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图书馆:广东岭南诗社理事王建端主讲《品读岭南诗词》
发布日期:2023-11-28 17:58:55 文章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A- A A+ 】
广州市社科联主办的“活力广州 向新出发——第十五届广州学术季”,从10月-12月在全市展开,共有七大系列72场学术文化活动,其中传承城市文脉——“读懂广州”系列讲座中,将在新花城APP推出六场“广府新语”讲座,由越秀区图书馆承办。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
岭南诗派,是中国诗坛上著名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派,也称做“广东诗派”或“粤东诗派”。一般认为岭南最早的诗人是东汉杨孚,他所著的《南裔异物赞》是用四言诗写成的。杨诗颇有《诗经》风韵,比兴言志已相当圆熟。前人论述岭南诗派,则每溯源于张九龄。汪辟疆云“岭南诗派,肇自曲江。”曲江,指张九龄,亦有学者把岭南诗派径称“曲江诗派”。
(张九龄画像。图片来源:广东岭南诗社微信公众号)
张九龄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是岭南文化代表人物,唐代名相,被誉为“岭南诗祖”。今天我们熟知的《唐诗三百首》开篇的《感遇》四首,便出自他的手笔。《望月怀远》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更是千古传诵。唐代官至宰相的岭南籍人仅有张九龄和刘瞻二人。他在朝为官特别是任相四年,廉洁自持,克己奉公,政绩卓著,一代贤相,史有公论。
张九龄诗,格调高雅,有一种秀劲之致,给当时和后世的诗人以很大的影响。可举《感遇》诗为代表作: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诗以春兰、秋菊设喻,雅正冲淡。张九龄这种体格的诗歌,开创了岭南百代诗风,但严格来说,张九龄时代,岭南诗坛尚未出现诗人群体,岭南诗派亦未真正形成。
那么,岭南诗派究竟何时形成?涌现了什么著名诗人,有什么代表作品,诗风有何特色?作品当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怀?有哪些祖籍不在岭南的文豪曾经来到岭南,并影响了岭南诗派?为什么岭南诗词在当代还有研究价值?
本期广府新语讲座,主讲嘉宾广东岭南诗社理事王建端,和特邀主持人广东新快报社广州新闻部首席记者邓毅富,将一同作客新花城直播间,为大家讲述岭南诗词源流,共赏岭南诗词之美,陪伴大家从诗词的角度读懂岭南。
品读岭南诗词
主办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
活动时间:12月3日(星期日)上午10:00—11:00
活动地点:新花城APP直播
主讲嘉宾:王建端(广东岭南诗社理事)
主持人:邓毅富(广东新快报社广州新闻部首席记者)
12月3日上午10点
请扫描进入直播间
嘉宾介绍
主讲嘉宾:王建端,广东岭南诗社理事,岭南诗社青年讲师团专家,论坛《网刊精粹》执行主编,珠江月诗社副社长,高校古典诗词课特邀指导教师。诗词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网名穿越梅岭,江苏镇江人氏,客居广州。其诗瓣香江西、同光,致力突破。善于把握时代脉络,始终保持独立与警醒,善于歌咏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真实题材。其诗风敦厚精秀,气格沉郁俊敏。
特邀主持人:邓毅富,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新快报社广州新闻部首席记者,获全国青年十大杰出记者、广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曾任《黄金时代》杂志执行主编、《凤凰周刊》副主编、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至今任职新快报。在各类媒体发表人物专访、新闻报道、文化评论等各类作品500多万字。一直致力于本土文化的研究、推广和活动策划,组织过“慢走广州”“拍好广州”“广府奇人奇技达人争霸战”“岭南名人寻芳踪”等上百个专题活动和报道。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