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金融局认真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形成越秀区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秉持“另辟蹊径,错位发展”理念,以“一园双区四工程”为工作重点,在金融招商引资、金融改革创新、地方金融监管等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3.48亿元,增长5.1%,占全区GDP比重22.4%,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金融助力,具体情况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一是领导班子带头学。局领导班子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共开展专题学习39次,撰写心得体会3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专题学习12次,党组书记讲党课2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二是多种形式深入学。邀请暨南大学王高贺教授为辖内金融系统高管人员专题讲解《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奋斗历程》,发放党史学习教育4本指定学习书籍,组织全体党员观看《1921》《长津湖》等一系列红色影片,联合市小贷协会,录制《不忘初心》宣传片。三是党建共建携手学。强化与辖内金融机构党组织共建,与近10家金融机构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前往广州起义纪念馆、小红楼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党组织爱国热情,树立正确历史观。四是将党史学习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相结合,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简报》开设党史专栏,分享红色故事及党员干部学习感悟,已刊发简报13期。
(二)坚持招大引强,持续充实金融机构主体
——招大商,提升区域金融发展能级。年内与8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引入24家金融类机构。一是重点引入港澳金融机构。澳门大丰银行广州分行正式落户我区,是近3年广州唯一获批外资商业银行一级分行,未来将建设成为立足广州、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外资银行。二是加快保险机构集聚。依托“三会一中心”,进一步强化保险业区域总部龙头集聚效应,年内新引入2家保险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31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保险业集群初具规模。三是紧抓地方金融机构不放松。积极挖掘“百强”、上市企业集团设立地方金融机构的需求,巩固地方金融优势地位,助力广州民间金融街发展提质增效,年内新设2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融资担保公司等。
——引强资,助力企业加速做优做强。成功推进粤海融资租赁、盈峰普惠小贷、彩保商业保理等9家存量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合计增资39.7亿元。一是获省、市金融局支持,全市率先开展小贷公司短期资金融通业务试点,进一步拓展优质小贷公司融资渠道,解决部分小贷公司资金闲置问题,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共有3家小贷公司参与,拆借金额1100万元。二是推动优质小贷公司开展创新业务,盈峰普惠小贷、TCL小贷获批广东省(除深圳外)首批发行ABS,推动2家小贷公司获批股权投资、票据贴现等业务创新试点资格,正在辅导3家小贷公司准备创新业务申请资料。
(三)加强产融合作,稳步提升服务实体能力
——推动企业上市。一是挖掘拟上市企业。举办企业上市培训会2场,了解辖内优质企业上市挂牌意向,扩充后备上市企业库,年内新增5家。二是加速企业上市步伐。联合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辅导拟上市企业7家,推动2家企业(国义招标、广咨国际)在精选层挂牌并顺利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1家企业(南网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我区实现科创板“零突破”。三是落实上市奖励。为4家上市挂牌企业发放上市挂牌奖励,金额合计282.76万。
——促进投融对接。前往30余家重点金融机构开展调研,共同谋划推动产融深度融合的合作路径。一是强化抗疫金融服务。鼓励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为疫情防控企业生产运营提供金融助力,辖内银行为20余家重点疫情防控企业提供融资余额近30亿元,辖内保险公司为疫苗、口罩等生产流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22亿元。二是强化小微金融服务。联合辖内金融机构举办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邀请辖内银行介绍小微企业专项贷款产品,推动辖内小贷公司发挥“补位”作用,年内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累计发放贷款443.54亿元,共888万笔(笔均0.49万元)。三是强化投融平台建设。与区科工信局联合举办“广州(越秀)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揭牌活动”,参展第十届金交会,推动越富投控与7家合作企业进行项目签约。
(四)推进重点项目,深入开展金融改革创新
——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试验区。一是强化监管。打造多功能数字化监管系统,区内互联网小贷公司100%接入,累计采集小贷业务数据近3000万条,先后举办4场工作交流培训会,走访企业20余家,重点推进传统小贷数字化转型及商业保理、融资担保行业的系统接入工作。二是优化服务。提供监管存证服务,推广应用电子签章,累计完成协议签署超3100万份;为优质小贷公司开通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绿色通道,累计推动14家小贷公司接入,新增6家意向接入企业;在“2021广州区块链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中,“五链协同”创新成果“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司法解决方案”获评“2021区块链创新应用杰出案例”。
