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之畔,回望延安——湾区诗会之延河珠水吟诵会在农讲所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06-01 11:08:27 文章来源:区文联 字体大小:【 A- A A+ 】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5月30日晚,由广州市文联、越秀区委宣传部主办的2022年“湾区诗会”之延河珠水吟诵会活动在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举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新山,副市长谭萍,越秀区王静、王咏赋、邹卫红等同志出席了活动。
延河、珠水分别为延安、广州的母亲河,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活动举办地农讲所纪念馆对中国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广州越秀区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之一,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举办。80年前,陕北延安,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年后,广州越秀,人们以诗歌吟诵的方式致敬历史,时空仿佛交织,历史照进现实。
活动前,主办方专程组织了黄俊英、招炽挺、熊东熬、赵大明等艺术家参观了越秀区内的团一大纪念馆、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等红色景点,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更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艺术家们循迹延河珠水,砥砺从艺初心,践行‘为人民而艺术’的延安文艺精神,以手中的笔、心中的诗,生动展现广州越秀地区红色史迹与红色文化”,越秀区有关负责人说。
吟诵会包括“延安颂歌”“热血战歌”“山河恋歌”“盛世赞歌”四个篇章,朗诵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习近平所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及蒲风《我迎着风狂和雨暴》、冯宪章《梦后的宣言》、艾青《我爱这土地》、穆旦《赞美》等著名诗人诗作,演唱歌曲《延安颂》《到人民中去》。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的文艺志愿者朗诵《最文艺,在一起——广州文艺志愿者在行动(原创作品)》。活动通过重温“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广大市民群众奉献了一堂声情并茂、诗意馥郁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市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湾区诗会”是市文联今年重点打造的项目,此前已成功举办上巳节雅集。以诗会形式回顾《讲话》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市文联将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用生生不息、精彩纷呈的文艺创作,展示新时代文艺新气象,创造新时代中华文化新辉煌。
“战斗吧,为着祖国!” 以诗歌记录历史风云
吟诵会以毛泽东同志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三首诗词拉开帷幕。在从家乡韶山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毛泽东写下了《沁园春·长沙》;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经历了伟大历史转折,他写下了《七律·长征》;在长征胜利结束、即将进入革命新阶段时,他写下了《念奴娇·昆仑》。活动现场,由祖晴、陈波、王钰涵、谢汪洋、许峻菘朗诵的这三首诗词,展现了伟人的革命精神、人民情怀、领袖风范和英雄气概。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如春风化雨,滋润了革命文艺的百花园,在解放区掀起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热潮。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第一个古典诗词社“怀安诗社”的社长李木庵在《讲话》发表四周年后以一首古风,热情赞颂和记录了这一事件。
大革命时期,南粤大地风云激荡,无数岭南优秀儿女听党话、跟党走,投身革命洪流,以满腔热血谱写时代战歌,涌现出如:冯乃超、洪灵菲、戴平万、蒲风、冯铿、冯宪章、林伯修等代表人物。
《我迎着风狂和雨暴》是诗人蒲风以抗日救亡为题材创作的著名诗篇,抒发了诗人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仇恨,以火热的爱国主义激情,吹起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号角,激发人们的抗战斗志。这首诗写于作者1936年从日本归国时,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一年,在当时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战斗吧,为着祖国!”时隔86年,仍振聋发聩、撼动人心。
冯宪章的革命诗歌里流动着火热的激情,揭露旧社会的罪恶,探索社会的出路。他写下《梦后的宣言》作为诗集《梦后》的序言,申明自己赞美的是视死如归的先烈,表现的是工农胜利的喜悦。活动现场,郭瑞、张影与越秀区的学生代表用“朗诵+情景表演”的方式,演绎了这一名篇。
“到人民中去!” 以诗歌唱响时代强音
抗战爆发后,诗人艾青怀着对祖国大地的深深眷念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写下了充满激情的爱国诗篇《我爱这土地》。诗人穆旦深刻感受时代的苦难,目睹人民的奋起,感悟到了民族的希望,唱出了一曲高昂的民族精神的赞歌《赞美》,由越秀地区文艺名家李仁义领衔孙洪涛、于沈源、唐燕屏、禤智红等表演艺术家,在广东音乐曲艺乐队现场伴奏下激情朗诵,充分表达了对人民力量的崇敬。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
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情地写下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践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发扬中华诗词文化,热情赞颂焦裕禄这一时代楷模,寄托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广州市育才中学王皓冉、张灿钊、刘文卉、黄熙然代表越秀区莘莘学子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志气朗诵了这首诗,展现“强国有我”少年风采。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一脉相承。越秀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2015年起,倾力打造了文艺“双结对”这一新时代文艺为民新模式,文艺惠民走进最后一公里。7年来,开展文艺惠民活动2000余场次,累计20万多群众参加现场活动,构建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基层文化工作和基层文艺生态新格局,探索出一条文艺志愿服务常态路径。
广州市文艺报刊社诗人梁智强创作的《最文艺,在一起——广州文艺志愿者在行动(原创作品)》,叶志海、杜雨轩、杨婷及特邀嘉宾黄俊英、潘泓博、吴非凡等文艺志愿者共同演绎了这一诗作,礼赞新时代文艺志愿者的文艺为民情怀。
节目最后,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女高音歌唱家崔峥嵘,南方歌舞团男高音李白演唱《到人民中去》,以高亢嘹亮的歌声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根植沃土、服务人民,唱响“到人民中去”的时代最强音。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