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图书馆:广府乡镇民居装饰风格解读
发布日期:2023-05-09 16:56:53 文章来源:越秀区图书馆 字体大小:【 A- A A+ 】
城、乡、镇之间
到底有什么区别?
(图片来源:广州越秀发布微信公众号)
城市
大型的人类聚居地
乡村
以从事农业为主
人口较为分散
乡镇
在城乡贸易往来中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让城乡交换体系得以形成
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角色
在这样的视角下
广府乡镇民居装饰风格
又有什么特点呢?
讲座主题:广府乡镇民居装饰风格解读
讲座时间:5月14日(星期日)上午10:00
主办单位:广州市社科联
承办单位:越秀区图书馆
直播平台:新花城APP
主讲嘉宾:冯原(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广东省和广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
广州襟山带海、连通中外、人文荟萃,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是一座久负盛名、享誉全国、蜚声国际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醇厚绵长的人文精神积淀,保留了大量特色建筑,它们见证着广州两千多年的发展变迁、中外文化交流史、商贸史等。
广府传统建筑,受广府地形、气候、文化、商贸、建筑材料、工匠建造技艺的影响而呈现鲜明的广府特色,代表性建筑形式有镬耳屋、骑楼、东山洋楼、西关大屋、开平碉楼、岭南园林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包豪斯风格建筑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相继在广府乡镇出现,这类建筑致力于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功能的最大化,它们大多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外表朴实无华,体现了理性内敛的建筑精神。新碉楼的出现,使广府乡镇的天际线产生高低起伏的变化,丰富而多彩,体现中西建筑融汇之美。琉璃瓦、青砖等中式装饰元素,与巴洛克、洛可可等西式装饰风格同时存在,让人充分感受到广府文化的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广府地区的骑楼建筑,图片来源:广州越秀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广州的一些“神秘”小镇上,不同年代的建筑,如同地表下叠加的岩层一样集聚荟萃,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独特的时空走廊。这些建筑有什么不同风格?诉说着怎样的故事?如何为“人”的需求服务,为商贸服务?
本期讲座,我们邀请到了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广东省和广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冯原老师,他将化身“建筑解读专家”,带着我们深入广州市增城区的派潭镇和钟落潭的龙岗村,寻找那些兴建于不同年代的建筑,观察它们千变万化的形态和风貌,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时代特征等,将广府乡镇民居建筑的装饰风格、空间意蕴娓娓道来。
(广府地区的碉楼建筑,图片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赶快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进入直播间,我们在新花城APP等着你,5月14日不见不散!
嘉宾介绍
冯原,1964年3月生于广西桂林,现工作和生活于广州,为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广东省和广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冯原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城市学理论研究、视觉文化研究、设计教育研究,在建筑学、设计学和当代艺术研究上具有宽广的视野,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其研究成果在上述领域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他还是非常活跃的城市形象、建筑、艺术领域的媒体代言人,在报纸、电视、网络中有大量的言论,有较大的公共影响力。同时,冯原还是资深的空间设计师和形象策划人、艺术策展人,有众多重要的、成功的设计方案和完成作品。其中,在城市导向设计、空间标识设计、景观与公共艺术上面均有代表性的创作
相关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