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越秀这群“银发”志愿者,不一般!

发布日期:2022-10-10 10:31:30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字体大小:【 A- A A+

鬓微霜,又何妨?

义修小家电、义教太极拳、

义教写书法、组建艺术团……

在广州,活跃着一群“银发”志愿者

他们来自不同社区、不同行业

他们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成为了城市中的一抹亮色

截至今年8月底

仅广州公益“时间银行”注册的

初老志愿者达到了2.7万名

累积志愿服务时数超过249万小时

服务人次超4159万

今天,一起走进越秀的“银发”志愿者

他们的“十八般武艺”了解一下~

👇 👇 👇

01
社区里有对“银发”太极侠侣

●陈敏贤 82岁 义教太极拳

越秀区都府社区有位银发太极老师,每日上午7时就会在小东营广场里义教太极拳,她便是82岁的陈敏贤。

10月3日上午,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小东营广场上,“向左看齐”……口令声后,音乐随之响起,陈敏贤在小东营广场领着一众退休长者打太极拳,运动打开了这群长者精神抖擞的一天。


图片


“打太极拳能锻炼身体,我已经教了50多年。”退休前,陈敏贤是一名教师。打太极拳是她最大的业余爱好。退休后,社区的居民邀请她来社区义教太极拳,她爽快答应了,一教便到了如今。她的丈夫何先生也跟着她学太极拳。后来,夫妻俩都在社区义教。每日上午,两人便从家里出发至社区,一人选定一个空旷的位置教学,教学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附近的街坊都知道这对“银发”太极侠侣,也乐意跟着他们学打拳,锻炼身体。


图片


跟着学拳的人越来越多,云燕健身队逐渐形成,成员的平均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在锻炼之余,这支队伍还一起参与志愿活动。六年前,团队发起了一个季度生日庆祝活动,每个季度团队内生日的成员便一起组织聚餐庆祝,其间会邀请北京街内的孤寡老人一起参加。

9月30日是今年第四季度的庆祝日,队员邀请了街道内8位孤寡老人一起去吃自助餐。“可能平时年纪较大的老人想去吃自助餐也不敢自己去,我们就带着他们一起去,一人扶一个。”

02
从义修“独行侠”到组建义修队

●张朝广 69岁 义修小家电

从小爱捣鼓电子产品,初中开始独立购买零件组装出一台收音机,这些故事发生在一个电子产品爱好者张朝广身上。


图片


刚满16岁,张朝广入伍当兵,凭借对电子机械的兴趣和了解,他成了部队里的胶片电影放映员,在部队待了近30年,之后转业到了电视台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2013年,张朝广退休了,他捡起从前的爱好,淘来了一堆旧电器拆修。同年,他成了一名注册志愿者。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2013年4月21日,在荔湾区中南街。当时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在此开展义剪、义诊和义修家电等活动。义修家电的摊位只有张朝广一人,社区的街坊带着自家坏了的小家电前来维修。

其中一位长者拿来一部坏了的小收音机。收音机张朝广最熟悉不过了,没花多少功夫,他就将其修好了。当他装好电池,打开了收音机的开关,音乐缓缓从收音机里流出时,现场响起了一阵掌声。“没想到我这‘雕虫小技’这么受欢迎。”

那一年下半年,陆续有电子爱好者找到张朝广,与他一起参与义修小家电的活动。义修“独行侠”开始有了三两个队友,2016年,张朝广牵头成立了粤晖义修队,如今团队发展到50人左右。“我们不是专业的维修工,但我们是专业的志愿者。”

如今,在张朝广的带领下,这支义修队每个月开展六场社区小家电义修活动。在义修过程中,街坊邻里互助的氛围常常让张朝广感动。他记得,有一回,义修队在一个社区服务,一名90多岁的长者拿着家里一个坏了的烧水壶请义修队维修。经判断,烧水壶太破旧了,就算修好,继续使用都不安全。在义修员劝老爷爷购买新的烧水壶时,现场一位阿姨提出捐钱给老爷爷买新的,在义修员和社工的帮助下,顺利帮爷爷网购了一个合适的烧水壶。

退休9年,义修家电超过2300个小时,从“独行侠”到组建了义修团队,张朝广说:“有人养老的方式是拿摄像机,有人写书法,而我觉得捡回自己的爱好,将此和服务大众结合,算是我自己的养老方式。”

03
“我们的合唱队有‘跑音部’”

●古颂民 73岁 组建艺术团

9月30日下午,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线上平台举办了一场“小型演唱会”,这位在镜头面前自信歌唱的男高音就是古颂民。73岁的古颂民热衷于歌唱,如今他是广东岭南艺术团的团长


图片


退休前,古颂民利用业余时间跟着专业音乐老师学习唱歌,经常以歌会友,结识了一批唱歌“发烧友”。2007年,临退休之际,古颂民注册、组建了广东岭南艺术团,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社团。艺术团一建起,就吸引了众多唱歌“发烧友”。

有一回,一位退休的长者被岭南艺术团的热闹氛围吸引住了,也想加入其中。他问古颂民,“我唱歌跑音能加入吗?”“当然可以,我们这里除了有高音部、低音部,还有‘跑音部’。”古颂民说。


