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02-15 16:38:21 文章来源: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体大小:【 A- A A+ 】
2022年,区市场监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获评全国首批、全市唯一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商事制度改革、质量工作获2021年市政府督查激励,市食品安全考核连续十年获评优秀,药品安全、质量工作考核均获A级。
(一)高质量推动改革稳中迭进,打造更具活力营商环境
商事制度改革步履坚实。核发全市首张“一照通行”营业执照、全市首份跨区通用食品连锁经营《许可评审意见》。“药易购”组合服务入选100项借鉴改革举措,“云勘查”远程审批获评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商事制度改革成效连续两年获市政府督查激励。年末各类商事主体总量突破23.4万户,增长7.5%。
知识产权创新动能强劲。全区商标有效注册量突破1.6万件,专利授权量突破1.2万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转让许可同比增长48%、62.86%,增速全市第一。推动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35亿元,融资金额增长近3.5倍。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2家(占全省2/5)、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2个。企事业单位获中国专利奖12项、省专利奖2项,创历史新高。
商标专利保护提速扩面。实施全省首批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立项全国首个《专利纠纷诉调对接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互联网+”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用时提速95%。与海关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全区首单海外侵权责任保险落地。驻场开展站西、桂花岗地区整治,“蓝天”“铁拳”行动销毁假冒伪劣商品4.2万余件,保护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质量基础支撑有效增强。3家机构获批省标准化试点项目,企事业团体发布市级标准20项、团体标准92项,89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258 项。18家检验检测机构完成能力验证,5家中小微企业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10家企业入选市品牌图册、15家企业获评市“百强·百品”。深化拓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省医、广百、文德路小学获省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质量工作首次获得市政府督查激励。
助企纾困有力有效。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优化困难时期自主歇业、简易注销、延缓列严等一系列扶持举措,畅通政务绿色通道,接待办事群众、企业超8万人次。传递柔性执法温度,依法对轻微违法案件实施“双免”28宗,减轻处罚89宗。进一步规范价格收费,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实施民生计量检定费用减免,助企减负超500万元。
(二)高品质筑强民生保障基底,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尽锐出战抗击疫情。抓实抓细农贸市场、餐饮单位、药店、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场所防控管控,累计完成“三强化三覆盖”检测3.8万余批次,药店登记上报信息63.59万条,实现由防到治的平稳转换,持续做好涉疫药械保质保供稳价工作,查办全市首宗抗原试剂哄抬物价案件,有力维护良好稳定的价格秩序。援派干部职工支援防控一线超1万人次,收到感谢信300余封。
食品安全形势向好。有序推进1.45万家食品单位分级建档、包保承诺。高频运行食品三级抽检监测,超18.6万批次食品抽检合格率98.89%,“守查保”专项行动排查风险隐患278个。58家网络餐饮单位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改造。
药品监管扎实有力。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推动出台越秀区药品、疫苗安全应急预案,实施实地带教199家次,监督销毁精神药品3767盒,超额40%完成普通化妆品备案技术核查工作。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两品一械”抽检365批次,合格率99.7%。
产品质量安全加固。全面开展流通领域电动自行车、燃气器具和危化品治理排查,强化学生用品、盲盒产品质量监管,首创定配眼镜“后置抽检”固样防伪模式促进儿童视力保护,检测效率提升近50%。监督抽检成品油、电线电缆25批次全部合格。
特种设备平稳运行。首推“电梯连片托管”共治案例获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电梯托管”入选100项借鉴改革举措在全市推广。全年开展电梯抽检966台、保障性检验42台,牵头制定《重大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规范—电梯》省级标准发布实施。
消费配套持续完善。建立放心消费承诺单位187家、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18家,新增消费纠纷在线解决(ODR)企业5个。率先全市完成集贸市场诚信计量红黑榜公示,东川新街市诚信计量市场示范建设通过验收,升级改造工程获省督导组肯定。
(三)高水平促进监管效能叠加,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基础更加牢固。升格成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加强价格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查办全区首宗商业诋毁案、首宗未经审批拍卖文物及虚假宣传案,首宗网络传销行政案件,1宗医疗美容价格欺诈案获评市典型案例,获批省“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
信用赋能监管逐步深化。拓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景应用,对高新技术企业、诚信示范企业、诚信示范楼宇入驻企业实施“无事不扰”触发式监管。打造信用修复驿站为8766家市场主体快速修复受损信用,平均用时提速40%。“双随机、一公开”考核全市第一,信用赋能监管获学习强国、广州日报等平台媒体报道。
市场秩序治理效能提升。全年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03宗,处理投诉举报6.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580.63万元,4宗违法广告案获评省、市典型案例向社会发布。行政复议维持率和诉讼胜诉率连续两年“双提升”。成立区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指挥部,市红火蚁防控考核获评优秀。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