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6-27 15:04:06 文章来源:广州越秀发布 字体大小:【 A- A A+ 】
活动开始前,参会人员集体观看了广州民间金融街十周年宣传片,共同回顾了园区十载奋斗历程。
“广州民间金融街自成立以来历经十年探索和实践,成为广州金融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全国民间金融的一面旗帜。集聚了全市约80%的小贷公司,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多项第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秀彬在致辞中提到,很多监管措施和创新举措都是先在广州民间金融街进行试点,形成可复制、成熟的经验后再向全市乃至全省进行推广,广州民间金融街始终走在地方金融监管和发展工作领域的前列。
广州市越秀区副区长陈烯对广州民间金融街寄予殷切希望,充分肯定这十年来对民间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祝愿广州民间金融街在下一个十年创造更多的第一,在新时代新征程再创佳绩。金融街党工委副书记、金融街管委会主任周芳汇报了园区十年发展成果。随后,进行越秀区产融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广州互联网法院相关领导及园区重点企业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创新驱动,探索民间金融改革发展。十年间,广州民间金融街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地方金融、防控金融风险不断深化园区发展,所获荣誉不胜枚举。“全国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金融科技先行试区”“国家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省首个公益金融试验区、数字普惠监管试验区”等荣誉,见证着广州民间金融街先行先试,敢于探索的创业精神。
广州民间金融街首创了民间金融风险防控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3项,编制全国首套系统阐述民间金融理论的专著,发布全省首个非法集资案件奖励办法、首个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手册、推动成立全省首家公益小额贷款公司等,见证着广州民间金融街的发展实力。
扶持小微,打造普惠金融新范式。坚持普惠金融发展宗旨,立足小微、扶持实体,园区地方金融组织不断推出新产品,成功设计了各类融资产品200余种,累计为超100万户三农、中小微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超5000亿元,较好地发挥了地方金融组织对银行业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补位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广州民间金融街更是迅速推出多款复工复产的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持续正常经营提供信贷便利,累计放款超400亿元。多家企业荣膺“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100强”“广东省金融创新奖”“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广州市金融创新成果先进单位”等称号。
品牌引领,辐射效应明显。创建“全国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为全国探索出了一套试行民间金融集聚发展的创新范式,产业发展模式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
筹建期间园区先后接待国内外官方考察团1000余批次。实施品牌输出工程,分别与沈阳、哈尔滨、西安等地签署品牌输出协议,提供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武汉、成都、西安、东莞、佛山等近10个兄弟城市纷纷借鉴广州民间金融街的成功经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建设民间金融集聚区的热潮。率先获批国家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国“互联网+小贷”先行试验区、广东省内资商业保理试点区、广东省公益金融试验区、数字普惠监管试验区等,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品牌影响力、辐射力。
园区十年零风险零事故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互联网经济爆雷事件时有发生。广州民间金融街坚持风控不松,筑牢金融安全运行区。自2012年园区建设以来,实现零风险零事故。将风险防控作为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自主研发民间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实现民间金融风险的实时、动态监管。发布民间融资“广州价格”、小额贷款利率指数、民间金融景气指数等,提高民间融资价格的透明度,实现政府对融资的价格监测。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民间金融标准化工作,编制《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手册》,制定全国首个区(县)级民间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及互联网小贷监管办法、全市首个非法集资案件举报奖励办法、主监管员制度等近10项监管办法,促进监管标准化、规范化。
启动全省首个监管评级试点,发布《广州民间金融街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评级指标体系》,推动园区小贷公司参加广东省小贷公司楷模监管评级,2021年获评A级以上的企业28家,占全市总数的84%,占全省总数的41%。创新风险防控监管系统。升级非现场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信息数字化,将现场和非现场有机结合,推进地方金融监管的实时化、高效化、精准化。建设“五链协同”监管与服务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电子签章等前沿技术,打造服务于小微借贷场景下的全链条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安全发展离不开标准指引和规范引领。金融街园区着力改善民间金融法规不健全、规范管理缺失的现状,积极开展民间金融标准化,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制定并颁布实施《民间金融资产评价指标分类》(标准号:GB/36379-2018)1个国家标准,编制《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信息管理规范》《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运营信息管理规范》2个团体标准,填补民间金融标准空白,为全国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提供示范引领。
还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团队合作,组织广东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共同编写民间金融系列研究型教材,包括《信贷类民间金融理论与实务》《投融资增信类民间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交易平台类民间金融理论与实务》《民间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实现了理论、实务、案例、专题分析、延伸学习、思考与训练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带头引领作用。
此外,广州民间金融街还非常重视强化服务,促园区高质量发展。突出“岭南文化、民间金融”特色,修旧如旧,对园区近5万平方米的外立面进行综合整饰,涉及楼宇50多栋,置换商铺和仓库700余户。
推动万菱广场、金汇大厦、海印缤缤广场等楼宇产业升级,引入多家金融企业,助力万菱广场、金汇大厦跻身亿元楼宇,凸显金融、高端服务业带动效应。强化服务,推动星寰国际商业中心、丽丰国际中心等新兴高端载体建设,打造集甲级写字楼、高端商业配套、零售餐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为金融、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集聚提供系列优质物业载体。打造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海珠广场公共服务大厅、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越秀区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越秀区产融服务平台等,为企业、公众提供借贷咨询、股权交易、资产交易、政策咨询、上市培育等全方位服务。建设越秀区唯一一个以甲级写字楼为载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定期举办学习活动、专题论坛、业务会议,不断强化党建阵地作用。创新成立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党建联盟,建立“1+3+6”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25个成员单位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区域共治,推动海珠广场片区文化、金融、商贸、医疗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产融服务平台开拓股权融资“新赛道”
2021年,越秀区凭借雄厚的金融实力,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成为广州市唯一一个试点城区、全省三个试点城市之一。
为加快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建设,越秀区依托区内丰富的金融资源,引入银行、金融创投机构、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以需求为导向,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赋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立了越秀区产融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带来新利好。这意味着,十年再出发,广州民间金融街走向云端,开启“新赛道”。
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秀区密切关注中小微企业的资金之困,为多渠道解决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带动更多中小微企业集群式发展,高质量推动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建设,平台特别开发上线了股权融资专区,推动股权融资发展,为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提供助力。据了解,越秀区产融服务平台目前已试运行一月有余,注册企业8801家,放款规模达3346万元,为许多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广州金控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仁翔介绍,越秀区产融服务平台的股权融资专区致力于引进先进的数字技术,引导有股权融资需求的科技型、创新型等中小微企业接入平台,通过线上撮合服务,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便捷地寻找投资方,让投资方更高效地选择优质企业,推动双方高效对接。
企业只需在平台进行注册,并提交相关的企业信息及申请材料,即可完成股权融资的申请。整个申请过程简便快捷,低成本实现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对接,帮助企业和投资机构多走网络、少走马路。
越秀区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吴煜晖表示,下一步广州民间金融街管委会将充分发挥越秀区产融服务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产融深度结合,加强政银企的沟通互动,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组合拳”。
未来,广州民间金融街将与海珠广场片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助力大湾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在载体优化、产业融合、风险防控等方面再升级,以建设“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区”为契机,深入推进“金融+产业”融合,创新打造越秀产融服务平台,以更完善的金融服务保障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技术、人才和资本高端要素集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更强劲的民间金融力量。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