——建设公益金融试验区。一是深调研。前往深圳、佛山、上海等地以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学习调研,开拓工作思路,探讨创新发展新路径,形成专题调研报告2篇。二是引机构。国强公益基金会、全省首家准公益小贷公司惠众小贷落户我区,试验区内5家专注于扶贫、助农的地方金融机构,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超5万户次、为农企发放贷款超30亿元、担保发生额超2700亿元。三是造品牌。成功举办首届公益金融沙龙活动、公益金融大湾区系列论坛慈善信托专场,辅导越富基金发行全市首支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已向辖内种子独角兽企业中科云图投资1000万元。
(五)强化风险防控,全力保障越秀金融平安
——深入开展处非工作。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明确我局为越秀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联合走访检查涉嫌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隐患的企业151家,清理风险隐患企业58家,及时对风险进行管控和化解。
——全面加强现场监管。完成对辖内小额贷款、股权投资、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100余家企业的专项排查工作,进一步掌握企业情况,摸清行业底数,暂未发现重大涉非涉乱等违法行为。
——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制定越秀区小贷公司2021年合规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授牌成立全国首个地方金融消费者教育基地,加快铺设“一基两站三员”宣传网络,营造浸润式金融科普氛围,年内已举办宣教活动5场,覆盖人数超1000人。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以越秀区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围绕“一园双区四工程”,多点发力提升金融与实体产业的融合程度,打造金融服务新高地、产融合作新枢纽、民间金融新品牌,为越秀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执行落实“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党建工作融入越秀经济金融社会发展大局,发挥金融领域党组织优势,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公益金融与数字经济等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越秀加快建成“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整合优质资源,助推创新金融招大引强。一是充分发挥金融监管部门在地优势,主动获取资源支持,积极承接国际金融交流成果、省市重点金融项目、金融机构平台落户我区。二是推进穗港、穗澳互设金融机构,持续发力吸引外资银行在我区设立华南总部或大湾区总部,形成吸引境外资本聚集的“主阵地”和“强磁场”。三是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关注辖内具有国资背景、龙头类企业需求,主动出击、敲门招商,寻找优质股东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机构。
(三)加强金融服务,促进产业金融深度融合。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承接大湾区重大金融创新事项和重大合作项目,助力辖内金融机构提升产品服务创新水平,加速形成产融合作特色举措及成效。二是抓好广州市“领头羊”计划落实,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培育机制,大力扶持辖区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助力已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三是加强与辖内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组织策划各类投融资对接活动,加大金融支持政策宣传力度,推动金融服务进园区、进楼宇、进企业,切实提高中小微企业金融可获得性。
(四)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地方金融发展标杆。一是以金融科技为抓手,不断完善地方金融“五链协同”监管与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地方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推进监管链与省金融局非现场监管系统的对接工作,加快研发地方金融行业发展指数,协助“监管链”作出行业风险判断,赋能行业发展。二是积极推进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合作事宜,尽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影响力投资基金,筹备公益金融高峰论坛,挂牌并启动公益金融实验室,发布公益金融白皮书,结合试验区建设亮点成效开展新闻宣传,强化公益金融品牌建设。
(五)守牢风险底线,护航区域金融健康发展。一是坚决贯彻《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与省实施方案,加快推动与区委编办研讨我区处非执法队伍组建的进程,尽快为越秀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配齐配强行政执法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处非牵头部门的作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及时排解各类地方金融风险隐患,维护地方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