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越秀非遗项目,火出大湾区!

发布日期:2023-02-17 15:08:56 文章来源:越秀文体旅游 字体大小:【 A- A A+

东方风来,潮涌湾区!

2月5日元宵之夜

由广东海外联谊会、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

“兔气扬眉庆新年 湾区同心共圆梦”

——2023粤港澳台青年元宵晚会线上热播

图片

其中,越秀区的

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粤语讲古

广州醒狮、广州龙形拳、广府婚礼习俗等

非遗代表性项目元素,集体亮相广府篇章

与曾小敏、陈贝儿、萧正楠、赵浚承、罗钧满

管煜正、黄伟燐等百位粤港澳台四地青年

共同演绎精彩节目

呈献了一场青春脉动与家国情怀

同频共振的元宵盛宴

图片

图片

晚会获全球40多个网络平台争相播放

网络、电视、广播、报刊融媒交互

立体式、全覆盖传播

全网播放量突破1500万+

整体融媒曝光量近4000万

图片

以微知著

除了搭建平台支持非遗传承项目

与粤港澳台进行跨界合作外

越秀区作为

广东省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

历年来一直致力于发挥

“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优势

联合其他城市建立大湾区非遗保护合作关系

共同推进人文湾区建设,增进文化认同

同时加强非遗推广交流合作

以广府庙会等节庆活动为抓手

将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等非遗聚集场所

建设成对外交流平台

运用好非遗资源

邀请粤港澳大湾区艺人讲好广州故事

助力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

和对外交流门户

图片

香港艺人苑琼丹逛广府庙会推介越秀非遗。

图片

香港艺人赵浚承在广府庙会上参加非遗体验活动。

图片

港澳青年代表在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与通草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昕交流,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专访。

图片

朝天小学港澳班学生开展“我在越秀玩非遗”活动。

图片

香港教师会李兴贵中学校长及师生参与我区非遗体验活动。

图片

“续非遗文脉·创时代新彩”2022年第七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广东人民出版社与香港教育大学国学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硕士刘诗韵合作孵化的绘本《草物素问》,并已应用于文德路小学“非遗在校园”相关活动。

图片

“传文化瑰宝·展自然之美”2021年第六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地图》。

图片

“共享共荣·薪火传承”2019广东省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银奖获奖作品——澳门广彩大师李溢坡创作的水墨荷花描金碟。

图片

与佛山市非遗保护专家合作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深入挖掘广府文脉,并在《佛山文化遗产论丛》中发表论文,推动广府文化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

图片

邀请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传承项目参与2019广府庙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

粤语讲古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彭嘉志

及其一众“10后”弟子们的脚步

走进这个最具岭南意蕴的青春盛宴

寻觅和拜访一下越秀非遗元素及传承群体

图片

01
广府婚礼习俗

图片 

广府传统婚礼习俗承载着广府文化的丰富内涵,围绕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包含择吉日、过大礼、落栊、安床、开脸、上头、出门、入门和回门等流程,为期可达数月。其中各式物件和礼仪,衍生不少民谣俗语,融汇广府地区诸多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敬茶仪式、身着钉金绣嫁衣的新娘、婚宴上的烧乳猪等内容,都已成为广府文化的经典意象。

02
广州戏服制作技艺

图片

图片

广州戏服属岭南刺绣服饰之一,它随粤剧的产生而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一批手工艺人聚集在状元坊一带,从事戏服制作。戏服的制作工艺复杂,需投入的制作成本很高。一套戏服一般至少要七八米布料,同时需要大量的金线、珠片等配件。

戏服款式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进行不同的设计,包括有男大蟒、男大靠、文武袖、海青、女蟒裙、小宫装、女披裙、反宫装等。戏服上图案内容丰富,花纹精美,融合了独特的广绣艺术,花纹繁缛、构图饱满、装饰性强、对比强烈、繁而不乱。

03
广州醒狮

图片

广州醒狮,属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流传于广府地区并与南拳相结合的传统舞蹈。其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庆,长盛不衰,历代相传,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传统,并逐渐流传至广西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同时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海外华人华侨认祖归宗的重要桥梁。

其舞动时注重硬桥硬马,虎虎生威。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和精气神韵,一般是两个人舞一头狮,配大鼓大锣大镲,由“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领登场,以“采青”为主题;表演过程以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神情为基础,塑造拟人化的艺术形象。

越秀区是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自秦朝在越秀区境内设南海郡治起,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保留着显著的广府文化特征,是醒狮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至今区内街道、社区、企业、学校都保留着醒狮队伍,并辐射全市。

04
广州龙形拳

图片

龙形拳(广州龙形拳)是中国优秀的广东传统拳术,由清末广东武术家林耀桂于民国初年在广州小北所创,集拳术、长短器械于一身,内外家风格兼备的实用武术,并立下“克己让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强”门训,保留“动如神龙游太空,静似玉女守深闺”“头关软化称无敌,二关绑手亦堪跨,入到三关无难处”等极具广府粤语文化特色的口决。

现广泛分布于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佛山、东莞、惠州、清远、港澳地区,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国等地的华人社区。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