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似春风,吹来廉洁齐奉公……”,越秀山客家山歌队一曲原生态唱法的《崇廉戒贪歌》纯净明亮,和着清风润泽着越秀山的满目翠绿。越秀区积极开展廉洁文化活动和党风廉政教育,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见行见效,让清风正气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千年古城“越秀红”
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红色革命遗址31处,红色旅游资源124个,这里的红色资源星罗棋布。越秀区注重发挥红色资源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通过打造可参观的红色地标,推出可浏览的精品路线,设计可研学的红色课程等多种方式,打造立体化红色学堂,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漫步百年老街越华路,杨家祠牌坊映入眼帘,走进深巷,青砖黄花,镌刻着时光的印记,蕴含着清廉忠诚的感人事迹。这里是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先生的故居。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国家档案馆,组织区内青年美术家精心制作《走进杨家祠》画册,印发至全区各部门党员干部和学校教师学生学习阅读。精美的画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叙写缅怀杨匏安在风雨如晦中筚路蓝缕的艰难寻路、为中国革命披肝沥胆的无畏与牺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缅怀英烈、铭记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
走读越秀红色史迹,活化利用越秀特有的廉洁文化资源,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区纪委监委组织拍摄“清风古巷传廉韵”系列微视频,努力打造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廉洁文化新媒体精品力作。《古巷廉韵-走进杨家祠》、《古巷廉韵-走进兰圃》、《古巷廉韵—走进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旧址》等小视频,通过镜头探寻在越秀本土古巷、历史建筑的岁月变迁中,依然熠熠生辉的革命先辈清廉故事,让越秀这片热土的红色愈加清晰。
寻常巷陌“清廉风”
清风轻抚绿叶,花儿沐浴阳光,随心而行,浓郁的烟火气息中,越秀廉洁文化散发着她独有的传统韵味。“好家风”、“传家宝”, “开笔礼”、“成人礼”,“廉课堂”、“山歌队”,“粤语讲古”、“非遗颂廉”,这些“接地气、润人心”的廉洁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传承越秀廉洁文化基因,厚植越秀廉洁文化基础。
“广交会‘生财’,但工作人员却不可‘贪财’。”丹桂里社区居民黄永坚同广交会一起走过43个春秋、80多届盛会,留下了许多与广交会相关的“宝贝”,最为珍贵的是这本广交会启示录《逐梦世界》,书中记载了他们一家两代人在广交会工作的点滴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诚信与自信”既是广交会的工作原则,也是黄永坚家庭良好家风最美的传承。洪桥街以“传家宝”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向党员、群众推广和弘扬小物件背后的“好家风”,强化正向引领,以“好家风”熏染干部好作风。优选的2例作品入围市“晒晒我的传家宝·传承广州好家风”作品评选,其中《“小家庭 大广交” 丹桂里社区党员的广交会精神》被评为全市十大精品。
这是越秀区建设街 “社区小主人·启蒙新征程”“开笔礼”活动现场,36位“准小学生”身着汉服,用画笔在画扇上不停勾画,用斑斓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多元的创意,呈现出一幅幅廉洁主题美术作品,为大家传递廉洁正气、传承良好家风。到场嘉宾手执朱笔,轻轻地在孩子们额头上点上一抹红色印记,视为朱砂痣,寓意开启学童智慧,推开知识的大门,从此心明眼亮、勤奋读书、品行端正、健康成长。现场一片和谐、温馨的气氛。越秀区坚持将营造廉洁文化氛围融入社区全面建设,推动廉洁文化深入人心,成为社区治理新风尚。
思想防线“鸣警钟”
“逐梦越秀,行稳致远!”越秀区持续发力抓好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强免疫,固防线,营造健康政治生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区纪委监委认真研究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课题并牵头引领,委主要领导坚持到党校进行廉政教育专题授课,委班子成员常态化到挂点单位开展廉政文化宣讲活动,厚植党员干部廉洁文化底蕴,让廉洁文化成为党员干部精神追求并推动走向“不想腐”的自觉。
“有一种感情投资叫‘来日方长’,有一种围猎技巧叫‘温水煮蛙’。一些人之所以向公务人员卑辞厚礼,必然是别具心肠,若不是现在,或许就在将来。”这是对一起违反廉洁纪律案例的点评语。为推动全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越秀区选取近年来区纪委监委查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编印成《正风肃纪进行时2024》警示录, 以身边的案例、用朴素的道理告诫党员干部: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极易导致思想滑坡,行动偏航,必须以案为戒、警钟长鸣。警示录成为全区党员干部党纪学习教育的好教材。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欲速则不达。人生之‘智’:怀德自重方能行稳致远。”这是一段越秀区纪委监委拍摄的警示教育片《失“智”之祸》解说词。警示教育片通过本区自办留置案件的典型案例,聚焦涉案人员“九零后”“高学历”“破坏营商环境”等特点,深刻剖析案情,以案释法,组织区属各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观看学习,受教人数共计约12000人,振聋发聩,达到 “震憾”与“触动”的警示教育效果,增强党员干部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