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维新变法

发布日期:2017-08-15 09:12:03 文章来源:越秀史稿 字体大小:【 A- A A+

    清光绪十四年(1888),正值中法战后三年,广东南海人康有为(1858—1927)在京城第一次上皇帝书,“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未达。1889年秋,康有为返回广东,光绪十六年(1890),在其广州祖居今越秀区大塘街云衢书屋讲学。康有为那时还未中举,而学海堂高材生陈千秋和已经中举的梁启超却甘拜门下。至年底,有学生20余人。1891年春,慕名来求学者越来越多,云衢书屋难以容纳,康有为遂租赁今中山四路长兴里邱氏书室正式开设学堂,名“长兴学舍”。光绪十八年(1892),康有为移讲堂于卫边街邝氏祠堂(在今广卫路与吉祥路相交处)。1893年,再迁广府学宫(今市一宫)内之仰高祠,并正式把学堂命名为“万木草堂”,寓培植万木为国家栋梁之意。康有为自任总教习、总监督,并亲题“万木草堂”匾额悬于堂上。从学者最多时达百余人。

    “万木草堂”教学内容兼及中西,“以孔学、佛学、宋明学(理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又引欧美以比较证明之。”强调“经世致用”“济世匡时”、培养关心国事的维新人才。康有为在今越秀区域讲学前后历时7年,戊戌变法前直接、间接从学康有为的各地学生约有千人,其中不少是后来维新运动中的骨干人物,最著名的是梁启超,此外还有麦孟华、徐勤、韩文举、梁朝杰、王觉任、龙泽厚等人。

    在此期间,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成为维新运动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否定“祖宗之法不可变”,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并为之制造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实质上,是打着“托古改制”的旗号,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梁启超誉之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清光绪二十年(1894)对日甲午海战,清廷一败涂地。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爆发“公车上书”事件(公车: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公车上书:指入京会试举子上书言事)。

    1985年,举人们在北京考完试,等待发榜。突然传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引发群情激愤。康有为写成《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十八行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康有为、梁启超二人领头,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上书被都察院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维新派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康有为成为一时风云人物,登上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丧失大量主权的厄运。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宣传维新思想;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当时维新派的主要主张是:政治上,反对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开设议院;经济上,主张民办工商业;文化上,倡西学,兴学校,培养治国之人才;军事上,主张御外侮更重于防内患,设立武备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建立近代化军队,巩固国防。

    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此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史称“戊戌变法”,因仅历时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变法失败。

    康有为逃至香港,后转加拿大。梁启超逃至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被捕,随后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清廷随即下令查封万木草堂。10月17日,查封云衢书屋,康有为之藏书及文稿尽失,所著书尽行毁版。是月,又查封了康有为在花地之“康园”。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意义深远。首先,它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三年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有些改革甚至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其次,使不少知识分子由倾向维新转而倾向革命,成了革命党人。第三,使变法理论深入人心,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新式报刊书籍勃兴。这些都为13年后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章出处:《越秀史稿》)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