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今秀 | 广州古时三大官办“名校”,竟都出自越秀!
发布日期:2022-07-20 23:08:37 文章来源:广州越秀发布 字体大小:【 A- A A+ 】
广府学宫是广州
修建最早、级别最高的官学
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
位于今越秀区光塔路一带
几经迁徙后,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
定址今越秀区文德路与文明路交界处
位于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一带
广府学宫
现存于广州博物馆的明代广府学宫平面图
当时,这里前有玉带濠
后有禺山坡,左有文溪,右有仙湖
每至二三月,北面的木棉花灿烂连绵
望之如红锦,景色秀美,文人墨客聚集
这里也被誉为“岭南第一儒林”
宋代广东第一位探花李昴英
就曾用“文风彪然日以张”
来形容广府学宫的风貌
1902年,吴道镕等人
以广府学宫的孝悌祠及翰园旧址
为校舍创立教忠中学
延续到今天就是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1933年,在广府学宫原址
建造了市立中山图书馆
即今孙中山文献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广府学宫原址建起了
广州市工人文化宫、文德路小学、
广州第十三中学高中部等文化育人之地
如今,广府学宫仅存的遗址
只有今孙中山文献馆
前面的翰墨池以及重建的番山亭
犹见古时学院园林的痕迹
南海学宫是
古代南海县政府设立的学校
历史上为广东培养了无数英才——
明朝岭南才子伦文叙、
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鉴等
都是南海学宫的“校友”
《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
第三卷
南海学宫的历史
可追溯到700多年前
据《广州府志》记载:
“南海县学,原在郡西南隅。
始附于郡学西庑,
宋嘉定二年(1209年)
知县宋钧建于县东六十步。”
但在宋朝末期
南海学宫被大火毁于一旦
至元代才于今越秀区米市路附近重建
之后又历经数次增建修缮,变得宏伟壮丽
南海学宫范围最广时
东至今解放中路,西至今米市路
南至今玉华坊,北至今普宁里
成为文人雅士聚集的文化场所之一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
南海学宫随之结束
当局曾于此兴办南海县高等小学堂
民初曾作陆军医院院址(后迁流花路);
至1918年拆城墙筑马路辟内街
高桂坊定名学宫街
现街西仍保留古树参天、深院大宅的格局
学宫街内的“南海学宫”文化亭
仍然记录着这段历史
在广州“三大学宫”中
广府学宫和南海学宫建筑物
都湮没在沧桑岁月中
惟有番禺学宫作为农讲所
保存了大部分主题建筑
番禺学宫是
古时番禺县最高官办学府
它与德庆学宫、揭阳学宫一道
被誉为“广东三大学宫”
是培养人才和祭祀先贤圣哲之地
其建筑也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
最具代表性的文庙建筑
明清时期的番禺学宫
被称作“岭南第一学府”
只有通过院试成为秀才的人
才有资格进入学宫听课;
而县学的老师
皆为儒学功底深厚的学者
因此这里是真正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走在越秀区中山四路上
很难不被这座黄瓦朱墙的建筑所吸引
其大门由三门六柱冲天式牌坊构成
叫棂星门,采用花岗岩石砌筑
六根方形柱下都有基座,柱头各坐一石狮
据史料记载,棂星门也称灵星门
“灵星”本为星座,有“人才辈出”之意
据《越秀史稿》统计
明清番禺学宫生员中举人的
有一千四百多人;
被授予县官、学宫教官等职
(含进士入仕者)的有九百多人
1926年
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开办
番禺学宫成为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成为孕育星星之火的革命摇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政府对番禺学宫进行大规模维修
并开辟为农讲所纪念馆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广州市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
1961年,它被国务院列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为岭南文化重地,延续着岭南文脉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