图片


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在古颂民看来,这支团队的宗旨是——享受艺术、追求艺术以及开心。“我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退休人士老有所乐,多锻炼,让身体更健康。”

后来,随着团队壮大,有团友提出希望能学习跳舞、表演小品,这正和古颂民组建社团的初衷不谋而合。“为什么我一开始就叫艺术团,而不是合唱团呢?我就是希望大家能更有丰富的活动。”

如今,艺术团有160名团友,包含合唱队、舞蹈队、小品队和旗袍队。每周周三,此起彼伏的歌唱声就会在越秀区文化馆三楼响起,一群热爱艺术的长者在这里翻开各自的人生新篇章。

04
“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

●陈景林 75岁 组建曲艺团

75岁的陈景林是个地道的“老广”,自小爱好粤曲、粤剧。退休后,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粤剧爱好者组建了一个曲艺团。


图片


陈景林记得:“最初我们是‘凑米煮饭’,我有二胡就拿二胡,你有扬琴就拿扬琴,他有音箱就拿音箱。”2013年,这支曲艺团已有八九十名成员,每周都聚在北京街广府文化会馆,周一-周五下午唱粤曲,周二、周四上午玩广东音乐。“练习多了,我们的水平不比专业团队差。”

街道每次举办活动,曲艺团都会主动参与义演。最让陈景林觉得有意义的是,他们还将粤剧带进了校园,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都有。广中路小学更是他们常去开展义教的学校。“我们主要面向二、三、四年级的学生,以兴趣班的形式教他们‘双飞燕’等小曲,我们想从小给他们一些熏陶,激发他们对传统广府文化的兴趣。”前年,这支队伍还受到本地高校邀请举办了一期粤曲研习班,大学生来到文化会馆参观,跟着他们学粤曲。

广府文化博大精深,感染力强。陈景林记得,有一次,两名来自暨南大学的留学生路过文化会馆,听到曲艺团的粤曲排练,爱上了这门音乐。虽然语言不完全相通,但每逢周末,两位留学生都来文化馆听曲。“通过我们这群爱好者,能将粤剧、粤曲传播给更多人,我们真的很高兴。”

05
“既能写书法,又能帮助别人”

●邝建军 67岁 义教书法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周三在北京街社工站教志愿者书法,周四在流水井万木草堂教小学生或长者书法,已经退休7年的邝建军半点没闲着。


图片


邝建军向来爱好写书法,退休前他是一名橡胶工人,手部因工作受过一次重伤,“幸好伤着的不是右手。”2015年退休后,邝建军就活跃在广州市越秀区青创力社会发展中心,参与宣传禁毒、宣传防诈骗等活动。

2017年,北京街社工站原本教书法班的老师离职了,书法班面临着停课的情况。几位参与书法课堂的学生同时也是青创力的志愿者,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团队里爱好写书法的邝建军,便邀请他来义教。这一教,便是五年,每周周三开课,几乎风雨不改。

邝建军印象最深刻的是书法班里有一位有先天小儿麻痹症的阿姨,最开始别说写字,连抓筷子都很难。每次上课,邝建军都给予她指导和鼓励。经过几年的练习,如今,这位阿姨能顺利写好每一个字,这让邝建军有了持续义教的动力。


图片


后来,听闻邝建军的热心事迹,青创力旗下一支团队邀请他开展小学生的书法义教课堂。现在跟着邝建军学书法的有60余人。能将自己的爱好发展成志愿课堂,邝建军表示很开心,“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帮助别人。”

每年农历新年前夕,北京街社工站都会组织挥春、年花等义卖活动。邝建军总是主动参与义写书法。义卖筹得的款项将捐给北京街的社区基金,用以帮助社区内有需要的人。

06
线上煲“电话粥”,线下满足“微心愿”

●梁彬 电话大使

越秀区北京街广卫社工服务站是广州最早一批成立“电话大使”的社工站,其成立的初衷是为高龄长者提供保障,让独居长者能得到心理慰藉和上门服务,保证晚年生活质量。

梁彬是越秀区北京街广卫社工服务站的站长,和长者们线上煲“电话粥”,线下走访满足长者们的“微心愿”,是他日常工作内容之一。“虽然目前聚集活动少了,但电话沟通依旧继续,通过煲‘电话粥’,能及时了解老人家的需求,他们遇到困难也会打电话向我们求助,相当于给长者多个社会安全网。”

“电话大使”让社区内不少高龄老人得以安心居家养老。

在社区内,有一名90岁的高龄长者吴婆婆,儿女长期在香港工作。社工站了解到这一情况,便通过“电话大使”的电话访问,关心吴婆婆日常起居、兴趣爱好。梁彬说:“我们会定期上门探访吴婆婆,协助她做一些简单的认知训练。通过电话了解到她有什么需求,也会及时去帮忙。”此前,梁彬就了解到吴婆婆有居家清洁和理发需求,便积极协助她申请居家养老服务和义剪志愿者的资源,满足其居家养老的需要。

线上煲“电话粥”,线下满足长者“微心愿”,这样的“电话大使”服务正在从广州向更多地方推广,北京、上海等地的社区也纷纷开展“电话大使”服务。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