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古越今秀 | 饼印、戏服、婚俗,那些充满广府味道的非遗文化,都藏在这里......

发布日期:2022-09-14 10:22:08 文章来源:广州越秀发布 字体大小:【 A- A A+

诗人袁学澜在《咏月饼诗》中写道: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塑造出月饼这份美的

除了存在唇齿间的馥郁味道

还有精心雕琢的手工饼印

在越秀,就有一家150余年历史的老店

它是广州唯一的手工饼印作坊

每至中秋,一枚精巧的月饼

总能勾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眷恋

本期【古越今秀】

一起走进藏在越秀的非遗文化

饼印、粤剧戏服、广府传统婚俗文化

探寻它们在岁月中保留的温润质感

以及存在于其中愈发可贵的匠心


图片


在越秀区大新路上

一半是市井喧嚣

一半是流动间隙中的偶得静谧

在这里,坐落着一家历经150余年的老店

是专注于饼印制作的余同号

一家老字号,一位匠人,一槌一刻刀

一枚沉淀了百年匠心质朴的饼印

在雕琢中,棱角、细节逐渐明晰起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余同号创立于1865年

是广州唯一的手工饼印作坊

现今经营的是第五代传承人余先生

余同号曾为不少餐饮老字号制作饼印

特别是每逢中秋节,一枚手工饼印

总能勾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眷恋


图片


过去,饼印,做月饼等糕饼的模具

北方人多叫它饽饽榼子,也有南方人叫它糕模

其制作工序复杂

仅广式月饼饼印的工序即达20余道

雕刻图案精致而文化内涵丰富

古人赞月饼是“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塑造出这份美的,除了存在唇齿间的余香

还有精心雕琢的手工饼印


图片


一支细细的圆刀
一个有着月饼状凹槽的木头模具
余先生的饼印打磨,始终是低着头钻研
店外人流涌动、车来车往
他却岿然不动、自成一派
十七道工序始成一饼印,这是一场修炼
毅力与耐心是最基本的要求

图片

图片

非遗传承继承的不仅是技艺
还包括浓厚的情感与高尚的精神

图片

图片

如今,金属模具、塑料模具大行其道
但手工饼印却拥有机械饼印无法企及的灵气
余同号仍有许多来自海外的订单
这些侨胞们定制饼印,只为一解思乡之愁


图片


在越秀,有一条名为“状元坊”的内街巷

西接人民南,东抵天成路

清朝中叶,粤剧戏服的刺绣作坊遍布

曾一度繁荣

这条街巷中,在人民南路170号

便是建于民国初期的状元坊戏服厂

它曾为许多著名粤剧艺术家制作戏服

演员们甚至以到此定制戏服为荣

图片

董惠兰

据清光绪《广州府志》记载:
顺治年间广州状元坊已是
制作伶装的艺人聚居的地带
连京城宫廷戏班也慕名前来
定制各种戏服头饰

到了20世纪初

状元坊一带仍是戏服店铺云集

当时著名的“余茂隆”戏服店都有十几个帮工

这些产品销往广东省内外

甚至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图片

图片

“广州戏服制作技艺”是
越秀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于2009年入选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董惠兰则是这门省级非遗项目的
代表性传承人

董慧兰入行四十年,她数十年如一日地

坚持手工制作,将这门技艺传承下来


图片


戏服制作工艺繁复

仅初样、画图、绣花、裁剪、车缝

五个步骤,就包含了三十多道工序

运用不同的颜色、图案、形制制作戏服

而人物的文武、善恶、贫富就在此勾勒出来

除了制作戏服

这里还制作旗袍、婚纱、各类演出服装

以及龙舟文化中的龙船头牌、三角旗、七星旗

祠堂文化中的神帐、横楣、枱围等

如今,董慧兰的外甥女何凤婷

是状元坊戏服厂的接班人

也是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的新生代人才


图片


“饮杯新抱茶,富贵又荣华”
在越秀,一家广府传统婚俗文化馆落地生根
将饱含浓浓广味的婚俗非遗带进社区
来到广府传统婚俗文化馆前
就被一面绿叶竹篱墙吸引住了
上面挂着红色丝带,写满了美好的愿景
而木门上的门神守护着传统婚俗文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进婚俗文化馆
熠熠生辉的喜字格外亮眼
这寓意着金玉满堂的好兆头

图片

馆内,老照片、旧物件映入眼帘——

贴着“囍”字的老椰子,掉了漆的小木盒
还有栩栩如生的娃娃摆件......
每一样都寓意深重,祝福满满
让人们见证了广府婚俗的特色
也体味了岭南文化的内涵

图片

图片

图片

婚姻嫁娶,人生大事
广州传统婚俗不仅是过去的印记
也是当代广州人的坚守
广府婚俗之工序,礼多寓意重
每一个步骤都满载着亲友对新人的祝福
首先是择吉日
风和日丽,婚礼也能多添喜气;
第二个环节是过大礼
礼来礼往之间,情意丛生;
接着就是落栊
新娘出嫁带的木箱要利利是是;
然后是安床
由“好命婆”把新床安放在最佳位置

图片

图片

安床之后的工序是“开脸”与“上头”
新人梳妆打扮,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而向来含蓄的父母则借此机会与子女交流
谆谆教诲,拳拳心意,难得流露
70年代时
送贺礼都要送枕套、被子等床上用品
于是也衍生了挂喜帐的礼节
喜帐按送礼者辈分或身份由上至下排列
饱含着所有人对新人的真诚祝愿


图片


图片

到了结婚当日

接亲与敬茶都是重要环节

敬茶又叫孝亲茶
和和美美皆在杯盏之中
最后则是回门礼
新婚夫妇携带礼品回家探亲
这些精细美好的礼节
在婚俗馆中皆有展现
汇成了一幅生动的广府婚俗历程图

图片

图片

时过境迁,广府婚俗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比如的士花车、新娘穿婚纱等
都已经成为广州人结婚的潮流元素
但无论如何变化
礼仪之邦的基因仍于血脉中流淌
发展至今,即便有些年轻人选择办西式婚礼
但依然会保留诸如择吉日、过大礼的元素
这正是广府传统婚俗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这恰到好处的仪式感
正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浪漫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