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政府网
关注·广州越秀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智慧越秀VR旅游平台
网站大数据分析平台
“随心享”定制

今天开展,一眼饱览创意非遗佳作

发布日期:2024-12-03 09:47:56 文章来源:“越秀文体旅游”微信公众号 字体大小:【 A- A A+

“潮起南粤之心·传承岭南之情”2024年第九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将于12月3日-11日在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诚邀广大市民共同见证,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片

2024年第九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联合举办。

大赛立足岭南文化,面向全社会,收到来自51座城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其中包含布依族、瑶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513件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非遗十大领域及不同的艺术种类,体现了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运用,亦展现了很多非遗传承群体与商业企业合作开发的成果,文创赛道跑出黑马院校,将传统技艺与当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非遗资源的创新性转化与可持续发展。

匠师巧创新佳作,榄雕华灯绽奇光

岭南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是岭南工匠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进行文化创新创造,既尊重传统,保护非遗的本真性,又敢于创新,拓展非遗的生命力。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至今已举办至第九届,组委会希望通过举办大赛及优秀作品展览,引导广大传承群体、工艺大师、艺术家立足生活的深厚沃土,自觉运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个性与创造力,推出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非遗佳作。

广州提琴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祖亮创作的金奖作品《粤韵提琴》,尝试运用广彩的艺术风格与配饰纹样,开窗布局七首广东音乐名曲,表达百年来小提琴与广东音乐的形影相随,突出广东文化的兼收并蓄与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

广州榄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创作的银奖作品《荷塘月色》,巧妙运用传统镂空雕技法与独特镶嵌工艺,精细雕琢荷花、莲蓬、荷叶及悠然自得的鹭鸟,栩栩如生,尽显自然之韵,并首次尝试应用于照明设计,当柔和光线穿透精致镂空,映照出荷塘月夜的静谧与祥和,为家居增添一抹诗意与雅致,引领榄雕艺术与现代家装融合的新风尚。

高级工艺美术师程振业以白端砚石为材料,创作出了铜奖作品《砚玉玲珑·岭南其臻》系列首饰,将唐代风字砚、宋代古琴砚、明清八卦砚样式进行提炼与转化,以耳环、戒指、项链的形式进行呈现,让古老的端砚文化能够以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具时尚感的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有机结合。

科技赋能非遗,掀起文创热浪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高新产业日新月异,全省文旅领域不断衍生各类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贯穿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深度重塑着非遗创作生产与传播消费的形态和生态。

如入围奖作品《荔梦剪影》引入AI动作捕捉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农民采摘荔枝的场景,革新了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播媒介,探索非遗数字化赋能与信息化转型。

非遗创新呈现多元化、创新化、技术化和可持续化的趋势下,非遗文创产业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外延在不断扩展,广州半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社会力量,在于政府、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及社区开展跨界合作后,创作出了以天河乞巧与“摆七娘” 文化为主题的银奖作品《乞巧繁花》,提取七娘盘、七仙女物件、斋塔、芝麻花、牛郎织女、珠村牌坊等文化符号,创作出更时尚化的乞巧繁花图案,展示天河乞巧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大动力,推动文创市场繁荣,鼓励“后浪”涌现,增设了最具市场潜力奖,推动全省非遗创意活力持续“井喷”。如以醒狮为设计主题的“好运来,厄运断”胶带切割器,既满足了“Z世代”的消费需求,又传递了岭南文化的悠长韵味。

文创赛道跑出黑马,技能专才逆袭夺金

本次大赛共收到全国各地83所高校、技工院校、中职学校的参赛作品,在青年师生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均为历年之最。其中,超过42所为民办、独立学院,及应用、技能、职业等类型院校,该类作品的创作以育人才、强队伍为任务,培育符合文创领域特点的工匠、专才。

通过与传统优势本科师生同台参赛,公平竞争,为非遗文创行业建设培养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人才队伍,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广东区域发展、促进非遗产业升级,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逆袭”的黄金发展生态。

图片

《琴影逸韵》出自广州南华工贸技师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24岁的教师李北北之手,是首个夺得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金奖的技工教育人才。该作品为以岭南古琴艺术减字谱为主题,融入满洲窗、珐琅彩元素设计的首饰。

图片

创意奖作品《花牌御守》出自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生李彤彤之手,是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扎作技艺中的节庆花牌作为原型创作的御守香包,备受喜爱“二次元”文化的年轻人喜爱。

创意奖作品《岭南印象》出自江西省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学生文钰惠之手,是以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建造的厝角头民居为原型创作的椅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入围奖作品《归夙》,是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的中职学生佳作,提取木棉花和镬耳屋作为设计元素,通过盘银绣、广绣、烫钻、手绘、压褶、手缝线迹等工艺,使用香云纱创作的系列时尚服饰。

激活乡村创造力,铸牢民族共同体

近年来,广东各地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群体受到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结对帮扶地区的指导,以多种方式探索优秀文旅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尝试,如非遗旅游线路开发、相关文创设计等,以此提高当地人民生活福祉、走向共同富裕,让少数民族地区共享非遗发展成果,结合多民族共生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大赛共收到瑶、满、壮、布依、蒙古等少数民族的13份作品,如铜奖作品《锦绣·瑶龙》聚焦神秘且极具代表性的瑶族图腾,将瑶绣传统而独特的纹样特征、文化寓意化作商务领带上的醒目印记,传统手工技法与摩登剪裁珠联壁合,绽放别样风采。

入围奖作品《十二生肖书签》是一套以女书为意象,以瑶绣、壮绣记录瑶族妇女劳作时的闺中密语及故事创作的系列书签,具有民族学与人类学价值。

图片

2024年第九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01 获奖作品

图片

02 优秀组织奖

图片

03 优秀指导老师奖

图片


    相关文件下载

浏览次数:-
分享: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您是第 - 位访问者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联系方式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01040001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4965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038号

电脑版