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一直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刑满释放人员在重返社会的过程中,最大的难关就是如何撕掉罪犯的标签,重新融入社会。怎样预防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如何帮助他们重塑自信、重新回归融入社会,成为了社会的一大难题。
一、归途路难需护航
近期,越秀区司法局梅花村司法所接收了一名新“回归”的刑满释放人员陈某。陈某今年53岁,因犯运输毒品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3年,服刑期间减刑4次,刑满释放后的陈某与年迈的父母同住,多年的牢狱生活,使陈某与社会脱节,陈某向司法所工作人员倾诉了苦恼,表示其父母年迈,退休金也不高,自己从监狱出来不但不能照顾他们还要“啃老”,虽然出狱后一直积极寻找工作,但因其年龄较大、文化水平偏低、有犯罪经历,求职路上四处碰壁、屡屡失败让其十分沮丧,因此渴望能够得到司法所的帮助。
二、帮扶有道缓困境
司法所了解到他的难处后和社工对其开展情绪疏导及就业指导,社工安抚其情绪、引导其关注自己的优势——有丰富的仓库管理经验。司法所工作人员也迅速联系了陈某户籍所在社区并成立了安置帮教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司法所、社区专干、社区民警、社工等),在社区的协助下提交了低保申请。通过申请后,陈某每月能获得900元的生活补助,暂时解决了生活困境,司法所工作人员着手协助陈某的就业工作。
三、多方协作助就业
司法所工作人员根据陈某的性格特点,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与陈某一同分析优、劣势及可以利用的资源等,与其重新明确了就业意向。陈某在狱中一直担任仓管的工作,从一开始的流水线工人到仓库管理员,十分熟悉仓库和流水线作业流程。多年来的工作和监狱经历培养了陈某对事认真、做事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了帮助陈某重拾生活信心,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社工的引导下,陈某开始关注自己的优势,并与社工一起制作并投递了求职简历。
在司法所、越秀区司法局、广州市司法局等多级联动下,陈某最终在某餐饮店找到适合的工作,陈某终于安下心来,并感谢司法所对他的帮助,表示会努力适应岗位,争取早日转正。
四、安置工作显成效
如今陈某的薪水足以维持日常所需,自己在社区申请了公租房,计划重新考取驾驶证,并主动提出退出低保,把名额留给更需要的人。陈某也在不断地学习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表示会时刻牢记过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保持清醒头脑,决不再干违法犯罪的事,做一名守法的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