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大塘辖内“粽”有情
发布日期:2024-06-12 16:18:58 文章来源:大塘街 字体大小:【 A- A A+ 】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结合端午节文化内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辖内居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塘街节前组织多场迎端午活动,让粽香飘满街区。
(一)老兵带学,红色基因“粽”传承
6月6日,大塘街退役军人服务站携手大塘街颐康中心、大塘街“双百”工程社工站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暨“浓情端午粽飘香、情暖老兵寄安康”主题活动,邀请辖内部分退役军人、学生及街坊代表共包端午相思粽、以粽之名寄安康。在包粽子过程中,作为红棉老兵红色宣讲员的姚阿姨为同学们和街坊们分享了自己军旅生涯中的战友情谊和革命故事。参加活动的豪贤路小学黄同学表示,“今天我们既学习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聆听了退役军人奶奶的故事。更让我明白,正是有了他们当年的牺牲和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报效祖国。”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还分组前往辖内部分烈属和优抚对象家中,为他们送上刚包好的粽子,并向他们致以节日问候。
6月8日,大塘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大塘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大塘街“双百”工程社工站组织开展端午红色研学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15名红棉老兵与15名辖内中小学生结对开展,通过携手聆听红色故事、共同学习端午节的起源、文化内涵及传统风俗等应节知识,希望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今年已95岁的退役军人梁鸿铭以红色宣讲员的身份担任本次研学活动的主讲人,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在交流环节,同学们将提前制作好的爱心粽送到与自己结对的老兵爷爷手里,并听他们讲述自己在军营中的端午故事,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过节感受和参与研学活动的心得,并表达了自己对军人的尊敬与佩服。大塘街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表示,“通过让两代人直接对话,让红色教育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奔赴,同时邀请老兵讲述真实经历,也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军人的尊崇,从而让大家更明白当今幸福生活的可贵。”
(二)粤韵悠扬,爱心“粽”传递
6月7日,大塘街“双百”工程社工站联动大塘街慈善联盟单位越秀区豪贤路嘉兴幼儿园在大塘街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粤韵悠扬,共庆端午——大塘街困难家庭端午慰问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为大塘街辖内的困难家庭和困难长者送去节日的祝福与慰问,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活动中,豪贤路嘉兴幼儿园向社工站捐赠了一批包含有粽子、米、牛奶等物品的端午慰问物资,并组织幼儿园小朋友为参加活动的街坊表演了一场精彩的粤剧。孩子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在舞台上演绎了《家园》《彩云追月》《夺帅》等多个经典剧目,充分展现了粤剧的独特魅力,赢得了现场长者的阵阵掌声和连连称赞。活动最后,工作人员给到场的社区困难家庭、困难长者代表赠送了端午礼品;针对部分因行动不便未能出席活动的长者,后续则由社工上门探访致赠。
此外,大塘街残联、大塘街康园工疗站6月6日还携手社工站等开展了慰问残疾人活动,与工疗站的24名学员共庆端午并送上节日慰问品和祝福,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三)安全过节,“粽”保平安
6月7日,大塘街应急办、德政北社区携手辖内爱心企业在农讲所纪念馆开展安全宣传及应急演练。本次活动应和端午节,以“常‘茶’隐患、‘粽’保平安”为主题,邀请了越秀区消防救援大队东山站相关工作负责人、基层一线消防员前来讲授安全知识。活动中,大塘街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通报了近期发生在周边的多起消防事故,强调做好隐患排查的重要性,指出“安全生产领域有个著名‘事故三角’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希望大家常查隐患,重在平时,防微杜渐,做到总保平安,共同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爱心企业则为一线消防员、志愿者和社区长者赠送了安全主题中式茶饮、粽子等端午节慰问品,并将节假日的安全提醒印在瓶身上,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日常提醒方式,进一步做好假期消防宣传工作。活动最后,大塘街联动农讲所纪念馆等单位开展综合应急演练。演练模拟突发火情、暴雨水浸、反恐防暴等情景,各相关成员单位迅速联动,高效有序地开展了火情处置、内涝抽排、人员疏散、转移安置、灭火救援等预定动作,成功处置突发情况。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通过演练灭火、破拆实操,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片区应急救援机制,有效落实了有急能应、有急快应的工作要求,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及辖区机团单位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为提升辖区重点楼宇消防救援、应急处置、应急疏散逃生能力,大塘街6月6日联合越秀区消防救援大队文明路站、大塘派出所等多部门在东方文德广场南门小广场开展节前消防应急演练。
在确保居民安全过节的同时,大塘街城管办也将有关端午应节食品的垃圾分类常识通过社区宣传活动、楼栋微信群组等方式,及时引导居民正确分类粽叶(其他垃圾)、吃剩的粽陷(厨余垃圾)、长绳(其他垃圾)等,确保街区垃圾分类工作常保“广州新时尚”。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