙迹”。这神话出自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广州记》的作者与葛洪是同时代人,杜撰个“五羊化石”的神话,不是没有可能。

有关五羊神话,后世还有不少记载。

南朝宋《南越志》载:任嚣、尉佗之时,有五仙骑五色羊,执六德穗以为瑞。因图像于府厅。(明《永乐大典》引)

唐·佚名《续南越志》载:旧说,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谷而至,今呼为五羊城是也。

唐李群玉《五仙石》诗:

五仙骑五羊,何代降兹乡。硐有尧年韭,山余禹日粮。楼台笼曙色,草树发天香。浩啸烟波里,浮生兴转长。

五代末北宋初·郑熊《番禺杂记》载:广州昔有五仙骑羊而至,遂名五羊。具体在何时,没记。

北宋《太平寰宇记》载:高固为楚相,有五仙人骑五色羊,各持谷穗一茎以遗州人,腾空而去。

北宋·钱易《南部新书》载:晋时滕修为广州刺史,未到州城,有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故广南谓之五羊城。

北宋·蒋之奇《十贤赞》亦持此说:

滕修显先,南阳西鄂。孙皓之世,实代熊睦,来刺广州,宣布威惠。爰有五仙,骑羊而至。手执五谷,一茎六穗。仙衣羊色,各如方类。昔周之先,来牟为瑞。诞兹秉秬,灼见天意。粒我卺民,南邦作义。(方类:即方色,指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的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古代帝王祭五方之神,以一方为一色,所穿祭服各如方色。来牟:麦子的别名。粒:用谷米作食物,喂食。)

南宋·方信孺《南海百咏》载:

其先有五仙人,各执谷穗,一茎六出,乘羊而至。衣与羊各异色如五方。既遗穗与州人,忽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州人因其为祠,石今尚存。或云吴滕修时,或云赵佗时,或云郭璞迁城时,俱未详。

以上文献说明,在南宋时,有关五仙神话已是众说纷纭。内容大同小异,时间却是没个公认的说法。

此外,在《广东新语》《南海县志》《广东通志》《广州府志》《读史方舆纪要》《南部新书》《能改斋漫录》等方志古籍中都可以找到说法各异或大同小异的记述,显然都是转载于上引各种较古老的文献。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则不载时代),大致有:西周夷王八年(前862)时、西周夷王时、楚威王在位高固为楚相时(前339—前329)、赵佗主政岭南时、郭璞迁城时、晋吴滕修任广州刺史时,等等。时间跨度从周朝至晋吴,长达千余年,可谓众说纷纭。北宋人张劢《五仙观记》就有这样的评述:

广为南海郡治,番禺之山而城以五羊得名,所从来远。参考《南粤岭表记》诸录并图经所载,初有五仙人,皆手持谷穗,一茎六出,乘五羊而至。仙人之服,与羊各异,色如五方。既遗穗与广人,仙忽飞升以去,羊留化为石。广人因即其地为祠祀之,今祠地是也。然所传时代不一,或以为由汉赵佗时,或以为吴滕修时,或以为郭璞迁城时。说虽不一,要其大致则同。(郭璞:晋学者,官至尚书郎。文中所谓“郭璞迁城”属误传,广州历史上无此事。文中提到的《南粤岭表记》已佚。)

有关这个神话,今人多引用明末清初广东文献大家屈大均的说法:

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阛阓,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广东新语·石语·五羊石》。阛阓:阛,市垣;垣,泛指墙或城墙;阓,市之外门。古代市道即在垣与门之间,故称市肆为阛阓)

就这样,五位仙人留下他们美好的祝愿与优良的谷穗走了。他们的坐骑化作了石头,留了下来。

屈大均这说法基本上采自北宋《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在“羊化为石”后还说:“城因以名,故又曰仙城,曰穗城,皆以此也。”而同在《广东新语》里另有这样的记述:“晋吴修为广州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谷而来,止州厅上。其后州厅梁上图画以为瑞,号广州曰五仙城。城中坡山,今有五仙观,春秋粤人祈谷,以此方谷为五仙所遗。一仙遗一谷,谷有五,故为五仙。而五仙当日复有丰年之祝,故皆称为五谷之神,州厅之绘以重谷也。城名曰五仙,亦重谷也。”(《广东新语·神语·五谷神》)这说法是在北宋·钱易《南部新书》的记载上加以发挥。屈大均是把其他传说一并载录,并没有论断五仙人何时来到广州。

至于五仙骑五羊自南海而来,从天而降,降落在广州的何处地方,史志文献亦记载不一。主要有三处,都在今越秀区域:

一说在今北京路北端省财厅前西侧一带,即北宋时的十贤坊地,当时五仙观即建于此(见北宋张劢《五仙观记》)。

一说在五仙门,也就是今天广州一德路东端与五仙里交界处为中心的周围地带。清代时,广州城门之一的五仙门便建在那里(现在的五仙里在清代时称为五仙街,便因该城门而得名,现在的五仙西街则因在五仙门直街之西侧而得名,都是跟这五仙传说有关的)。

一说在今五仙观所在之坡山。坡山自古是城中高岗,仙人降落于此,十分合乎情理。明《粤剑编》载:“五仙观,在会城之西南。昔有五仙人骑五羊持五穗至坡山,遽化为石。后人因此立观。”清初《读史方舆纪要·广州府》载:“《志》云:南海县治西南一里有坡山,在阛阓中,高仅三四丈。其阳有穗石洞,旧传即五羊衔穗处。”

因为以上几种说法,十贤坊曾建五仙观,今坡山建五仙观,城门也被命名五仙门。

今天越秀公园木壳岗上的五羊石雕曾是广州的城标,便是根据五羊神话创作的,始建于1960年4月,共用了130余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建于城中惠福路坡山上的五仙观,则是祭祀这五仙人的神庙。旧时亦有称之为“五羊观”的(见清初王士祯《广州游览小志》)。而“穗石洞天”与“五仙霞洞”还分别是明清两代的羊城八景之一。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