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十大消费提醒
发布日期:2023-03-09 10:33:14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A- A A+ 】
今年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增强消费信心是大家的共同关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共促消费公平,现结合常见消费投诉热点,对广大市民作出以下消费提醒:
提醒一:预付消费要谨慎,不公条款要防范。
消费者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慎重,签订协议前核实经营者的注册信息,查验发卡企业是否在商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签订协议时查看合同有无是否存在不公平条款,谨慎办理大额预付消费卡。
提醒二 :健身房套餐有玄机,时长不要超租期。
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去健身房锻炼是新时代的风尚。健身会所往往以所谓“会员优惠”推销各种套餐:一年套餐、两年套餐、三年套餐、五年套餐。套餐时间越长,折扣越大。如果套餐时长超过健身房的场地剩余租期,则场地到期时可能会出现商家“跑路”,套餐余额无法追回等情况。
提醒三 :教育培训藏“猫腻” ,理智甄别保权益。
报名参加教育培训,切勿轻信培训机构营销人员的游说,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认真查看协议约定条款,理性对待营销宣传,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谨防网络培训陷阱。
提醒四 :网购促销存陷阱,谨慎辨别莫冲动。
消费者网购应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避免“微信群团购”,认真甄别促销规则,切忌贪图便宜、盲目冲动消费,发现权益受损,马上保留证据和投诉。遇打折促销,要进行比价,谨防“假打折真提价”。
提醒五 :“盲盒消费”莫冲动,杜绝变相“赌博”蔓延。
盲盒经济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隐藏款的中奖率其实极低。面对“盲盒经济”,消费者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分沉迷,避免成瘾。
提醒六 :房屋装修陷阱多,小心谨慎避踩坑。
消费者选择家装服务时,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选择信誉好的正规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前一定要注意看清合同内容是否翔详实,对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要予以拒绝,控制首付款比例,根据施工进度分期付款。
提醒七 :预存话费送手机,谨慎留意大“馅饼”。
消费者选择“预存话费送手机”消费模式前,应充分了解商家经营资质,建议到正规运营商的销售点消费。增强防范意识,警惕“免费”陷阱。
提醒八 :儿童玩具重安全,危险因素要警惕。
家长们选择儿童玩具时,切勿购买无厂名、厂址、3C认证标志的玩具,增强安全意识,防患未然,发生意外伤害,及时就医,保存维权凭证,及时投诉。
提醒九 :老年保健多警惕,不实承诺别轻信。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要时刻保持警惕,牢记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购买保健食品要认准“蓝帽子标志”。切记,签到送鸡蛋送绿豆,会议营销保健品、旅游营销保健品,都是商家惯用的钓鱼手法。
提醒十 :信息收集须依法,重视预防莫泄露。
消费者下载使用App要慎重,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可疑的App;认真阅读App的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对涉嫌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App,要拒绝使用并投诉举报,一旦发现信息泄露,及时留存证据维权。
广大消费者如在消费活动中遭遇合法权益被侵犯,请保存好相关票据凭证等证据材料,及时拨打12345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越秀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3年3月14日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