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沿着越秀这条路线,重返千百年前的学生时代

发布日期:2025-04-27 17:40:33 文章来源:“i广州”“广州鲁迅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广州越秀发布”往期 字体大小:【 A- A A+

在越秀区藏着城市的文脉,也是广州历史上的“文教心脏”。

今天一起来“云”打卡这条路线,在袅袅书香中探寻千百年前文人的痕迹。

图片

位于文明路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在举行一场关于科举制度的展览。

“金榜题名——馆藏科举文物展”便是带我们揭开“文教路线”神秘面纱的“东风”。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可以说,整一条“文教路线”就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形成的。

图片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考场的照片(贡院)

图片

科考试卷的真迹

图片

摄影 王高强

秀才录取通知单

图片

状元及第的木匾

图片

摄影 王高强

还有各种写着祝福语(如: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等)的珍贵文物。

可以说,通过一个展览,就能看明白当年的科举考生,是怎么从学海“上岸”的。

鲁迅纪念馆举办关于科举制度的展览,并不算突兀。

因为这座小黄楼的所在地,曾经是清代科举考试的贡院的一部分。

宋代,广东兴建贡院,科举中的省级考试——乡试就是在这里进行。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曾在广东贡院考过试。

图片

经过多次迁址,康熙年间,广东贡院在文德路重建。

作为清末四大贡院之一,广东贡院曾云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读书人。

其中明远楼,是贡院唯一留存至今的建筑。

它是清代广东贡院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一座,也是当年主考官的驻地。

图片

摄影 王高强

明远楼得名于《大学》“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儒家理念,其朱漆外墙与雕花廊柱在岁月沉淀中愈显庄重,因此它也被大家称为“红楼”。

图片

位置上与广州鲁迅纪念馆标志性建筑大钟楼遥相呼应,是属博物馆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摄影 王高强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就在明远楼和鲁迅纪念馆的旁边,它的所在地也曾是贡院的一部分。

图片

在图书馆的东南面,有一段被保护起来的墙,那就是古代放榜专用的龙虎墙。

据说过去龙虎墙周边的小巷贴着这样的对联:出入凤凰池上客,往来龙虎榜中人。一举名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榜上有名不是易事。如今墙壁上的斑驳痕迹,不禁让人联想当年考生挤在这里看自己的名字有没有上榜的一幕。

图片

科举制度的兴盛,让书院发展更上一层楼。

广州教育资源丰富,诸多百年名校,无人不晓。其中,有一座广州古代名校,就坐落在与文明路相交的文德路上。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广州创立州学,后数易其址。

绍兴三年(1133年)州学迁至番山附近(今市一宫、孙中山文献馆、广州市第十三中学一带),被称为“广府学宫”,规模宏大,文人墨客聚集,成为岭南第一儒林。

图片

它是当时广州最高级别的官办学校。

也是这所学校,证实了这片文教地区,是广州关于文脉的重要发展路线。

藏在广州博物馆的明代广府学宫图碑刻显示,这座古代最高学府正门朝南,背靠北面,以广州城的文明门与番山连成的一条线为中轴线,对称排列。

文德路过去还是文人、社会名流的雅集场所。

元末明初,孙贲、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位诗人在文德路的东南方结下“南园诗社”,人称“南园五先生”。

明嘉靖年间,诗人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五人再结诗社,人称为“南园后五先生”。

光绪十四年(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下令修葺“前后五子”雅集的南园,并在旁建一书局,这就是有名的广雅书局。

图片

虽然这些印记没有留存至今,但文德路的书香气息延续到现在。

近代以来,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书店、古玩与文具店,后来文德路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书画一条街。

图片


那散发着墨香的字画,还延续着这里历久弥新的文脉。

图片

与文德路相邻的北京路,正是广州古代的城市中轴线。

但同时,它也是广州文教路线的一部分。

图片

据《儒林芳草:广州书院史话》记载,越秀古城区内的书院多达数百家,且分布集中,在今北京路一带形成以贡院(今越秀中路)、学政衙门(今西湖路)和粤秀书院(今北京路)为核心,全国罕见的书院群。

图片

拐个弯来到北京路的背面,从繁华喧闹踏入古朴宁静,那里坐落着一条书院街。

明清时期,这一片都是书院、书室或家塾的建筑群。其中不少书院还有一个身份是宗祠,兼具家族祭祀和文教功能,有些还具有客栈的性质。

宗室子弟在这里学习、备考。到了科举考试的时间,这里还会迎接来自省内各地的同宗室学子,为他们提供一个来参加省考时的临时住所。

图片

图源 “越秀文体旅游”微信公众号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合族祠书院,就是庐江书院。

当时广州府、肇庆府60多户何姓家族齐心协力,砸下重金,就盼着自家子弟能在科举场上出人头地。

如今这里已摇身一变,成为岭南金融博物馆,延续着对文化的传承。

图片

这里还创办过一所非常知名的书院。

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广州四大书院之首,为广州、为国家培养了数不清的栋梁之才,堪称岭南文化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原址位于现北京路书院街,正南门内盐司街原盐司旧署之地,今已不存在。

2013年,粤秀书院在复兴学院文化的初心下,于越秀公园内“复活”。

图片

这条鲜为人知的文教路线,承载着广州千年的历史,正是“精神的脊梁”。

空闲时,不妨沿着这条文教路线,看看新展,了解千百年前的学生时代,说不定还能获得“上岸祝福”哦!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金榜题名——馆藏科举文物展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9月10日

展览地址:广州鲁迅纪念馆二楼临展厅

温馨提示:广州鲁迅纪念馆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馆)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