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擦亮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名片
发布日期:2023-12-11 10:57:50 文章来源:越秀区文广旅体局 字体大小:【 A- A A+ 】
2019年,越秀区成功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4年来,越秀区坚持空间产业发展战略,以区位优势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导向,以数字产业为核心,积极采取“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发展模式,秉持“体产融合、人产融合、消产融合、体教融合”运作理念,推动“体育+文化”“体育+金融”“体育+互联网”“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统合体育产业资源,打造上下协同、左右联动的产业聚集区,发挥“全区辐射”的产业聚集效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以新发展理念引导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挂牌以来
入驻体育产业相关企业近600家,基地主动引进了包括双鱼体育、洲明北斗星、天骄体育、虎势体育等20余家优质体育企业落户越秀,注册资金合计超8亿元。
目前基地内现已建成广州市首座智能化体育公园“二沙岛体育公园”,大湾区首个国家级数字体育产业示范园区“星之光数字体育产业园”“文立方”等文化体育地标,“双鱼体育创新中心”“虎势集团数字化体能测评训练中心”等重点体育产业项目。
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用品、数字体育、体育传媒、体育彩票市场活跃,以体育为特色,集体育、文化、旅游、传媒、商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和现代服务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01 优化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基地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谋篇布局,制订《广州市越秀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实施办法》《越秀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越秀区社区体育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市越秀区体育与健身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广州市越秀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全方位系统化引导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为基地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尽快形成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立“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建设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高位协调、全力推进基地高水平建设发展。
02 提升基地品质推进越秀区体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依托“六星(六个公园)六环(六条缓跑径)”的改造提升计划,推进二沙岛体育公园、林则徐纪念园的升级改造项目,增添各类智能健身设施,成功打造广州首座智能化体育公园,受到市民热烈追捧。
在全区层面谋划升级体育设施,2022年4月份成功立项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项目,对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本部体育馆、东山体育场、二沙岛体育公园、社区公共体育场地等4大片区打包升级改造,显著提升越秀区主要体育场地载体的承载力和服务力,项目于年底竣工,共计升级改造体育场地设施87270平方米。
03 升级产业布局发挥体育产业事业融合优势
二沙岛休闲产业园区布局完善,东风路商务带高端体育产业带、中山路和沿江旅游休闲体育带初见规模。
与广州市广百展贸股份有限公司建成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星之光数字体育产业园),引入数字体育龙头企业壹体体育,建设数字体育社区,创新数字体育服务,打造华南地区首个数字体育产业集聚区。
与海印集团共建越秀海印体育产业园,打造体育用品、体育培训产业聚集区。
与双鱼集团合作推进“双鱼体育创新中心”,打造产品展示、历史博览、技术研发、产品体验、体育服务的大型综合体育服务体。
通过体育产业的精准布局落地,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布局体系,最大化发挥体育产业园的区域协同效应,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内体育产业、事业的融合优势,引进社会资源力量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04 优化人才生态积极引进冠军运动员和优秀企业家
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不断优化升级人才引进政策,持续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目前基地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超2万人,为越秀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实施“内培外引”人才战略,基地目前已引进国内顶尖体育产业专家谭建湘教授,引进林娜、熊柯等著名退役运动员,引进李群、高铖等优秀体育企业家,优化基地体育产业人才结构,发挥优质体育人才作用,引领基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05 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条例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拥有各种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公共体文广场110个,社区体育设施695处,其中全民健身路径518条。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5.9万多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1平方米,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日益完善,切实方便了群众参与体育健身运动。
全区共有体育协会21个,社会体育俱乐部5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785名,基本形成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多元化体育组织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全区三纵三横、纵横衔接的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全民健身器材进社区工作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发力度加大,对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群体优惠开放,在“全民健身日”“六一儿童节”“助残日”“国际消贫日”等节点对市民免费开放。
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别于2009年、2013年、2021年三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平均年均接待市民群众135万人次,惠民人数达90万人次。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不断提高,实现“一公里半径必有健身点”,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每年成功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百余场次,赛事活动丰富多彩,满足不同人群健身多元化需求。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服务,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提供科学健身服务。
06 深化体教融合开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
越秀区教育局、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密切协调,充分利用学校场馆资源,扶持每所学校因地制宜开设1至2项特色项目和传统项目,鼓励学校承办区项目队训练培训工作,建立选材、训练、读书和升学一条龙保障措施,重点完善、充实、发展了越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净慧体校、建设六马路小学等网点基地建设。
通过体教融合,共同培养了青少年体育运动兴趣,扩大了体育产业消费对象群体。
越秀区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被省体育局授予广东省体育贡献奖、广东省体育先进单位,被广州市体育局授予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突出贡献奖。
净慧体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开展业余训练先进学校。
越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国家重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4-2015年度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训练先进单位”,2016-2020年度共有3个项目被评为省单项重点班。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后,越秀区紧密结合体育、教育部门的力量,将“体教结合”全面升级为“体教融合”,强化对接、整合资源,推动全区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