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志愿者有了组织,越秀北京街道基层治理有温度
发布日期:2022-09-07 10:32:49 文章来源:南方+ 字体大小:【 A- A A+ 】
9月7日,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的广府文化会馆里热闹起来,越秀区首个社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和老模范)志愿者服务平台都府社区“五老”志愿者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6支“五老”志愿服务队伍穿上了自己特有的志愿服务马甲,北京街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又增添了新的力量。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越秀区北京街道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充分整合辖区资源,积极打造“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圈”,全街各类志愿者共计超过2000人,志愿服务团队50余支,志愿服务阵地80余个,街道获评全国文明单位,都府社区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社区。
参与社会治理,老年志愿者有了组织
“一老一小”,情牵两端。如今,“五老”志愿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来自越秀区关工委“五老红色宣讲团”成员、红棉老兵罗仲哲为到场的大小朋友们讲述“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故事。
“我从退休后就一直参加志愿服务。”曾经担任海珠广场志愿服务驿站站长的退休党员陈敏贤说,“后来我主动提出让更多年轻人担任站长,我就回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教小朋友们课外知识,我非常开心自己能够发挥余热。”
“我今年已经76岁了,退休后就一直在参加志愿服务,主要是志愿教附近小学的学生们学习粤剧知识,传承广府文化。”北京街道都府社区居民陈景林对记者说,“志愿服务让我们退休老人的生活更丰富了,心态更年轻了。以前大部分时间是我们自发的,现在有了组织,就更方便开展志愿服务了。”
都府社区党委书记郑江虹表示,为发挥回社区“报到”退休党员干部的力量,发展壮大社区“五老”队伍,进一步提升“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都府社区关工小组创建了“五老”志愿者服务平台,为更好地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载体。
接下来,都府社区将因地制宜组织好、建设好红色宣讲、法律、科学、教育、医疗和曲艺6支“五老”志愿特色服务队伍,让“五老”志愿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
构建全覆盖的志愿服务阵地
北京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整合街道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站)、社工站、文化站、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和辖区内商场、书店、银行等公共服务场所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阵地资源,形成“1+13+N”的三级志愿服务阵地体系。
在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青年文化宫等单位支持下,在北京路步行街、城隍庙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建立志愿服务驿站,并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全市首家室内志愿服务驿站,形成一个街道辖内布局4个志愿服务驿站的局面。
北京街党工委副书记黄俊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别由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所长、站长,在场地建设上做到有标识、有制度、有架构、有队伍、有活动、有展示“六个可见”,在软件建设上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评估“四本台账”,街道用心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个平台搭建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传播志愿精神、培育志愿队伍、提供志愿服务的坚强阵地。
专业服务,培育多类型的志愿队伍
有阵地更要有队伍,事实上,志愿服务从2012年就已经在北京街“扎根”。
2012年,北京街在越秀区首批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采用街道“提供免费共享办公场地+政府购买志愿服务”等多种扶持手段,全力培育和支持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发展。青创力、志盟、心秀、晶鹰等志愿服务组织逐步实现自身造血生存和发展壮大,在平安建设、应急救援、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还成立了党、团组织。
广州市越秀区青创力社会发展中心执行总干事黄炜健表示,中心从北京街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起步,正是有街道、社区的一路支持帮助,现在开展志愿服务场数超过6000场,中心先后打造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明交通青年志愿服务总队、越秀邻里平安志愿服务总队等多支品牌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队伍。中心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翁浩洁)、广东益苗计划示范性志愿服务组织等各类荣誉150多项,成为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让每个人共享志愿向善的力量。
北京街道商会、北京街平安促进会牵头组建“北京路商圈店长”群防共治志愿服务队,项目通过“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公益创投项目评估,自建队以来开展活动660多场次,参与人数2700多人,为营造北京路商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北京街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结合广州市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机制,充分整合辖区内居住地党员、社会组织、社区能人、热心居民等志愿服务力量,着力培育服务内容涵盖平安建设、应急救援、社区服务、垃圾分类、关爱帮扶和疫情防控等“专业+业余”的多类型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志愿服务内容丰富、技能全面、人员充足的良好局面,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群众全方位需求。
关怀常在,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
81岁的孤寡老人陆婆婆一人独居,当她在中秋节见到社工和志愿者时,她的脸上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热情地搬来椅子让社工们进家里坐,又主动聊起了家常。
这是2021年9月16日下午,北京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月满中秋情,温暖长者心”——中秋探访活动的一幕。这样的工作在北京街已成为日常。
近3年来,街道组织开展了迎新挥春、传统节日、“3·5”学雷锋志愿服务集市、义剪义修义诊义演、居家安全诊疗、招工就业、疫情防控宣传、垃圾分类、反诈防骗宣传等各类集中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次,服务群众3.7万余人次,街坊群众只要有需求,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连接起人与人之间善的沟通、爱的共情,更是基层治理的有益补充。北京街根据街区特点和居民需要,每周集中在周末开展一次社区志愿服务集市。
“长者们辛勤一辈子,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一定要传承好。”志愿者彭姨感慨道。从上门探访、健康管理等服务,到义诊义检、日常活动,在北京街,志愿服务贯穿长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街道大力推进巾帼志愿阳光行动,成立“广州家姐”巾帼志愿服务队,发挥巾帼志愿者柔性服务优势,开展关爱老人、守护女童、邻里协商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助推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相关文件下载
- 2025-03-03 雷锋主题展进校园暨越秀区少先队学雷锋主题队日活动启动
- 2025-02-18 禁毒不停“站”!流花街开展春运期间“禁毒宣传进车站”系列活动
- 2025-02-05 废弃年花年桔别乱扔,越秀设54处收集点
- 2025-01-24 越秀区北京街:基层“小站点” 让民意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